APP下载

基于舞剧《秀水泱泱》的阐释

2022-03-11孙素涵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王会悟秀水舞剧

孙素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12)

2019年以来,围绕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而创作的红色舞剧作品层出不穷,仅2020年举办的荷花奖舞剧评选中,获得“舞剧奖”的五部作品中就有两部红色舞剧作品——《骑兵》《红旗》。这两部作品直接而鲜明地彰显出红色舞剧作品的精神内涵,从作品名称上看就属于典型的红色舞剧作品。其余三部作品——《努力餐》《石榴花开》《朱自清》以具体的人物事件或者百姓身边的故事,抑或是人物自传的形式展现出了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在历史发展中使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蒸蒸日上的动人画卷,从侧面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歌颂了祖国,同样也属红色舞剧作品范畴。此外,还有多部以红色题材为舞剧创作素材的作品,其中舞剧《秀水泱泱》便是紧跟时代步伐,以弘扬红船精神为创作目标,以独特的创作视角、独特的叙事角度回溯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艰难以及在艰难中毅然前行的奋斗历程。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已成为彰显党的精神的源头和根脉。

舞剧《秀水泱泱》从女性视角讲述了中共一大“卫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南湖女儿王会悟的成长经历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从乌镇到上海再到嘉兴南湖,与其说是地理空间的转换,不如说是主人公王会悟成长轨迹和精神思想的步步升华。在灯光舞美、音乐舞蹈的共同合力下,在舞蹈中凝望百年党史,重温红船精神。

一、“新旧”舞段对比彰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中国美学大师宗白华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①宗白华给出的“舞”的定义,无疑扩大了“舞”的研究阐释范畴,对舞蹈的研究和阐释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舞蹈本身,还应在研究的同时关注到文艺学、美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对舞蹈的阐释,也应看到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和不断变化的形式外衣下所蕴含的内在的更深层次的情感、思想甚至是对生命的解释。“在艺术评论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暗喻便是将艺术作品比作生命的形式,你愈是深入地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也都像一个高级的生命体一样,具有生命特有的情感、情绪、感觉、意识……”②那么何谓阐释?笔者非常赞同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朱孝远的解释,即基于材料研究而得出的观点、看法,常表现为新观点、新解释的涌现。对一部舞剧作品的阐释,是以舞和剧的材料研究为基础,在美学、艺术学、文艺学等学科的观照下,将舞蹈看作一个具有情感、情绪、思想的生命体,是对舞蹈作品所展示出的背后更深层次的解读,这种解读扩大了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拓展了舞蹈作品的思想外延,是对舞蹈作品进行的新观点、新思想的一种新解释。

图1 舞剧《秀水泱泱》舞段:旧式女子舞和女子学堂舞

舞剧《秀水泱泱》从一大“卫士”王会悟的少女时代作为全剧的起点,以此作为起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使舞剧作品中主人公人物性格塑造更加丰满。第一幕中给人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个大群舞舞段:旧式女子舞和女子学堂舞。这两个舞段都有着不同的阐释含义,首先与观众见面的是旧式女子舞,演员们身着旧式女子长衫,三寸小脚在长衫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发髻高高挽起,时而手持折扇,时而含而遮面,脚下碎步小而无声,整个舞台画面被满台的透明屏风遮掩起来,位于舞台最前方的这道屏风既能让观众看到屏风内流动的舞蹈画面,又给观众一种压迫感、窒息感,切身感受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压抑、无望和沉闷。而与此形成对比的却是屏风后面女人们的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通过这种对比,强烈反映了当时社会之世风,交待了舞剧叙事伊始的社会状况。接下来是一段与旧式女子舞反差极大的女子群舞舞段——女子学堂舞。演员们身着学生装,头扎两个麻花辫,手持书本,她们在女主角王会悟的带领下,接收新知识,宣传新思想。整个舞台的舞美布置随之变换,以黄色亮光为灯光的主色调,整个舞台如同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音乐旋律也一改旧式女子舞的沉闷冗长,变得活泼灵动起来。在舞蹈编排上,舞蹈动作多以向上或飞翔的舞姿动作为主,昂首挺胸,舞步放大,舞者意气风发、心潮澎湃,充满了对新社会、新思想、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在舞蹈编排上,此舞段不同于旧式女子舞的是在女子学堂舞中加入了女主人公的独舞舞段,这就创设了独舞舞段与群舞舞段的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二部创意曲”,虽然形式不同,却都是对新思想、新文化的一种舞蹈表达,使舞蹈作品在编排上更加饱满,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舞蹈背后的精神内涵的表达更加透彻,这些都给之前闷如死水的舞台注入了活力,使观众眼前一亮。此时,两段群舞又呈现出一种对比,即“旧”与“新”的对比,“旧”在于墨守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制度,“新”在于追寻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在封建思想还大量残留的社会风气之下,主人公王会悟不趋于俗套,不甘于现状,敢于冲破牢笼,走出舒适区,用两段反差极大的舞段书写着王会悟勇于接受挑战、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

其二,通过王会悟少女时代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为整部舞蹈作品奠定了逻辑起点,为后面作品的叙述路线埋下了伏笔。舞剧《秀水泱泱》主要围绕中共一大的艰难召开为历史线索,以中共一大召开前的选址、人员的就位、召开期间遭遇的各种严查以及中间会议地点的转换等等,构成了此舞剧叙述的主要书写内容。作品从一开始便着重强调在乌镇办学的王会悟的性格特征,为后期成为中共一大的王会悟奠定了逻辑基础。正因为王会悟有着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她到上海之后,新文化、新思想才能在这样一个人身上被彻底接受,并最终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者,才遇到了同为知己的李达,才有了与李达的相爱、相助和相守,才有了后来成为中共一大“卫士”的王会悟。

作品在一开始便通过旧式女子群舞舞段和女子学堂舞舞段的对比,突出刻画了一个“新”字——新气象、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新党派等,不仅彰显了以王会悟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新青年对新生活、新党派的向往之情,更加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深描。

二、深情凝望远方彰显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非常讲究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旨归。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字面之意可解为:眼光独到的工匠,能够按着心中的形象挥动斧子,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将心中之象赋予手中之景。当我们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对这“景”进行接受,对这“景”进行阐释时,总会首先通过手中之景,品意象之外,并将这“景”外之象进行个人阐释,不仅扩大了作品本身的艺术范畴,更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

舞剧《秀水泱泱》从未脱离赞扬大爱这一核心思想的表达。剧中有一段场景,试图向观众传达王会悟和李达的夫妻关系,但作品在此并没有从小情小爱的角度切入,而是将两人拍结婚照的场景与两人为革命工作的场景利用灯光不断地进行场景切换。利用这种“切光”的舞台表现手法,将舞台一边李达奋笔疾书的场景和不远处王会悟飞速整理文件的场景在同一时空中展现出来,并将这两个场景利用灯光的切换造成了视觉上的时间差,将两人之间在理想高度统一、信念高度一致下所形成的革命工作上的默契传达了出来,同时传达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思想,即两人虽在新婚,却没有沉浸在新婚的状态中,而是很快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两人虽是夫妻,但更似并肩作战的战友,此时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战胜了新婚的喜悦,对革命的大爱战胜了夫妻间的小爱,传达出了二人对信念的执着和对理想的坚定,巧妙完成了“景”外之象的营造。

此外,舞剧《秀水泱泱》第二幕,中共一大代表们齐聚上海,经过重重突围,躲避过特务追踪,但最终还是被特务发现了开会地址,会议无法继续进行。虽然会议被迫中止,但演员们那坚忍不拔的动作语汇、坚定而又发着亮光的眼神,却让我们品出了他们对理想和信仰的坚定之“象”。当男主角李达手中拿着车票,坚定地高高举起而又用刚毅的双手捂在胸口,双眼深情地望着前方的舞台形象出现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演员一人,也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作和眼神,我们品到的是一百年前具有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李达,是一百年前对自己的信仰有着坚定信心的共产党人,更是深深驻进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一个时代烙印。这一深情的凝望,彰显了以李达为代表的具有执着信念和先进思想的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秀水泱泱彰显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阐释,舞蹈的肢体语言、表演者的眉眼神情、舞台的灯光舞美就是阐释学当中所谓的文本,所谓的基础材料。通过对这些涉及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解构,就是对一个舞蹈作品的阐释。朱孝远在其《宗教改革史研究中的公共阐释学》一文中指出“阐释具有三个层次:个人阐释、公共阐释和公理阐释。”从朱孝远所划分的这三个层次来看,本文应属于对舞蹈作品的个人阐释,笔者试图从个体角度去寻找舞剧《秀水泱泱》的文本中隐而未彰的内涵以及重新认识和重新构建作品中文本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一把红色油纸伞,一艘南湖游船,构成了本剧最核心的意象——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色代表着浪漫、喜悦、希望,红色也同样代表着鲜血。一部红色舞剧作品,怎能没有这种红色意象的物化形态——红色道具呢!细观多数红色舞蹈作品,都会有一个红色道具作为作品核心精神的物化形态,要么是红旗、要么是红绸带、要么是红袖章……。在本剧快要走向尾声之时,一把红伞,一艘红船,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本剧的更高层次的隐含意义。这红色预示着一场伟大革命的开始,腥风血雨,艰难前行,预示着革命志士的伟大理想终将实现,道路崎岖,终见光亮,更加预示着即将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对新世界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本剧从女性群舞开始,最终将灯光又落回到女主角身上,强调了本剧的创作视角——从女性视角解读红船精神。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红船精神进行解读,首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秉持的是全民参与性,倡导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的理念;其次,从女性视角出发,更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广泛群众基础。从以上对创作视角的解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一个深受各阶层民众爱戴的政党,一个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我叫王会悟,嘉兴乌镇人。我这一生因为心向着光明,成为光明的使者,成为一朵平凡的太阳花,永远向着太阳,永远跟着太阳走……”当一轮朝阳在舞台后方升起,演员们手搭肩膀此起彼伏,犹如泱泱秀水,波涛滚滚,昭示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将拉开帷幕。一名手持光亮的女舞者被托举着从舞台划过,犹如泱泱秀水上引领方向的灯塔。此时,每一位观众都被这朝阳、这光亮所吸引,这朝阳、光亮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正如女主人公王会悟所说:“永远跟着太阳走?”为什么要跟着太阳?因为太阳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明亮,太阳的使命就是温暖每一个人,犹如粼粼南湖上的小船,承载着那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希望。泱泱秀水、粼粼南湖此时彰显了以王会悟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

以高屋建瓴、宏观俯瞰的角度去观照一部舞蹈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抓住一部作品的细枝末节并将其放在整个作品中去解读,对表层肢体所覆盖的内涵进行“肢解”和深挖,无疑也是解读一部舞蹈作品的重要方法。对既定的表层的意义和认知进行解构,阐释其新观点、新内涵,并从“象外之象”的角度重构舞蹈文本,进而展现舞蹈作品的精神力量。

当然,阐释并不是随意发挥、瞎编乱造,对舞蹈作品的阐释仍要立足舞蹈文本,即:舞蹈语言、表演者情感、道具、灯光、舞美等,侧重对舞蹈文本的解读,并将舞蹈文本作为最终的旨归。通过对舞剧《秀水泱泱》的文本解读,从嘉兴到上海再到南湖的空间地理位置的转换,到表演者们棱角分明、遒劲有力的肢体语言以及演员们所传达出来的坚定刚毅的神态表情,再到灯光舞美的综合运用,这部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正如编导所说:“王会悟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这部舞剧不是单纯展现王会悟这个人,而是以小见大,用这样一个人物来折射出这个历史大事件。”本文又进一步对舞蹈文本的内涵进行提炼,赋予了这部作品新的观点和认知,即新时期的红船精神。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7-69页。

②汪晓云,《从仪式到艺术——中西戏剧发生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66页。

猜你喜欢

王会悟秀水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中共一大“幕后功臣”王会悟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幕后功臣”王会悟
舞剧《瑞鹤图》剧照
每一部成功纪录片都是心灵之作
续写《坐井观天》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不能叫你的名字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