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2022-03-1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榆林市支农产业化

何 星

(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人口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凸显,使得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对于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1 农村金融支持榆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在金融支持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发展资金、金融服务和风险转移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来自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的金融供给不到位,使得金融供求呈现出不匹配的现象。

1.1 各金融机构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四大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比重较大,但是各个银行网点设置均呈现出不均衡状态,普遍呈现出市区网点设置较为普及,乡镇网点寥寥可数的现象。

表1 2020年榆林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构成 单位:个

1.2 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情况

2020年,榆林市的省总机构网点数比2016年减少了49家,农村资金互助组的数量增加到13个。可以看出,榆林市农村金融机构设置正在不断改革,合作性质商业机构和商业性质金融机构此消彼长,这将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金融业务产品分析

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对于推动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例如,中国邮政榆林分行推出具有榆林市地区特色的“土豆贷”“果蔬贷”等定制产品;榆林市榆阳区与阿里联手打造“智慧农业”新阵地,通过蚂蚁金服助力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2 榆林市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机构服务单一,支农力度不足

①金融机构的信贷有限。金融机构信用贷款额度通常设立在30 000元~50 000元,而第一产业经营管理通常需要大额信贷。②金融融资抵押面临国家管理政策瓶颈。很多资金都是以经济补贴与贴现利息的模式下发,很难处理和解决矛盾问题。③虽然政府财政支农资产增加快速,但是大多数都是应用在支持乡村基础保障性设施投资建设发展和民生事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和支持比重比较少,特别是小型的龙头公司与专业合作社,更难获取帮助和支持。

2.2 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供需矛盾突出

虽然目前金融产品较多,但是大部分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尤其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经济类商品与综合服务缺少。目前乡村金融经济组织机构依然抱着老旧的理论思想,未把当代第一产业看成一个总体产业,“三农”信贷产品大多仍集中在种养殖等生产加工上,在第一产业科学技术、农业产品研发、水利设备设施与农业产品销售等多个方面的金融经济类商品与综合服务非常缺乏,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信贷需要。

2.3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担保功能不足

①农村地区的农业保险供应严重不足。第一产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赔偿比例与低效益率的特点,大多数保险金融服务公司积极主动性较低,仅有人保财险企业在每一县供应第一产业保险综合服务。保险金融服务公司的农险主要都是种植栽培业保险与养殖产业保险两大种,其他保险类型少之又少。②缺乏高效抵押信用担保。根据调查数据,6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缺乏合格的抵质押品,4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发现不了信用担保人,很显然,信用担保问题不足同时也是约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将直接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

3 榆林市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支农力度

①实施专项资金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直接性金融扶持,对补贴方式进行创新,务必达到支农资金专款专用。②实行涉农项目倾斜。对农业产业化的科研项目和相关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时,设置明确的经营模式和规模要求,对于有创新、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应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如榆林地区广泛种植苹果,若有新型苹果品种,优先考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补助。此外还需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应加大减税或者免税力度,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征收政策上要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3.2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环绕支农重点,积极主动拓展综合服务行业领域,供应差异化综合服务。①增加乡村服务网点,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涵盖面。②使用电子数字信息专业技术,积极主动提升乡村支付交易结算综合服务。宣传推广网银、移动智能手机支付等支付交易改革创新工作业务,在偏远区域要增加设置ATM机、POS机和联系电话号码支付交易服务终端等。③适当简化第一产业信用贷款手续,使村民容易理解和认可接受,建立专门综合服务窗口,推动信贷工作流程标准规范化、快捷化。④针对农民专门定制多元化综合服务设计方案,例如启用信贷综合服务热线、开通数据消息综合服务、移动智能手机银行等。

3.3 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①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研发多元化保险类型,针对不同主体根据不同比例收缴保费,保障各种保险类型全面覆盖农业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经营管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步骤。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展第一产业保险的涵盖面,能够把大棚绿色蔬菜、生猪和优势特色农业产品都纳入保险范畴。③构建农业保险再分散机制。由政府层面出发,建立重大风险保障基金,组建全国性农业保险公司,对全国或者某区域内的保险公司统一管理,降低风险。

3.4 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制

①扩大抵押信用担保物的作用范围,激活土地运营管理权、房屋、林权等沉睡资金,改革创新抵押信用担保方式。②健全完善信誉信用担保体制。积极主动推进成立不同种类的信用担保组织机构。③展开乡村信誉系统投资建设发展。鼓励地方基层职能有关部门同金融经济组织机构成立农民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应用平台。

4 结束语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支持的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在金融支持榆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只有不断改善金融环境,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支农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榆林市支农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