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2022-03-11毛育文姜玉泉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河航运危化品化学品

毛育文,姜玉泉,张 玉,钟 韡

(1.陆军勤务学院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1331;2.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 401331)

0 引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航运行业的发展壮大,内河航道上运输的危化品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也随之迅速提升。据相关统计,仅长江每年危险品运输量就已经超过了2亿吨,而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重庆的内河航运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化工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以长寿化工园区、涪陵化肥工业、万州盐气化工等特色化工产业密集带。我国虽然在危化品运输的监管和应急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技术人员水平、装备的研发、法律法规颁发、整体综合认知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针对内河航运危化品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薄弱,同危化品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因此,提升危化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于行业发展、社会稳定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1 内河航运危化品常见种类与危害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体、设施、环境产生危害的剧毒性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从运输角度对危化品货品的定义为: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存储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进行特别防护的货物[1]。

1.1 国家危化品的种类

我国针对危化品分类的三个国标分别是:《GB 6944—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12268—2018:危险货物品名表》和《GB 13690—2009: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上述国标将危化品的种类共分为九类。表1是对危化品九种分类的详细介绍。

表1 危化品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1.2 重庆内河航运危化品种类

随着重庆的港口和航运发展,危化品的运输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主要是危化品九种分类中的第二、三、四、五、八、九类,表2对重庆的内河航运的危化品种类进行了详细介绍。

表2 重庆内河航运危化品种类Tab.2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ous chemicals for inland navigation in Chongqing

1.3 危化品的危害

1.3.1 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危化品污染物事故发生后一旦应对不及时,危化品泄露到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中,当危化品含量超过了水体自净化能力的极限,就会导致水体恶化。有机污染物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中的溶解氧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形成又黑又臭的“死湖”“死河”[2]。有些危险化学品能够导致生物体的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导致生物体的死亡。另有一些化学品虽然未直接导致生物体死亡,但却干扰了该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或行为活动,也有可能在微观上产生某些生物和分子的化学影响[3]。

1.3.2 向食物链顶端传递集聚

一般情况下,水域中的低等生物体从水体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往往由于不易排出从而在生物体内逐步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上游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所在食物链的等级升高而升高,并最终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了周围水中该物质的浓度,这就是生物积聚效应[4]。

1.3.3 对生态系统产生长久影响

危化品因泄露而溶解在水中并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就可能会对水体及周边的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自然生物栖息地的可适应性降低、群落内部结构的改变、生物多样性的衰减、物种数量大幅减少甚至面临灭绝威胁等。

1.3.4 危及人类生命健康

危化品进入水体后,会随着生物链一级一级往上传递,最终进入人体。当其在人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有些危险化学品还可能以水为媒介引发某些特定的传染病;水体被危化品污染后,还会导致水体的感官性状恶化以及质变,并最终对人体的皮肤、眼睛或呼吸道等产生毒害[5]。

郑渊洁是杨鹏的偶像,杨鹏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郑渊洁童话,他对皮皮鲁近乎痴迷。杨鹏曾在多个场合谈论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读到郑渊洁老师的《脏话收购站》,我就认定写作是我未来一定要走的路。”

危险化学品普遍具有危害特性,而且船载危化品一旦发生事故,因水体的联系性、流动性以及船载危化品的数量一般比较大,事故往往存在影响面广、应急处置难度大等问题。特别是如果发生危化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一方面会导致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航道阻塞,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因为需要花费相当数量的资金来整治和恢复内河水域生态环境,间接损失往往更要超过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居民如果不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身体将可能受到伤害,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居乐业,而危化品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不得不疏散转移群众,不仅对沿岸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因为环境被污染、治理周期漫长,引起污染纠纷,对周边居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发生危及社会稳定的问题。

2 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典型事故及存在问题

1995年6月,万县鼓洞驸马油库趸船由于操作不当导致1 029 t航空煤油泄漏入江。1997年10月,“赣抚州油0005轮”在云阳小庙基触礁,导致150 t纯苯泄漏入江,并造成云阳、奉节等县停水数日,该事故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1997年10月,“川南溪驳0016船”在涪陵平西南航段遇雾触礁,船上960 t四氯化碳中的206 t入江,经多方努力,一周后将四氯化碳全部打捞出水。2003年,“东风6号”轮触礁沉没事故,导致300 t浓硫酸和900 kg燃料油泄漏进入长江[6]。2009年8月10日,丰都一艘船号为“航龙518号”的集装箱船舶,下行通过三峡与葛洲坝之间的石牌水域时因船舶发生严重倾斜而导致集装箱落水事故,其中12个装有危险化学品的集装箱落入长江,幸亏海事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救助,才避免了特大事故的发生,但也足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通过以上事故总结出目前重庆内河航运危化品的一些问题。

2.1 船员素质不高和数量缺乏

船员的素质对于内河航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大部分的事故是由船员操作不当和安全意识不强引起的,船员的操作水平及对事故的处理意识和知识储备直接影响运输安全。对于重庆的内河航运行业来说,船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问题。由于重庆航运院校的规模和体系都健全,比起需求,船员的数量不能相适应。除此以外,船员的学历也较低,基本以初中、高中学历为主,小学和中专的学历也占一定比例。

2.2 运输设备需要完善

运输的设备包括船舶、装卸、监控及助航设备。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老旧船舶;船舶的养护计划不周全;船舶上的应急设备数量和种类没有达到标准;辅助设备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内河航运的运输安全。

2.3 企业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企业管理对于内河航运的运输安全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船舶的调度、监控和应急环节,且重庆的内河危化品运输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通过调查发现一些问题: 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结构不清晰; 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4 对于货物的管理及安全预防的能力有待加强

因危化品自身的特性,危化品的数量及种类对运输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停泊、装卸及航运的过驳环节,物品本身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尤为突出,尤其是重庆内河航运危化品有着自己的特点,如运输量大,种类多等;重庆的码头地势落差大;运输的货物大多为液态等。而企业对于货物的管理及对这些环节的安全防护都有一些细节上的漏洞,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的心思来健全相关的规定和制度。

3 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应急处置技术

3.1 封锁法

封锁法指用特定的人工手段对已经被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水体实施封锁,以防止危险化学品污染面积和范围的扩大。封锁法常用于小范围面积的应急处置,常用筑坝截流、人工围堰堵截等形式。

3.2 吸附法

当大范围发生危化品事故时,比如江河、湖泊等流域,可以利用活性炭、干土、生物材料、棉絮、高分子吸附材料等吸附能力较强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将吸附剂抛洒于被危化品污染的水体中,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对污染物进行吸附,然后再将吸附剂打捞回收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

3.3 输转法

若污染物具备回收输转的条件(如污染物不溶于水)且数量较大,在处理事故灾害时可用人工法先行输转回收大部分污染物,对剩余难以回收的部分再采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

3.4 中和法

中和法利用的是化学中和反应,是指当水体被具有酸、碱、氧化、还原特性的危险化学品污染后,水体pH值会出现急剧升高、下降,或者使水体呈现出某些特定的化学特性(氧化或还原),此时可以通过选择相对应中和的化学品,将其抛洒在水体中,使其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发生中和或氧化还原反应,恢复水体的pH平衡状态。

3.5 消耗法

消耗法是指当危化品灾害事故现场受到具体环境的限制,无法用上述几种方法进行处理时,考虑利用相对应的消耗方法,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当危险化学品具有可燃性且燃烧后的产物对水体环境无害或是危害不大时,可以采取人工引燃的方式点燃,在可控范围内通过燃烧降低其危害性。此方法多用于大面积原油泄漏,对于内河水面污染,若周边有厂矿、企业、居民区、生态保护区或水流速度较快等情况下,一般不采用。二是降解法,降解法一般利用的是微生物较强的适应能力,微生物对污染物快速适应,然后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将污染物降解和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实际上,当发生危化品事故的时候,通常需要多种技术手段交叉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抑制事故的不良发展。

4 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应急处置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安全建设,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重庆港航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内河航运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申报流程,增强对船载危化品的抽检力度。并对运输企业的资质进行完善的检查,规范装载危化品船舶在装载、转驳、卸载和航运等过程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要切实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和要求进行自我审查,并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

凡事预则立,要特别重视方案预案建设,并针对性地开展联动演练。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应急方案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现不足并改进。另一方面,联合区域内市政、交管、气象等单位进行综合演练,以此充分提高多因素下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4.2 推动船舶的标准化管理,加大装备研发力度

装备器材特别是在危化品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应急装备器材往往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船舶作为危化品的运输载体,船舶状态对于运输安全也尤为重要。因此重庆市运政、船检等部门应该加强对船舶的检验,淘汰掉不适应航行的船舶,并定期对船舶本身情况进行检查判定,确保船舶航运条件良好,从而在源头上保证运输安全。除此以外,也要重视航运的配套装备研发,根据重庆市的水域特点和以往灾害事故发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对配套装备进行改良和研发,确保监测装备、封锁设施、输转装备、洗消设备和通讯系统等能够适应内河航运危化品的需要。

4.3 强化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培养

为了阻止内河航运危化品事故的发生,通常需要参与航运人员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资质,而船员安全意识不强和操作不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必须强化专业处置队伍建设,提高船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政府也要重视船员的教育培训问题,加强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力度对船员职业培训有关机构的投入。除此以外,也要对船员的素质能力进行等级考核,加大对船员考证的监管力度,力图做到上岗即可适应岗位的需求。

4.4 建立预警机制,建设航运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内河航运危化品事故具有的重大危害性,我们处置事故最好的办法就是“灭其苗头”。预防永远比事故处置更有效,可以建立对危化品流量监控和统计分析的智能化设备。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可以预判航线的偏离和危化品的泄漏,从而进行报警,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以制止事故的不良发展。

5 结语

当前,内河航运已经成为重庆危化品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伴随着重庆的发展和航道的建设,危化品的运输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内河航运危化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结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对内河航运危化品的应急处置应给予高度重视。而当前内河航运危化品运输行业中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设备需要改良和研发、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等问题,所以需要从政府部门、企业等角度出发,提升人员素质、改良研发装备、加强监管、健全法规和制度,并以此来降低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安全财产和内河的环境。

猜你喜欢

内河航运危化品化学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互联网+”赋能危化品仓储物流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大力发展使用绿色船舶,促进内河航运节能减排
对开发内河航运的建议
内河航运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