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3-11刘振栋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刘振栋 罗 群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1 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和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有效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行业企业在规模、技术和结构上飞速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迫切的任务[1]。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导向,高职教育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培养与岗位需要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近距离就业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然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过程、培养产出与人才需求还存在一些偏差,具体表现如下。

(1)培养定位偏离行业要求。人才培养定位是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前企业参与办学、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而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向把控不到位,对接产业、行业、企业还不够精准,调研还不够充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岗位行业要求相偏离。

(2)能力结构偏离岗位需求。人才培养与岗位过程结合不够紧密,能力需求结构分解与教材、教法融合不够充分。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然而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以学科体系为主线,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相悖。

(3)教学实践偏离工程实际。教学实践是工程实际运用的先导,是工程实际运用的基础,是先进技术的运用与培养。当前实践项目与工程项目契合度较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融入不够,实践与运用还存在较大偏差,培养的学生技术还不够熟练,技能还不够成熟,人才培养效果与用人单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4)素质教育偏离职业成长。专业教学组织实施中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培养还不够。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础。高职院校既然以就业为导向,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然而,以就业为导向更多的是考虑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而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的关注[3]。因此,职业教育培养过程应从“以就业为导向”向“以学生长远发展为导向”转变。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技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如何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满足岗位需求,使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岗位匹配,实现近距离就业,这需要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需要课程内容与工作实战相结合[4]。基于以上问题,怎样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 “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

外部需求包括国家、社会、行业、用人单位等,是构建课程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是宏观层面的需求[5]。因此,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遵循OBE教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项目实际开展“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实施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升教学质量。“三段”即,能力结构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实践与工程实际结合、学习成果与产品商品衔接。“六化”即,职业能力化、能力课程化、课程项目化、项目实战化、实战产品化、产品商品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2.1 能力结构与岗位需求对接

人才培养是面向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目标岗位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为保障人才培养定位精准,使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相吻合,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相衔接,首先得从岗位要求着手,然后萃取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能力矩阵,将能力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最后根据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相吻合。

(1)职业能力化。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整理职业岗位、择取目标岗位,依据岗位萃取岗位技能与岗位素养,建立目标职业技能与岗位素质矩阵,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依据。目标岗位与职能要求如表1所示,目标岗位职业素养要求如表2所示。

表1 目标岗位技能矩阵图

表2 目标岗位素质矩阵图

(2)能力课程化。根据岗位能力指标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矩阵,将能力需求转化为知识体系,将知识体系分解融入课程。理清能力形成过程和逻辑关系,排序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再将课程重组形成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能力课程化。以系统开发为例,岗位能力需求与课程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开发能力转化课程矩阵

2.2 教学实践与工程实际结合

校企双方基于工作过程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即以项目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工作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其要素包括教材、教师、教法、教学场地等。教材要以工作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教学内容要与工作内容相一致,教法要与生产过程、生产环节相匹配,从而达到教学用相统一的效果。

(1)课程项目化主要解决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统一的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开发项目化、模块化课程。课程项目化包括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项目化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课程体系项目化。从工程实际出发,以工程项目思维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与工程项目相融。择取产业数据脱敏实际工程项目,将项目融入活页式、模块化教材,使教材系统化、工程化,即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就完成了整个工程项目。课程体系项目化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体系项目化模型

二是课程项目化。将实际工程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以功能模块为载体开发课程,使职业技能需求与教材知识点相对应,即上完成某门课程,就完成了此项目的某一个模块。课程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碎片化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项目化模型

(2)项目实战化主要解决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相匹配的问题。以实战为目的,开展项目化教学。课程教学完成项目功能模块,只是局部而非全局,与工程实际还存在偏差。通过整体项目的集成调试,实现项目实战化,使学生掌握工程实际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使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相吻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3 学习成果与产品商品衔接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创新中心、工作室等平台,校企共同打造教师、学生混编开发团队,承接各类开发项目,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或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分别独立完成项目,学生产品作为教学资源案例),实现学习成果转化,推进社会服务。同时,将项目数据脱敏反哺教学实际工程项目资源,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相辅相成,生产实际与教学实施形成闭环效应,相互促进。

(1)实战产品化主要解决实战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的问题。依托创新中心、工作室、科研等平台,选取学生精英与教师混编团队,承接各类开发项目,依照企业项目管理机制,将项目目标任务、时间期限、生产流程落实到课程实践环节,实现实战教学产品化。

(2)产品商品化主要为解决学习成果与社会服务转化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地方产业发展,联合企业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引企入校,按照行业产品标准进行策划、研发和生产以及营销,以商品为最终目标,开发产品,推向市场,并进行项目数据脱敏反哺教学,形成生产实际与教学实施闭环效应,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相辅相成。

2.4 构建“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构建“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博思智慧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从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竞赛成果、创新创业、企业用人满意率等维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对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并评价其成效,最后根据运行效果进一步改进完善。

3 成果成效

通过创新性的“三段六化”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2018—2019级大数据技术专业两届学生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及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面向区域大数据产业的专业群介绍》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研讨会中被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

在技能竞赛方面,获得省部级奖项超过20余项,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其中包括2020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高职组)全国一等奖;2021年荣获重庆市第十三届巴渝工匠杯移动应用开发项目、Java Web前端项目重庆市一等奖;2021年荣获第十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等。除了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之外,在“双证”获取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2018级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2019级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5%。

2018级学生在2021年就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绩,初次就业率超过93%,优质就业率超过60%(含28%的专升本成功学生),专业对口率超过50%,实习薪资平均超过3 000元/月,就业薪资平均超过4 800元/月。2019级学生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截至2021年9月底,本届399名学生中105人参加专升本,已落实实习岗位的学生达到205人,其中从事专业强对口实习岗位的学生83人。

图4 2018级毕业生就业情况分布图

正因为有了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在校的真实项目导入实践,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技能水平和素养高,受到了用人企业的高度评价,用人企业纷纷抛出了橄榄枝,重庆森鑫炬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中林广森科技有限公司等与我院建立了定向就业班,同时导入部分真实项目,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了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

4 总结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需要深入区域的产业企业调研,通过分析用人企业岗位能力和技能需求来规划、设计、制订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结合岗位的能力和技能需求,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构建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保证学生“学之有用,用之则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深入改革授课方式。目前的高职学生对理论授课方式兴趣不浓,接受和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所见即所得,所学即所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项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实训实践中逐步形成成果,并对成果不断优化和完善反哺教学,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并形成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要贴近就业市场。学校应当引入优秀企业人才开展专题讲座,宣讲企业文化、技术框架、优秀软件工程师的成长之路等内容。导入真实项目,成立项目组开展企业真实项目虚拟化管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项目全周期,使其对软件工程有切身的体会。这样一来,既可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先进技术和框架的认识,又可使用人单位选取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减少培养成本。

“三段六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入真实项目方面力度不够,真实项目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如何平衡专业教学、项目开发时间投入和经济利益诉求还需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