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中国棉纺织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2022-03-09文/汪

中国纤检 2022年2期
关键词:棉纺织化纤纱线

文/汪 鹏

1 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的集群规模分析

提升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知名度符合我国《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不仅为棉纺织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带动棉纺织产品向高端方向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棉行协”)培育的百强品牌为例,百强品牌数量由2011年的22个增加到了2020年的80个,其中纱线品牌产品的产量占全国纱线总产量的30%,面料品牌产品的产量占全国面料总产量的10%,纱线产品的品牌占比高于面料产品品牌。

中国棉纺织产业品牌逐渐形成明显的区域集群,如表1所示:在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省形成了以棉纱产品为主的品牌集聚,特别是山东,2019年纱线产量为353.4万吨,有23家企业品牌入选“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排名全国第一;在浙江、福建省形成了以化纤及纺织为主的品牌集聚,具有很强的化纤生产能力,已经形成集切片、化纤、织造、染整、成衣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化纤生产设备大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广东形成了以色织(牛仔)面料为主的品牌集聚,其中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政府对牛仔生产企业积极扶持和引导,使企业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群体,社会化分工明确。

表1 中国棉纺织产业主要集群试点

2 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发展趋势

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我国棉纺织产品出口主要来源于民营企业。2019年,我国民营品牌棉纺织品产品出口占全国的72.30%,国有品牌占9.6%,三资品牌占15.4%。第二,截至2020年,我国化纤类产品中的化纤短纤维占比达65%,比2010 年提高了 15%,表明近年来我国化纤类产品比重逐渐增加。从中棉行协 2021年发布的中国纱线流行趋势产品名单显示,2013—2017年,纯棉本色纱和化纤混纺本色纱产品的品牌超过了 80%,其中纯棉本色纱产品的品牌占据市场的一半,2017年之后基本维持稳定不变(如图1所示)。第三,以广东省为主的牛仔类纱布品牌不断增加,其中约有33%的纱线用于牛仔面料类产品。第四,绿色制造创新棉纺织产品增多。产品以天然纤维为主,生产过程环保,并具有抑菌、可降解、原料可再生等特点;在功能性和差异化方面,则表现为将常规纤维与功能性纤维、莱赛尔纤维等新型纤维原料进行混纺,赋予纱线防紫外线、透湿、高强等特点。第五,附带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品牌逐渐成为潮流。在国内外,带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国红、龙、如意、兰花”等元素与产品结合逐渐形成国潮。

图1 2013—2019年不同类型产品品牌发展趋势

3 建立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所遇到的挑战

一是棉纺织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在总量上我国棉纺织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28%上升到2019年的34%,出口额占比较稳定,但中国产品的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弱。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棉纺织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国棉纺织产业协会公布的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表明大部分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集中在0.8~0.9之间。其中,终端消费品牌企业整体略高于加工制造品牌企业,大部分集中在0.8~0.9之间;而加工制造品牌企业品牌竞争力差距较大,大部分分布在0.75~0.95之间,企业间的竞争力差距明显。

二是品牌提升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以中国棉纺织行业统计的百强企业数据来看,80%的企业规模在20万锭,20%的企业规模在100万锭以上,其中34.6%的企业利润率在0~5%之间,33.3%的企业利润率在5%~10%之间,仅有3.7%的企业利润率在15%~20%之间。从利润率表明我国棉纺织企业的前期投资较少,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利润回报率并不高。

三是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技术不足。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统计的百强企业中,17.5%的品牌企业研发投入为0~1%、23.8%的品牌企业研发投入为%~2%、25%的品牌企业研发投入为3%~4%、7.5%的品牌企业研发投入为4%~5%、13%的品牌企业研发投入为5%以上;研发设计人员平均为369人。企业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研发投资规模小,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这必然会影响企业后期发展。

4 提升我国棉纺织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可行性对策

第一,积极培育核心品牌企业,重视品牌企业之间的带动效应。我国的棉纺织品牌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且企业产品数量种类多,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强现有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同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核心品牌企业,利用企业间上下游的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明确区域产品定位,健全区域品牌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得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降低集群内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金、技术、产品、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进一步创造提升品牌效应的条件。

第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品创意设计。棉纺织产业的集群效应已初步形成,品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的创新,质量检验技术设备的更新,开发创新的产品。找准消费者及产业需求,增加产品的研发,使企业品牌更具市场代表性,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找准消费者及产业需求,增加产品的研发,使企业品牌更具市场代表性。对重视研发资本与人员投入的品牌企业,政府不仅要树立榜样,而且要给予政策扶持;对于开发创新产品,要以创意设计园区为中心,推进创意园区的建设与服务水平。

第三,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和自主品牌建设。企业要将品牌意识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增加品牌黏性与企业文化自信;要建立完整的企业品牌创建机制与管理体系;要塑造品牌的声誉和形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核心关键是赢得品牌认可和信任,因此企业要向外扩大品牌的影响与宣传,积极参与企业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布局企业品牌营销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四,加强产业链的基础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棉纺织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推广、售后等都是品牌提升的基础保障。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品牌建设,借助科技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品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要重视对新时期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引领新零售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品牌运营管理与零售渠道环节的应用。

猜你喜欢

棉纺织化纤纱线
2021年《棉纺织技术》主题索引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棉纺织技艺
针织与纱线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对新疆棉纺织产业集聚发展的几点探讨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