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播:让年轻人讲述“可触摸的中国”

2022-03-09王沛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野博主李子

王沛楠

近年来,与李子柒一同走进海外受众视野的,还有诸如“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这样的年轻素人博主。他们在YouTube平台的粉丝关注量分别超过900万和600万,都已跻身全球一线网络博主行列。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

2011年,中国开始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投放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将中国面孔投向“世界的十字路口”这一举措,被视作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公共外交的尝试。

从时代广场宣传片的投放到李子柒的走红,这十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飞速提升的十年,同时也是对外传播意识形态和话语方式悄然变化的十年。十年前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面孔是姚明、袁隆平和杨利伟,十年之后出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面前的是李子柒、“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主角”变化的背后,暗含了数字媒体兴起所带来的对外传播话语方式的转型。

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和YouTube、TikTok等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成为主导国际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时,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责无旁贷地接过大旗,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4日)

素材解读

数字媒体的话语逻辑、视频文本的跨文化特性与年轻人独特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的一条新路。对于“90”后和“00”后而言,他们能够以更加自信和轻松的风格进行自我表达,在不经意间也将中国年轻人对于生活和时代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故事”。

以这个角度来看,从时代广场宣传片的投放到李子柒等博主“走红”的这十年,正是传统大众传播向互联网分众传播转变的十年,也是中国故事从单一的国家叙事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叙事建构转变的十年。如果说传统的对外传播是回应式的,更多是为了消除偏见、回应争议、改变海外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形成的對中国的刻板印象而展开,那么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对外传播则是建构式的,更多的是为了讲述故事、分享体验。

猜你喜欢

小野博主李子
李子铺就致富“黄金路”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给我盯住他
我给你讲 我男朋友是玩户外的
我的糊涂妈妈
图片故事
神奇美味书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