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冬奥 说冰嬉

2022-03-08高鹏胜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滑雪板突厥乾隆皇帝

高鹏胜

第24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和张家口携手承办,一个个精彩项目带我们领略冰雪运动的激情与魅力。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冰雪运动吗?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与冰雪相关的运动吗?其实,我国古代的冰雪运动可不仅仅是打雪仗、抽冰尜!下面,让我们翻开史料,透过文字去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冰雪运动吧!

《隋书·北狄传》中记载:“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这句话描写的是我国隋代北方部落的生活。“地多积雪”,说的是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多积雪。现在生活在北方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一到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就会飘起纷纷扬扬的大雪。生活在城市的同学可能感受不深;但在山区,一场接一场的大雪过后,的确会有大面积的积雪,特别是被大风一吹,山坳沟壑就会被积雪填满,不熟悉地形的人,真的是容易陷落其中,所以就有了“惧陷坑阱”一说。然而,即使生存环境再恶劣,当时北方部族的人也要出行狩猎。那么,如何才能逃脱身陷雪坑的厄运呢?“骑木而行”便是人们找到的方法。这是当时人们的滑雪运动,但那时绝不是为了健身,而是为了与大自然抗争,为了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无独有偶,关于“冰雪运动”还有一处记载:“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这段文字出自《新唐书》,讲的是当时木马突厥部落人民的生活。只不过,人们活动的地点从雪上变成了冰上。古文中有时“冰”与“雪”连用,有时也可互相代替,这里说的“冰”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冰”还有待考证,我们姑且先将其视作冰面。这些突厥人,实际上是分为三个部落的,分别是都播部、弥列部、哥饿支部,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擅长骑“木马”在冰上飞驰,所以被合称为“木马突厥”。“木马”可不是将木头做成马的形状,与我们现在玩的木马可不一样。这里的“木马”应该是“以木为马”的意思。“马”是交通工具的代称,也就是说“木马”是一种用木材做的交通工具,我们接着往下读,就能理解得更明白。“以板藉足,屈木支腋”,我们通过这八个字可以还原出他们当时骑木马的方式——将木板固定在脚下,然后用木棍在腋下支撑滑行。看到这样的描述,你想到了什么?对,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滑雪板和滑雪杖的雏形吗?木马突厥人在配备了这些“专业运动装备”后,一蹲一起之间可以滑行百步,能在冰面上风驰电掣,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蹴辄百步,势迅激”。

此外,关于“滑雪板”,《新唐书》中还有更详细的描述:“以木广六寸、长七尺系其上,以践冰,逐走兽。”通过这段记载中描述的木板的长度和宽度,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更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木马”,那简直就是我们现代的滑雪板。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在冰雪上的交通方式也在改进,除了单纯靠人力的“木马”,人们还发明了借助动物力量的雪上交通工具,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对,就是雪橇!这种交通工具直到现在,仍然在极寒之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上这些冰雪运动,都是我国古代北方人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明的交通方式,而真正以竞技方式出现的冰雪运动,可以在清代有关文献中找到记载。那时的冰雪竞技运动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呼——“冰嬉”。冰嬉,也可以叫作“冰戏”,通过“嬉”“戏”,我们可以分析出,这种运动其时已经有了娱乐的特点。那么,当时有哪些项目呢?据说有“抢等”,就是谁先滑到指定地点,就获得头等、二等之荣誉及奖赏。你看,这不就是现在的速度滑冰吗!还有“抢球”,至于怎么玩并没有流传下来,只有简单记载:“所著之履,皆有铁齿,行冰上不滑也。”说的是玩抢球的人都穿着带铁齿的专用鞋,穿上这样的鞋,行走在冰面上也不滑。冰嬉的兴盛期应在清代的乾隆年间,每年的腊月,乾隆皇帝都要亲自主持冰嬉,可以说是当时的冰雪运动会,不过运动员多是士兵,冰嬉也是乾隆皇帝对军队进行军事训练的一种形式。乾隆皇帝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冰嬉赋》,原文很长,这里只选其序供同学们欣赏学习:

陆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马;水行之疾者,吾知其为舟、为鱼;云行之疾者,吾知其为鹍、鹏、雕、鹗。至于冰,则向之族莫不躄躠胶滞滑擦而莫能施其技。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鞋以韦。或底含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逾疾焉。较《东坡志林》所称更为轻利便捷,惜自古无赋者,故为赋之。

关于冰嬉,流传下来的不仅有乾隆的《冰嬉赋》,还有描画当时冰嬉场面的《冰嬉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冰雪运动在我国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能够乘北京冬奥会的东风,爱上冰雪运动,强健体魄!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蓼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滑雪板突厥乾隆皇帝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关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与众不同的滑雪板,让您在冰雪世界畅游
Wheelblades,夹在轮椅上的滑雪板
雪娃
TWICE AS NICE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