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张法预应力U型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022-03-07王晓磊

四川建材 2022年2期
关键词:梁端台座钢绞线

王晓磊

(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0 前 言

U形梁薄壁开口式结构,具有降噪效果好、外形美观、空间利用率高、造价低等特点,正在被广泛采用[1-2]。我国的U形梁技术源自法国,2003年广州地铁2号线和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采用的都是法国技术,2009年南京地铁2号线[3]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U形梁技术。除上述线路外,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4],江苏城市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5]、11号迪士尼专线、16号线,东莞轨道交通,青岛蓝色硅谷交通配套工程[6],南京至高淳城际快轨[7],郑机城际线路均采用了U形梁技术。U型梁的设计使用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对于先张法施工U型梁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而本研究所依托工程中,先张法U型梁被大量应用,因此,在工程基础上对先张法U型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工程概况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6102标段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宝安区,从光明中心站出站沿光明大道至北段设荔林站预留接驳东莞R1线,再左拐进入规划的公园大道,上跨龙大高速公路及茅洲河进入别墅大道,下穿红花山公园及公明广场拐向松白路,在合水口站之前出地面,过薯田埔站后拐入沙江路转入地下,至终点松岗站与11号线换乘。全长14.166 km,高架区间长7.014 km。

所采用的U形梁长度多为25~35 m七种梁型,长度25~30 m的U形梁跨中高度1.9 m,梁端加厚段1 m范围内加高至2.02 m,梁顶宽5.42 m,内宽4.02 m。断面采用U形,曲线腹板,底板与腹板厚度均为280 mm,梁端加厚段底板厚400 mm。如图1所示,先张法预应力筋采用1×7-15.20 mm-1860 MPa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筋分别为84~100根,均分部在底板位置。

图1 U型梁截面简图

2 先张法施工工艺

采用“单束初调、整体初拉、单束终拉”的张拉工艺,“双控法”控制,即:“以应力控制,伸长量校核”。

单束初调:钢绞线通过锚具、连接器连接成一根受力杆件,根据预应力计算书计算出预应力终张拉力,再用小千斤顶多次、反复调整张拉到终张拉力的20%。

整体初拉:张拉设备确认无误后,在张拉端再进行80%终张拉应力整体张拉,持续保压进行张拉,最后用小千斤顶多次、反复调整至既定预应力。

单束终拉:安装预埋件及内模后,在固定端单束张拉至100%设计应力,持荷3 min,实测伸长值,以减少钢丝锚固后的应力损失。补足或放松预应力筋的拉力至控制应力。张拉满足要求后,锚固预应力筋,千斤顶回油至零。

放张:先将底模上固定预埋件用的螺栓卸掉,为避免在结构内产生瞬间荷载,钢绞线放张连贯、均匀进行。单端采用分级放张:10%→10%→20%→20%→20%→20%。

3 张拉系统设计

3.1 制梁台座

采用整体式制梁台座进行“长线法”施工,按“一串二”方式进行设计,采用一个先张台座串二片梁一起张拉的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不同、地基处承载力不同,分别设计了桩承式整体制梁台座与压柱式整体制梁台座。

桩承式整体制梁台座基础为直径为120 cm钻孔灌注桩,桩身采用C30混凝土,传力墩、台身采用C50混凝土,底模平台采用C40混凝土,台身下设C15混凝土垫层厚10 cm。考虑30 m U梁重为220 t,在预制阶段台座承受的钢模重量即端模、底模及侧模施加在台座的重量约49 t。考虑梁重、钢模重及所有施工荷载,台座设计承载力按312 t计算。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基础设计桩长均为15 m,基础横向布置三排,间距3 m,纵向桩基间距不大于8 m。制梁台座剖面图见图2。

图2 桩承式制梁台座剖面图

压柱式整体制梁台座全长85 m,宽8 m,按25-30 mU形梁长度设计。台座基础为扩大基础,采用C50混凝土,台座张拉端头扩大基础增加70 cm厚配重基础,配重基础浇筑C25混凝土;传力墩、压柱与台座基础整体浇筑,采用C50混凝土;底模平台采用C40混凝土,台身下设C15混凝土垫层厚10 cm。考虑30 mU梁重为220 t,在预制阶段台座承受的钢模重量即端模、底模及侧模施加在台座的重量约49 t。考虑梁重、钢模重及所有施工荷载,台座设计承载力按312 t计算。台身端头加厚段高230 cm,标准段高100 cm。制梁台座剖面图见图3。

图3 压柱式制梁台座剖面图

3.2 先张台座

采用张拉横梁、智能张拉系统,确保预应力筋的同步张拉,结合放张后U型梁上拱值调整超张拉系数,有效控制了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值。U形梁先张台座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先张台座设计图

钢绞线通过工具锚锚固在活动张拉横梁上,采用同步张拉液压系统带动4台张拉千斤顶拉动活动张拉梁,达到张拉力后紧锁拉缸螺母,然后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到后通过泵站对千斤顶进行同步放张。

4 结构分析计算

4.1 结构荷载

1)恒载。结构自重:主梁采用C55混凝土,容重取26 kN/m3;二期恒载:包括轨道结构(含钢轨和承轨台)、吸声板及强及弱点支架、声屏障、桥面铺装层,合计恒载集度为48.8 kN/m;预加力: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s15.2的预应力钢绞线[8],先张法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按相关标准进行[9]计算。

2)活载。列车竖向动力作用:

(1)

取a=2,L为桥梁跨度,程序自动计算。

离心力:

F=V2N/(127R)

(2)

式中,V为设计最高列车速度;N为列车竖向静活载;R为曲线半径。通过计算,离心力为196 kN。

列车横向摇摆力:按相邻两节车四个轴轴重的15%计算。

3)附加力。制动力或牵引力:按列车竖向静活载的15%计算,当与离心力同时计算时,可按竖向静活载的10%计算;温度荷载:对于简支梁,整体升降温不产生力的效应;梯度温度按图5模式计算。

图5 梯度温度计算模式

风荷载:桥上有车和桥上无车两种情况[10],有车时取1 469 Pa,无车时取1 175.2 Pa。

4.2 U型梁有限元模型及参数

U型梁有限元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U型梁有限元模型

以30 m U形梁为研究对象,桥梁长29.9 m,计算跨度为29.0 m,采用Midas Civil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全桥主梁共33个节点,32个单元。

主要材料参数见表1。

表1 混凝土材料参数[8]

主梁纵向预应力采用公称直径15.2 mm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1 860 MPa,弹性模量为195 000 MPa。钢束张拉控制应力按1 230 MPa计算。

4.3 计算结果分析

1)主截面及斜截面强度。如表2所示,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的强度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2 主截面及斜截面强度计算结果

2)运营荷载下正应力见表3。

表3 主梁正应力计算结果 单位:MPa

由表3可知,主力组合作用下,主梁上缘最大压应力为14.52 MPa,除支座至梁端处为0.39 MPa拉应力外,均满足要求;主梁下缘最大压应力为7.27 MPa,最小压应力为1.46 MPa,满足要求。主加附组合作用下,主梁上缘最大压应力为14.52 MPa,梁端1.8 m范围内产生拉应力,越靠近梁端拉应力越大,最大拉应力为1.77 MPa<0.7ft=2.31 MPa,所以梁端上翼缘的普通钢筋需加强;主梁下缘最大压应力为8.77 MPa,最小压应力为1.46 MPa,满足要求。

3)预应力钢绞线应力。预应力钢绞线的最大应力为1 114.5 MPa小于1 116 MPa,满足要求。

4)最大剪应力。主力作用下主梁最大剪应力为2.65 MPa,主加附作用下主梁最大剪应力为2.69 MPa,均小于6.29 MPa,满足要求。

5)残余徐变变形、挠度及梁端转角见表4。

表4 残余变形、挠度及梁端转角计算结果

由表4可知,U型梁结构的残余徐变变形、挠度以及梁端转角均满足要求。

5 结论及建议

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高架段U形梁实体项目为依托,研究了先张法U形梁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单束初调、整体初拉、单束终拉”的施工工艺,主要结论及建议如下。

1)先张法预应力筋数量大,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力值控制困难,采用智能张拉系统及张拉横梁同步张拉,结合放张后U形梁上拱值调整超张拉系数,能够有效控制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值。

2)结构的受压稳定性以及强度和变形都能满足要求,所设计的U型梁结构安全合理。

3)梁端1.8 m范围内产生拉应力,越靠近梁端拉应力越大,最大拉应力为1.77 MPa,所以梁端上翼缘的普通钢筋需加强。

4)整体压柱式制梁台座的应用,克服了不同跨度梁型长度调整的问题,实现了张拉系统在台座外张拉作业。

[ID:014167]

猜你喜欢

梁端台座钢绞线
偏转角对不同腐蚀程度钢绞线力学性能及蚀坑应力影响研究
预制梁端预设短锚筋结构方案设计
等值张拉法在钢绞线斜拉索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过焊孔对H型钢柱梁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现浇箱梁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长束伸长量计算和量测的误区
有关叠合梁斜拉桥挂索与桥面板安装同步进行施工方案研究
市域铁路无砟轨道梁端转角限值研究
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桥梁端伸缩装置设计研究
2020 年《宝藏》杂志征订!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