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探讨

2022-03-07权怡雯

学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废旧材料教育教学幼儿园

权怡雯

摘 要:在社会整体教育环境愈发完善、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与技巧愈发丰富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传授简单的知识与道德规则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构建各项学习内容与身边生活的联系,建立相对完善的认知框架与正确的情感态度。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废旧材料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途径,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废旧材料;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2)09-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82

幼儿园作教育作为帮助幼儿吸收各类常识与知识,建立基本认知与各项道德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在社会与时代协同发展的驱动下,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愈发重视。受此影响,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废旧材料凭借自身来源渠道的广泛与常见等特性,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途径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受自身认知能力与成长阶段的影响,对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内容往往不能直接吸收转化,需要借助特定事物构建自身认知结构与教育活动内容的联系,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对于幼儿而言,过于复杂的教育信息媒介不仅无法帮助幼儿突破认知障碍,还容易令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产生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影响其实际学习效率,并加重其学习负担。因此,简单有效的教育资源是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迫切需要的。废旧材料作为主要取材于各类生活活动的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快速建立自身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的联系,提升知识迁移效率,还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化,强化教育效果。

二、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问题

(一)缺乏明确目标

在目前的幼儿园环境中,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是为了应用废旧材料而应用,并未从幼儿性格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思考废旧材料在相应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目标,导致教育活动内容呈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幼儿无法在教育活动中借助对废旧材料的应用观察与思考完成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转化。

(二)应用形式单一

由于幼儿缺乏足够的学习认知与自制力,学习兴趣是其主要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切实考虑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措施。但部分教师在应用废旧材料开展教育活动时,只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展示,幼儿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对教育活动失去新奇感与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同时,定式教育也不利于幼儿有效发散思维,削弱了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途径

(一)构建丰富教育活动情境

废旧材料在生活中的常见性与其应用的广泛性,是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侧重发挥的优势。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传导知识与各项观念的基础教育职能,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构建废旧材料应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关联的关键。相较于直接阐述讲解的形式,贴合幼儿认知与兴趣的情境内容无疑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便于其深入思考分析多元化情境内容中的各项知识或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基于废旧材料构建的多元化教育情境,可以帮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角度出发,迅速进入教师构建的情境内容中,缩减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幼儿在情境驱动下,可以从教师应用的废旧材料角度出发,构建自身生活中的相关事物、教育活动内容、自身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从多种角度思考教育活动内容,有效发散自身思维,真正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转化为自身认知内容。与传统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相比,应用废旧材料开展的教育情境更便于幼儿理解相对抽象的知识概念或常识内容,并为其提供更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便于其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应用教育活动渗透的思想知识思考问题,提升教育活动实际效果。

(二)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思考

在倡导自主思考发展教育的当下,幼儿教育对幼儿自主思考能力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愈发重视。但受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认知差异的影响,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往往无法有效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提高思考能力,因此基于废旧材料的启发性教育活动是发挥废旧材料作用的关键。启发性教育活动更侧重借助引导性问题,将废旧材料的应用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其通过自主观察教师设计组合后的废旧材料,以猜想的形式思考分析废旧材料可能的用途[2]。在启发性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幼儿不再依赖教师的讲解来掌握废旧材料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科学思想,而是在引导性问题的启发下,将自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转化为具体的猜想,并通过实物观察与想象,提高认知能力,为后续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思考基础。同时,基于废旧材料的启发性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通过思考材料的组成构造,将其与教育活动的作用对应,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雏形,促使幼儿全面成长。

(三)促进幼儿之间活动交流

幼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容易出现“小团体”现象,导致各项教育内容无法在幼儿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削弱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与全面性。因此,积极应用废旧材料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能够帮助幼儿真正融入教育活动中。借助废旧材料,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产生更多的交流机会,促使其在相应的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就废旧材料自身的功能构造等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扩展自身的思维视野,弥补自身生活阅历不足产生的认知漏洞[3]。相较于教师讲解,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有利于其发散思维,并且在认知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教师提供的废旧材料进行思考创新,从而综合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四)改变教育活动中角色比重

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传统幼儿园教育形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幼儿教育模式。为此,以废旧材料利用为核心的自主设计展示教育活动,成为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自主设计展示活动形式可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结合教师预先提供的废旧材料范围与教育活动主题,自主动手完成废旧材料的设计制作,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时进行展示,在教师承担倾听与提问角色的情况下,幼儿积极表达废旧材料的应用设计方法。废旧材料教学应用,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综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还可以促使幼儿从被动接收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思考状态,实现快乐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展[4]。

(五)构建新型教育教学反馈体系

在现代幼儿教育环境中,废旧材料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基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发展需求,融教师、幼儿、家长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反馈体系,是废旧材料教学应用在现代幼儿教育中的新形态,能够为幼儿提供新的信息分享环境,促使其及时在幼儿园与家庭生活环境中进行沟通,分享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并阐述自身对课堂教育活动中应用废旧材料的环节的思考过程,在为教师提供更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同时,也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在废旧材料应用中的学习成长过程,促使其及时改变自身观念,并结合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即为其提供类似的活动或材料,以此有效延伸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在该教学反馈体系影响下,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幼儿与家长的想法,进而通过对废旧材料的选取与应用方式进行优化,切实提升相关教育活动的质量,以此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六)模擬社会实践

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幼儿园教育活动已经不局限于幼儿园环境内,而是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或思维角度,观察思考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或问题,实现现代幼儿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因此,社会实践模拟是教师构建废旧材料与社会生活内容联系的关键,也是教师借此渗透正确责任观念与情感态度的关键。以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问题或现象为主题,以废旧材料应用为线索的社会实践模拟活动,可为幼儿提供接近真实性的观察成长环境,在借助废旧材料开展的教育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解决模拟出的问题,收获相应成就感,建立学习信心,维持良好的学习思考状态。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渗透各项德育教育内容,深化基于废旧材料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具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活动内容,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能通过将废旧材料应用教学与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与情感态度,实现全面学习,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现代教育发展环境,为有效利用幼儿在幼儿园内学习成长的时机,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应重视废旧材料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式与发展途径,进而结合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为其制定更具先进性与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形式,促使其在多重教学影响下,综合提升自身的学习认知水平,为其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凸显现代幼儿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玲玲.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废旧资源应用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20(5):130.

[2]   张凯俐.日常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15):200.

[3]   汪伟伟.浅谈幼儿园美工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J].才智,2020(15):209.

[4]   刘金珠.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41):1.

猜你喜欢

废旧材料教育教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废旧材料在中等职业院校体育游戏中的应用与研究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