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问题研究
——以仙游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例

2022-03-06林梅娥

云南档案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核烈士信息

■ 林梅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革命烈士档案是英雄的革命烈士为了革命胜利英勇奋斗终身的最好诠释。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烈土审批(认定)过程中产生的文书材料,包括审批材料和确认材料,称为“基本档案”。再现烈士革命历程的档案,包括烈士生前产生和使用的物品,以及反映烈士革命事迹的材料,称为“扩展档案”。

一、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的重要意义

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是一种保存英雄事迹,为后人弘扬民族精神和文明建设需要而形成的历史资料,每个档案背后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鲜活的历史。全面收集整理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全力做好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建档工作,是对烈士为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褒扬,对宣传好英烈事迹,为烈士册立英名,使英雄的革命事迹永载史册,传承英烈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革命烈士正名留史

通过校核烈士基本档案,还原烈士完整的历史面貌,为烈士正名,接烈士‘回家’,这不仅是每一位烈士家属、生前战友的殷切夙愿,更是和平年代人们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的鲜活教材。

(二)为烈属亲友留下念想

对烈士档案的管理是对历史的负责,是对烈士光辉一生的肯定,也是对烈士家庭的尊重。收集整理校核烈士基本信息,既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也是对其亲人情感的慰藉,这些经历漫长历史时期的烈士资料,成为其家人的唯一慰藉,是留给烈士亲属的精神寄托。

(三)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革命烈士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也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列士档案基本信息不仅对烈士的后代具有深远意义,对我国青少年教育和成人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对烈士档案进行良好地保存和整理,让英雄烈士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通过烈士历史档案的载体,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的教育教材,为子孙后代树立光荣榜样。

(四)为烈士寻亲提供佐证

告慰英灵,致敬英灵,让烈士魂归故里,对烈属来说,是最好的精神慰藉。烈士们生前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但有些人死后埋骨他乡,其身份、住址不为人知,亲属更是不知其忠骨葬于何方,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有利于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准确无误、完整的烈士档案基本信息,为烈士寻亲成功提供数据佐证。

二、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部分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出现出生日期、入伍入党时间、牺牲时间地点、生平事迹等不一致的现象,有的出现个别烈士有两个烈士证号、个别烈士没有烈士证号,甚至出现相关部门统计的烈士人数总和存在差异化等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烈士档案基本信息不够完整

由于年代久远,在革命战争特殊环境下,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得不到及时、完整、系统的收集,导致记载信息不够完整。烈士档案基本信息都是原始古老信息资料,是漫长历史时期累积保管下来的,有些烈士档案资料因为保管不当已经模糊不清,损坏甚至缺失,给后期的整理增加了难度。

(二)相关部门原始材料记载不一致

因历史遗留原因,党史部门的英烈传记、民政部门1982年出版的英名录及档案部门的原始材料存在烈士基本信息差异化。因此,亟需全面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以规范、系统、完整的标准来还原烈士生前真实完整的面貌。

(三)人工操作存在部分笔误

大多数烈士档案的管理工作,目前还是基于传统的人工管理,烈士资料的整理、记载、归档大都是人工手写,记录人员稍微思想麻痹,疏忽粗心,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早期烈士档案资料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校对工作程序没有一个严谨的记载、校对、归档、问责等业务规范流程,造成资料不完整、信息有遗漏,更谈不上资料的完整保存。加上各个时期对烈士档案收集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以致于留传现在的烈士档案基本上信息存在部分错误现象,需要及时重新校核更正。

(四)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欠缺

目前烈士档案管理还是通过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式,完全依靠传统、手工方式来收集档案、整理、归档、保管、应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而且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些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且检索查询不方便,使得传统的手工管理己不能适应和满足档案发展的需要。

三、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的路径选择

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全面真实地反映烈士的参加革命的概况,力求做到收集全面、记录详细、保管完备、利用合理,确保烈士档案基本信息完整、准确。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校核标准

根据《烈士评定(批准)档案管理办法》《全国革命历史档案数据采集标准》等制定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标准等,提高信息校核质量,保证校核工作有序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县、镇(乡)、村(居)三级联动校核员,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对校核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工作顺利完成。

2.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程序管理机制,制定收集、登记、统计、整理等制度,绘制校核统一标准表格,确保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校核工作规范化管理。

3.明确校核标准。校核以原始档案资料为标准,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找寻可疑点,补缺查漏。要求原稿不得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遗漏或失误,在样稿上做出标示,由县级校核员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最后报批领导小组核准。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校核方式

本着对烈士本人、烈士家属、历史档案等尊重的态度,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建立县、镇(乡)、村(居)三级联动校核机制,认真校对、全面查核,尽可能丰富烈士个人档案。

1.查阅原始档案,汇总问题清单

以“英烈褒扬纪念管理系统”为依托,对照1982 版《福建省仙游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普查数据为基数,通过查阅烈士档案、党史、军史等资料,逐一校核每一名烈士的姓名(曾用名)、籍贯、入伍时间、生平事迹简介、牺牲时间、牺牲地点、牺牲原因、立功情况、安葬地点等基本信息;对信息记录不全或缺失的,积极与组织、党史、档案等部门对接联系,仔细进行核对确认,确保烈士相关信息完整规范、不错不漏。如仙游县在校核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时发现相关部门提供的烈士人数不一致,党史部门提供的名单是186 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实际人数是179 人(这份名单是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认定),姓名和曾用名有12人混淆,出生日期不详或不实的有45 人,参加革命时间不详或不实的有34 人,生前单位及曾任职务不详的有28 人,牺牲时间和牺牲地点不详或不实的有23 人,烈士生平事迹不详或不实的26人等。这些问题以烈士生前的出生地乡镇为单位,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

2.发挥核查联动,提升校核实效

一是发挥三级联动作用,县级校核人员及时把汇总表格反馈给各乡镇,由各乡镇及时召开协调会,指定每个村(居)档案员为校核员。二是村(居)校核员及时下乡入户调查,通过录制烈属、生前战友和知情人士口述,查阅历史资料及相关党史、县志,召开村两委、老协会、老党员等座谈会,逐个核实信息,事实溯源后,以表格形式记录准确无误的烈士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参加革命时间、政治面貌、牺牲时间、生前部队、曾任职务、安葬地、烈士事迹等信息要素,完善了烈士档案信息。三是广泛收集可以体现烈士成长过程和鲜活形象的素材,为后续档案利用工作打好基础;如:仙游县在校核烈士基本信息时,发现《英名录》中记录邓元柳烈士是薛金柳烈士的曾用名,但党史部门提供邓元柳烈士和薛金柳烈士是两个不同的烈士,其烈士证号、出生日期、籍贯(两个不同乡镇)、牺牲日期、生平事迹等均不一致。校核员通过查阅《镇志》、《家谱》等,多方走访,了解烈士亲属、其生前友人、年长老同志等,确认邓元柳烈士是薛金柳烈士的曾用名,由钟山公社临水大队(出生地)到象溪公社石峰大队当上门女婿,改名换姓,引发错误。通过此次校核及时给予修正。

3.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

一是统筹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将收集一线材料与业务指导相结合,通过手机、微信、QQ 等手段对接校核员,将线下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在线上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数据收集工作进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二是通过与相关部门对接,查阅、校核逐份烈士档案等原始材料。如仙游县在校核烈士基本信息发现党史部门提供的烈士186 人名单中有4 名外籍(莆田籍3 人,广东籍1 人)烈士在仙游牺牲,误记为仙游籍烈士,重复名单3 人,其中有2 名烈士基本信息上系原名和曾用名重复登记;1 名烈士为上门女婿(改名换姓),登记两份基本信息。通过原始档案的校核,查清事实、及时修正,保持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存档的实际人数179人相一致。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在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烈士没有烈士证,及时与省厅、市局等相关部门对接,请求查找校核,最终查阅到董文智烈士等7 人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批复文件,吴开谋烈士等14 人在《莆田市革命烈士英名录补遗表》名单中的凭证依据。进一步提高数据收集、校核工作进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三)强化烈士档案信息化管理

烈士档案基本信息管理必须依托信息化、数据化手段,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为弥足珍贵的烈士档案管理保驾护航。以新兴科技手段保护、储存和利用好烈士档案,促使烈士档案信息化管理日趋规范并有所创新,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1.精准录入数据,确保完整无误

校核完整的烈士档案基本信息,需要精准科学的数据录入,才能有效提升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烈士档案的录入是基于对烈士基本信息进行校核之后需要完成的工作。具体来讲, 烈士基本信息的录入就是先将已校核无误的烈士基本信息按照一定类别进行分类录入。一是按照历史具体发展时间进行分类。二是按照每个年度出现的烈士及其居住地分类。三是根据烈士生前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分类。如仙游县于2021年新修缮一面英烈墙,烈士姓名录入顺序是按照我县英雄烈士牺牲时的时间进行分类录入,具体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1 人、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94 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1 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2 人。通过实施精准数据录入不仅能够科学的管理烈士档案基本信息,而且有利于烈士基本信息的查找检阅,同时也方便了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英雄烈士的生平年限以及相关事件发生的具体历史时期。

2.强化数据比对,确保精准无误

为确保烈士基本信息数据不重不漏,真实准确,应强化数据比对,建立数据复核比对工作相应的长效机制,进行数据对接,更新处理信息数据,完善修补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确保数据真实有效,相关部门数据统一,各项数据更趋于精准化、科学化、合理化。如仙游县在对烈士基本信息数据录入后,通过excel 表格vlookup 函数进行比对,对难以核定的剩余数据进行查找核对,每一条记录准确无误,并最终一一找出差异的部分及其原因,确保不遗漏、不重复、不错报。

3.搭建数据平台,提高工作效能

信息化时代更应该将档案的实体管理上升为档案数据化、网络化管理,对档案信息的应用真正做到便捷、准确、高效,实现烈士档案资源共享,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一是烈士档案基本信息进行了重新整理编目,对纸质材料进行了扫描、复制,实现了烈士档案资源实体形式和数字化复制件“双套制”保存,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夯实了基础。如:仙游县充分利用档案馆的先进的专业设备对烈士档案基本信息进行归档,对于一些年代久远、发黄发脆的纸质烈士档案,进行脱酸处理。二是为更好地保存英雄烈士生平事迹,应及时建立“烈士电子档案”,保管好烈士档案台账和卡片。尽快把烈士基本信息输入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持续做好日常增补、更新、维护工作。设立电子查询机,设置查询权限,对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单位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对符合共享条件的烈士档案材料,可通过档案公众号、头条、网站互动等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科学便捷的咨询、查阅、摘录等服务。将烈士“电子档案”里的英雄故事事迹制作短视频在革命纪念馆的影像厅播放,成为培育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三是依托“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档案资料数据比对、实地摸排走访等方式,提高寻亲成功率。2021年清明节期间仙游县在寻亲平台首批发布了仇敬德、吴林甫等6 位烈士的寻亲信息。之后,福建、山东、湖南等地有关方面通力协作,最终为山东籍烈士仇敬德及其湖南籍战友吴林雨找到了亲人;5月底成功与2位烈士后代取得联系,仇敬德烈士后代来仙游烈士陵园祭扫,圆了70年的“寻亲梦”。

总之,完整的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高全民族爱国主义道德思想品质的重要载体,有效保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校核好烈士档案基本信息,是再现英烈风采,活化英烈精神的精神凝练,是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大事、好事。

猜你喜欢

校核烈士信息
发电机进相试验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关系的校核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通行费校核分析方法探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收费站位置自动识别与校核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
订阅信息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