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

2022-03-05徐艳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虫豸阿Q正传尼姑

徐艳玲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以贫穷落后的乡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穷、卑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雇农的形象。阿Q无名无姓,长期寄居在未庄的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他处处遭受欺凌,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常常落于下风。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靠“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在强势的人面前,他自轻自贱,唾面自辱;在弱势的人面前,他又极度傲慢,近乎狂妄。他顽固守旧,恪守封建礼制,有时又显得十分可笑。本文就分析一下阿Q的性格特征。

一、狂妄自大

阿Q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他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家,甚至连姓名也没有,一直寄居在未庄的土谷祠中。在当时的社会,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未庄人也只是在需要人帮工的时候才会想起他。 “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作者以一句“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深刻地揭露了阿Q处境的艰难以及未庄人的凉薄。在未庄人的眼里,阿Q这个人无非就两个用处:一是可以为他们干活,二是可以供他们取笑。至于阿Q的来历、喜怒哀乐,全都不是他们关心的。对于自己的处境,阿Q并非一无所知,相反,他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他所做的一切反而让他受到了更多人的嘲讽与奚落。于是,他只能凭借精神上的“常处优胜”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堪。未庄人看不起阿Q,阿Q同样也不把未庄人放在眼里。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阿Q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他连阔气的赵太爷都瞧不上,因为他在心里想着“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但事实上,阿Q连媳妇都没有,又哪里来的儿子?他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窘困,只因进了几次城,便看不起未庄的这些“乡下人”,也看不起“城里人”。因为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人煎大头鱼,而城里人在煎鱼时不用半寸长的葱叶,并且管“条凳”叫“长凳”。阿Q与其他底层人物不同,他总是在心中瞧不上别人,总认为自己是最有见识的,自己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即使面对的是现实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他也能在精神上给予否定,认为“我们先前 — —比你阔的多啦!”

二、胆小懦弱

一贫如洗、地位低下、无家无业、长期饱受未庄人的欺凌,种种境况造就了阿Q胆小懦弱的性格。未庄的闲人们最喜欢拿阿Q取笑。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被打后仍然以“精神胜利法”取胜。闲人知道后,辱骂阿Q: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并没有奋起反抗,而是“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 — —还不放么”。虽然阿Q已经自认是“虫豸”,但闲人并没有因此就放过他,依然拽着他的辫子“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个六响头”,才洋洋得意地离去。闲人以为阿 Q 这下子肯定“遭了瘟”。但不到片刻功夫,阿Q自己也洋洋得意起来,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而且拿自己和“状元”比。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身体瘦弱,阿Q在遭受欺凌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甚至当着他人的面羞辱自己,自认是“虫豸”。阿Q无力反抗,只能步步后退,以至于完全失去了自尊。在面对社会地位比自己高、权势比自己大的人时,他只能靠自我安慰的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在遭到闲人的羞辱和殴打之后,阿Q并不愤怒,转眼“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几碗酒,又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通,又得了胜,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头睡着了”。阿Q和人赌钱,意外地赢了“一大堆钱”。后来,所有的银钱都不见了。面对这样的结果,他第一次觉得从前的种种妙法都不再管用,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 “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樂: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即使如此,他还是很快便“转败为胜”了。他转败为胜的方式是“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

三、欺软怕硬

阿Q还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见到比自己强的人,他如同见到了蛇、虎;见到比自己弱的人,他便蛮横、嚣张起来。他挑衅王胡,结果却被王胡狠揍了一顿;心中想着报复,却“遭遇”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既打不过王胡,又不敢找假洋鬼子发泄怒火。一转头,瞧见从远处走来的小尼姑,满腔的怒火顿时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即使对方从未招惹过他。他走上前去劈面便吐了一口唾沫,然后肆意辱骂小尼姑。 “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阿Q在面对王胡这样的无赖和假洋鬼子这样的“里通外国的人”时,即使是挨了骂、挨了揍,也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唯独看见小尼姑时却显露出一股“男子汉”的气概。他朝小尼姑吐唾沫,怒声咒骂,小尼姑充耳不闻,一径往前走。可阿Q并没有打算放过她,而是追上前去肆意轻薄,口吐污言秽语。在未庄这个小社会中,阿Q长期遭人欺凌,却不敢去找欺负自己的人算账,只靠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获得满足感。看见阿Q欺凌小尼姑,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相比于阿Q,小尼姑是更弱小的人。阿Q在欺负小尼姑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上的快感,就如同未庄的闲人们通过欺负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一样。酒店里的闲人们则将之称为闹剧,认为这是乏味生活的调剂品。在阿Q看来, “闲人”们的反应无疑是对他此番行为的鼓励,也让他更加得意了。

鲁迅先生通过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出启发民智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深入地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虫豸阿Q正传尼姑
抱朴子
草根
都在同一个人间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都在同一个人间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十根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