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2022-03-05关枫张添溢刘天博任欠欠王艳宏

中医药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雷公藤滑膜类风湿

关枫,张添溢,刘天博,任欠欠,王艳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痹证”范畴的“尪痹”。古代医家对其发病机制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诸病源候论》[1]中论述的“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疼痛也”。RA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以及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不仅关节疼痛、肿胀甚或畸形导致活动受限,也可累及心肺和神经系统而危及患者生命[2],围绕中药组分对该病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始终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中药组分理论认为[3],在复杂疾病面前,中药组分作用可以诠释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相关组效之间的关系,促进对中药用药科学内涵的诠释。因此,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与PubMed数据库联合检索的模式,选择抗类风湿作用显著的中药组分为检索方向,以“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多糖类”以及“rheumatoid arthritis”“rheumatoid”“terpenoids”“flavonoids”“alkaloids”“polysaccharide”等为主题词对近5年中英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初步检索出187 篇文献,经进一步筛选除去重复及非相关文献,对中药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期为中药抗类风湿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萜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新进展

近年来萜类组分在抗风湿方面研究十分广泛。雷公藤内酯醇、秦艽环烯醚萜苷以及芫花中活性成分12-O-(2′E,4′E-癸二烯酰基)-4-羟基佛波醇-13-乙酰基等可有效减少关节炎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增生和炎细胞浸润情况[4-5];雷公藤内酯醇、黄芪甲苷、楤木皂苷A、铁线莲皂苷、栀子苷和芍药苷可通过抑制RA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改善RA 关节炎状况和保护关节及软骨破坏[6-11];蒲公英甾醇、柠檬醛、木薯二萜、过岗龙皂苷、栀子苷、橄榄苦苷、白芍总苷可抑制NF-κB 通路进而调节小鼠炎症反应,并具有镇痛作用[12-19];雷公藤内酯醇、栀子苷、吉马酮可作用于免疫调节相关通路并参与滑膜炎症、血管新生、软骨及骨破坏阶段[20-22];常春藤皂苷元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控制RA病理进程[23]。见表1。

表1 萜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

2 黄酮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新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具有抗类风湿作用的重要中药组分,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可分为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花色素等[24]。研究表明,芦丁、槲皮素、芫花素、二氢杨梅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花青素-3-葡萄糖苷、黄芪总黄酮等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增殖而减轻RA炎症反应[25-33];芹菜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大豆异黄酮、淫羊藿苷、黄芩苷等可通过抑制FLSs增殖表达而抑制关节滑膜增生[34-39];红蓼总黄酮、龙须藤总黄酮、毛樱桃总黄酮可降低炎症因子分泌而改善RA 病理炎症发展[40-42];芹菜素可抑制血管翳生成[34];杜仲总黄酮联合蜂毒素可通过调节平衡免疫因子分泌而减缓RA 发展[43];槲皮素、二氢杨梅素、黄芪总黄酮可通过抑制Th17细胞分化及RANKL蛋白水平来抑制破骨分化形成,从而应用于RA骨破坏过程的治疗[28-29,35]。见表2。

表2 黄酮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

3 生物碱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新进展

生物碱类化合物多具有复杂的杂环结构,生物活性显著。研究显示,苦木总碱、雪上一枝蒿总碱、飞龙掌血中氯化两面针碱及白屈菜红碱、雷公藤中的雷公藤新碱及雷公藤次碱和马钱子碱可降低RA炎症模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来保护损伤的关节及滑膜组织;马钱子碱还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活性[44-48];乌头总碱和苦参碱可通过调控Th1、Th2 细胞平衡抑制RA 炎症反应[49-50];苦参碱、盐酸麻根碱可显著抑制NF-κB通路,从而达到抑制相关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50-51]。见表3。

表3 生物碱类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

4 其他组分抗类风湿作用机制新进展

白藜芦醇、诃黎勒酸、咖啡酰基奎宁酸、异绿原酸A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抑制炎细胞及相关蛋白的表达而缓解RA炎症[52-54]。阿魏酸、对香豆酸以及咖啡酸可通过抑制炎细胞在关节滑膜组织的浸润和分泌而发挥抗炎以及预防病程发展的作用[55-57]。重楼皂苷Ⅰ可通过抑制NF-κB 途径而减轻炎症反应[58]。虎杖大黄素可通过抑制TNF-α-HIF-1α-iNOS-NO 通路减少RA 大鼠骨与软骨组织的损伤及预防血管翳的生成[59]。大黄素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减轻RA 炎症反应[60]。桑黄多糖可抑制RA 模型大鼠滑膜中Wnt 信号,对抗炎具有一定的疗效[61]。断续中皂苷类及脂肪酸类成分可作用于PPARα等炎症通路,发挥抗类风湿作用[62]。

5 结语

RA 作为慢性、全身性免疫炎性反应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中药活性组分在该疾病治疗中体现出多机制共存的特征,如萜类组分具有显著的抗微血管生成作用,黄酮类组分对抗炎及保护软骨作用尤为显著,生物碱类组分抗炎镇痛作用表现突出,酚酸类组分可明显抑制RA 发展中促炎因子的分泌。后续研究可从体内、体外实验以及细胞因子、靶点、通路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探索,并结合计算机模拟、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手段,筛选中药有效组分,并探索具体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雷公藤滑膜类风湿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甲和雷公藤甲素的影响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绝经前不宜服用雷公藤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