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舶设计原理思政课堂设计及实践探索

2022-03-04端木玉蔡伟杰

江苏船舶 2022年6期
关键词:船舶设计原理船舶

端木玉,蔡伟杰

(广州航海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课程思政最早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涉及领域,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3]。”课程思政有利于引导青年学术的价值观的塑造,同时也是实现全面育人的现实需要。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有利于实现课程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因此高校专业教学的思政课堂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属于理工科的“硬课”,重公式重推导重逻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但是不少高校在授课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抓手不明显,难以找到课程与思政结合点。要使船舶设计原理教学课堂具有教书育人的功能,课程思政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船舶总体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船舶有关规范要求及国际规则和公约的基础上[4],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开展船舶总体设计,有效分析解决船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船舶总体设计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规律,减少船舶设计工作中的盲目性、错误率,使得设计船舶有可靠的专业技术支撑,为以后从事船舶设计行列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5]。为了有效解决船舶设计原理课堂中的思政脱节问题,课程组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培养要求,结合上述船舶设计原理的教学任务,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船舶设计原理这一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并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教学成效。

1 船舶设计原理的思政育人目标

(1)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建设重点对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引领,引导学生要爱国爱民、励志守信,立鸿鹄之志,做我国船舶工业的拼搏者,并积极投身于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中。

(2)融入哲学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方法论、否定之否定等多角度出发,开展课程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用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并处理船舶设计难题。

(3)以课程的工程素养特点为出发点,围绕船舶工业国情分析、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团队合作等,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设计,鼓励学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做技术型人才。

2 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是一门艺术。首先,要确定思政主题并找准融入的切入点,再由点到面带动知识框架的构建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切入点往往是连接学生精神世界、历史事件、时事新闻、身边的人或事等的触发点、共鸣点、热点、关注点等。其次,是掌握融入的最佳时机。掌握融入的最佳时机是把思政元素合理巧妙地嵌入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过程。最后,采用灵活多样的融入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的融入设计

以船舶设计原理第一章知识点为例,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思政融入点,并采用案例法、专题嵌入法、问题导向法等多样教学方式和融入方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到课题知识中,预期成效良好,见表1。

3 思政课堂元素挖掘

3.1 找准思政课堂切入点

(1)以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课程学习目的讲解环节中融入相关元素。以我国船舶工业的国情教育为基础,既要看到我国船舶行业的进步及取得成就,也要客观评价与造船强国之间的差距。

表1 船舶设计原理第一章知识点与思政案例的融合途径

(2)以“工匠精神”为主体,在课程培养的职业素养中融入相关元素。船舶行业是重工业,存在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问题,这也正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招生难、专业对口从业率低的原因。但是船舶行业在国防、交通运输、旅游、科学考察、海洋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同时,还能够带动钢铁、船用设备等船舶配套产业。所以,船舶行业需要每一位专业学子的钻研、拼搏与付出。以身边的真实人物为例,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共鸣。一个个技术瓶颈的突破及海洋平台的顺利交付体现一代又一代的船人为我国的船舶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他们钻研拼搏的“工匠精神”值得现在的学生学习。

3.2 不断更新思政课堂素材

通过“新闻媒体”及“学习强国”了解中国大事,在课程授课中不断更新并融入相关元素。例如,2022年6月17日神舟12号3名航天员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找寻时事新闻与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得课程思政的融入不生硬。将“太空空间站”与“深海空间站”关联,介绍深海空间站的畅想、深海空间站的组成、重大技术难题,使得每位同学能够认识到所学专业也受到国家的重视,未来有着美好前景,同时突出学生对船海事业发展的使命感。

3.3 把握思政课堂融入的最佳时机

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的最佳时机。例如,在讲授船舶特点之一的种类繁多时,有三种船型因为技术难度大、经济附加值高,被誉为“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三颗明珠之一是LNG船。2008年我国就突破了LNG船建造的技术问题,让同学们感受到近二十年来,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自豪感。另一颗明珠是航母。目前我国已突破航母的技术问题,顺利交付给中国海军2艘航母,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实干精神。最后一颗明珠是豪华邮轮,以往我国只能依赖外国公司运营我国的邮轮市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邮轮“阿依达”号正在建造中。为了摘下最后一颗明珠,船舶设计师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为“阿依达”号量身定制了船坞,这是第一次为了修建某艘船而先修建船坞,可见国家有魄力,敢担当。但是“阿依达”号还不完全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因此仍然需要增强学生对我国船舶行业设计实力的使命感。

船舶设计原理的思政建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突出强调如何科学分析新船的设计问题。不同类型的船舶设计时要求的快速性、适航性、耐波性、稳性的要求差异很大。设计时应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分清主次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在船舶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及安全意识。

在介绍船舶设计的特点时,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船舶设计涉及专业门类众多,通过举例分析,强调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要统筹兼顾,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这部分是专业的职业素养。船舶设计是多参数、多约束、多目标的,引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多角度,考虑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这也是船舶设计的方法。

4 采用灵活多样的融入方式

思政元素可以通过授课、新闻网页、教学课件、视频等多个方式融入。课堂中可以用新闻网页、人物介绍视频,再以课堂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活跃度,再通过问答、讨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形式来呈现课程思政效果。如:课堂上播放大学同学工作出色的宣传视频;再以创新能力为例,在船舶设计特点之一母型改造,通过推陈出新引入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在各行各业广泛存在,通过课堂讨论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创新示例,再引入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投入,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思政课堂的元素挖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讨。

总的来说,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设计需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围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基于国情教育的设计理念、基于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培养系统全面的工程思想、基于船舶设计的继承发展等多角度设计课程的思政教育,为“海洋强国”的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海洋装备类人才。

猜你喜欢

船舶设计原理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船舶设计阶段提高钢材利用率的方法探讨
浅析船舶设计的集成化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