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三篇文章

2022-03-04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县城老区城镇化

黄 波 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在全国近3000个县级行政区划中,革命老区县(市)就有1599个。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加快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让老区人民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做好“借、特、全”三字文章。

一、做好“借”的文章

“借”就是借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单个城市“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寻求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转向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特别是作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革命老区县,唯有善于借势,才能更好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从而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借国家战略之势。国家战略是浓缩度极高的综合红利,有牵一发动全身、得一棋活全局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要支持革命老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新兴产业布局等要向革命老区倾斜。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路径,是革命老区“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战略支撑。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支持政策;中央部委、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科研机构也先后出台百余个支援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为革命老区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政策支撑,只要把这些国家战略和支持政策落实好、运用好,就一定能赢得先机、加快发展。

二是借发达地区之势。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重点推动赣州、吉安、龙岩、张家界、恩施等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地区部分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促进结对城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这些东部发达地区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只要将其结合实际合理运用,就能通过“搭便车”“乘快船”实现后来居上。借发达地区之势不仅仅是借鉴其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借其人才“为我所用”。一方面,建立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让发达地区干部到革命老区县支援建设,让革命老区县的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思想和经验;另一方面,做好优秀人才“引、育、用、留”文章,实施好人才振兴战略,打造人才集聚洼地,通过引进一批、培育一批、用好一批、留住一批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革命老区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做好“特”的文章

“特”就是特色。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县城是关键。在县城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彰显县城特色,通过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做强优势产业,让县城“小而精、小而专”,从而推动人口向县城集聚,更好发挥县城的纽带作用,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比如,同为革命老区的“花炮之乡”湖南浏阳市通过做强花炮产业,已经成长为全国百强县;井冈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是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顺应县城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认识县城发展的巨大潜力,立足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对县城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定位、分类引导。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革命老区县大多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城镇化发展基础薄弱,城镇化发展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必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分类确定城镇开发建设的尺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强化县城的中心地位,依托交通大通道和产业走廊,强化核心、点轴推进,推动城镇空间格局从“分散型”向“点轴集中网络型”转化,促进人口、资源、要素向县城集中,走出一条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城镇化道路。

二是探索县城特色化发展路径。我国城镇化还有巨大空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落户、定居仍是大趋势。从城市看,部分大中型城市生活成本高,人口过度聚集,“城市病”等问题突出,对人口的吸纳放缓。从县城看,大中型城市周边县城已经成为吸纳人口的重要承载地,具有较强产业基础或产业集群的县城在促进人口集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革命老区县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就是要发挥县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功能,让县城人气旺起来。吸引人气的关键一招就是加强与周边大中型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圈”的协作,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打造互推互促的旅游联盟、发展互融互补的产业集群、建设互动互融的城镇组团、共建互惠互利的生态廊道,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让人不仅“进得来”,更能“留得住”。

三是大力培育专业功能县城。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产业有特色,县城发展才有竞争力,县域经济才有辐射力。当前,县城产业尤其是一般性制造业已呈现地域化、聚集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发展较好的专业功能县城在吸引就业、辐射周边方面表现突出。作为革命老区县,推进县城产业发展,需立足县情,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气候资源等比较优势,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通过发展壮大生态文旅康养、特色富硒、生物医药、绿色新兴、现代服务等集群度较高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推动产业专业化、集群式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支撑。

三、做好“全”的文章

“全”就是全面。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县城城镇化,而是整个县域的全面城镇化。革命老区县中原贫困县较多,群众收入不高、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就必须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做强产业,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入合作,建立紧密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发挥供销社、农村金融机构等作用,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服务,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

二是做优服务,加快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综合执法和社会管理等平台向基层一线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做精治理,加快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建强村级战斗堡垒,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项目招投标、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奖代补”等机制,推广实施“文明信用社”等好经验、好做法,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县城老区城镇化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老区在努力奔跑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家乡的城镇化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