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郫都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022-03-04张丽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9期
关键词:功能区工作站双创

文/张丽

成都市郫都区目前共有各级各类人才19.6 万名,占全区人力资源总量的29.5%。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超过5 万人,吸引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落户近1.5 万人,为加快建设“三区一地”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坚持精准匹配,人才政策机制逐步完善。构建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政策体系,围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影视文创以及新经济等重点产业,先后出台“产业人才10 条”“双创2.0 政策”及实施细则,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创新引才育才机制,推进“郫都菁英”产业人才计划,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靶向引进急需紧缺骨干人才5000 余名,兑现各类人才(项目)奖励扶持资金6600 余万元,造就了一支具有领军潜能、创新潜力的优秀本土人才队伍。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全市探索人才评审放权的市场化认定机制和“人才+项目”的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人才分类认定标准、评估办法及分阶段资金拨付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同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近3 年来全区共柔性引进200 余名专家人才。

整合多方资源,高层次人才队伍平台建设更加丰富。推进校地企合作项目,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企业优势、政府平台作用,与11 所高校院所建立技术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依托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汇聚双创孵化载体30 个,服务种子期、初创期项目60 个。同时搭建高产出孵化载体,引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75 家,创建国家级创新载体3 家、省级16 家,引育双创项目5279 个,孵化培育市场主体8440 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3 家。

紧扣高层次人才发展,人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打造服务平台,建成工业港、影视城、川菜产业园新型市级产业功能区人才服务工作站3 个,创建市级企业人才工作站6 个,为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提供服务近500 余次;在2 家企业完成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完成校地企“引博攻关”建设。探索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机制,完成500 多名农村人才的培训,筛选推荐200余名农民参加职称评定。激励引导城市各类人才特别是教育、卫生及现代农业人才向基层、急需岗位流动。近3 年来选派100 余名城区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基层中小学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实现城乡人才均衡发展。

下一步工作打算

提升功能园区人才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市级人才工作站作用,针对功能区重点产业企业和重大项目需求,开展技术难题调研、收集,组织引导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人才培训、项目合作等服务。同时,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功能区筛选一批有条件的企业,重点帮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基地及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平台建设集聚一批高端人才。

抓好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引进。建立电子信息等功能区人才协同信息库,利用海外人才工作站、省市人才促进会、高端猎头机构等资源,定期组织“走出去”“引进来”人才活动,帮助企业精准引才。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优势,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重点推行“星期六工程师”、技术顾问、项目合作等方式,解决区域高端人才“留住难”问题。

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与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博攻关”项目,构建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合作平台。深化校企人力资源战略合作,持续深入开展校企“双走进”活动,广泛吸引聚集更多的大学生留在郫都创新创业。

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实用且最需支持”的原则,打破“唯学历、重头衔”的传统人才评价方式,将人才评审权赋予产业功能区、头部企业、行业部门、第三方市场机构等,激发用人主体内生动力,形成产业功能区、市场、用人单位等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分层分类分阶段对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企业引才、人才贡献奖励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探索“按薪定才”等市场化新型人才评价方式,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性企业,将人才薪酬收入与人才工程选拔和人才服务相衔接,有效推进产业、行业、岗位精准匹配。深化“人才+项目”评审制度,实行人才分类认定、分阶段评估资助。

猜你喜欢

功能区工作站双创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建立工作站 力促杂志健康发展
——《行政科学论坛》杂志工作站挂牌运行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