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2022-03-04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户土地

赵 斌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行唐 050600)

近年来,行唐县农业农村局以土地托管为主要抓手,通过“聚资源、建网络、做服务”,建立利益联结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三大难题,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利润、国家粮食得安全的目标。

1 土地托管工作现状

1.1 从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探索“金丰公社”产业扶贫模式。行唐县金丰公社2018年初注册成立,为广大农户提供覆盖全程的土地托管、农资套餐、金融保险、产品销售四大服务,实现了土地、农资、人力、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土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经营。截至2020年底,土地托管面积达25 000亩,涉及5个乡镇60个村的5 000多个农户,带动478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1.1.1 网格化服务覆盖和大数据运营。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户提供贴身服务的土地托管。目前,已建立县级服务中心2处,乡村服务分社近200家,吸纳社员5万余人,实现乡镇和中心村全覆盖,为加快土地托管提供有力的服务体系保障;实行“农业服务+大数据+社员APP”运行模式,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在线交流、线上教育,在线实时监测农业服务供需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方案。

1.1.2 一站式托管增收。通过全方位、现代化土地托管服务,将单个农户组织起来,由公司统一管理,形成适度的土地和劳动力经营规模,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金丰公社拥有“种管销”全程闭环式经营权,并承担一切费用,粮食产出后由金丰公社划价收购,扣除一定数额托管费(每年每亩885元,其中小麦470元/亩+玉米415元/亩)后,将剩余收益全部返还给农户。社员在土地耕种上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坐享”收益,腾出时间和精力外出务工或发展其他产业。

1.1.3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提供一站式农资产品,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品质可靠性,避免伪劣农资问题的发生;实行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和植保方案,科学种植,降低成本,减轻土地的环境污染,有效破解“农民不愿意种地”“农民种地不赚钱”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的问题。目前,金丰公社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已与正大集团签订40万亩的玉米种植订单,与鲁花集团签订1.5万亩以上高油酸花生订单,与蒙牛富源牧业合作发展1万亩以上青贮玉米,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

1.2 实行“保底收益+分红”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把土地托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在独羊岗乡南叉、安香乡常香、翟营乡沟北、市同乡仝市同等4个村探索集体整合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保底收益+分红”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把土地托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1.2.1 探索不同模式。一是流转式托管。托管方在保证农户保底托管费用后,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系列服务。二是劳务托管。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劳务项目委托给托管方承担,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水电等全部农资投入,其他劳务由托管方负责。三是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后再流转给种植大户。常香村原来农户出租土地年租金只有二三百元,2019年3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按照一二等地700元保底,三等地400元保底的原则,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325户土地1 957.64亩,加上村集体土地463.96亩,共计2 400多亩,全部出租给种植大户。

通过规模化连片种植,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收入。南叉村55亩试验田通过整合,增加土地面积2亩,夏秋两季实现每亩增收285.5元和174.1元;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销售价格,提高生产效益。南叉村与君乐宝乳业公司协商,参加土地整合的玉米青储统一销售价为870元/亩,每亩比未托管增收20元。通过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南叉村利用村集体农机作业为参加托管的村民减少50%费用,常香村利用集体自有农机为托管土地服务,节约费用60%。

1.2.2 农民集体增收。托管规模经营不仅让农户获得了更多的种粮收益,还为其外出务工提供了条件,使农民收益得到了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也实现了稳步增收。沟北村在每亩650元保底托管费用基础上,每亩收益超过2 000元,再给农户增加10%分红(65元),每亩实现土地托管收入715元。每亩反季节韭菜可实现纯收入5 000元,同时,探索推行了“韭菜—花生”间作方式,在农民增收同时为村集体增收49万元以上。上方乡西城仔村依托谷子、红薯等传统种植优势,建设红薯叶茶厂和小米加工厂,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基地拓展到400余亩,村集体年收入近73万元。

1.3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全托管服务和多环节托管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使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植保机械化等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1.3.1 服务实施区域。行唐县两季作物种植面积73万亩,土地流转托管面积22.5万亩,流转托管率41.8%,位居石家庄市前列,流转的土地80%以上用于粮食生产。该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施区域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成方连片,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适合机械化作业。

1.3.2 服务实施对象。安排适合两季作物累计种植区域为服务对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农业全程社会化全托管服务;小麦一喷多防、玉米收割、秸秆还田、旋耕两遍;苹果病虫害防治等环节。2020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际作业面积安排86 416亩,其中农业全程社会化全托管服务5万亩左右,单项社会化服务面积36 416亩左右。2021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玉米收割、秸秆还田(加旋耕两遍)2个环节。

1.3.3 服务实施效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实施,不仅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条件,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的状况,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而且加快了农村土地托管进度,实现了农业服务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农民认可度还不够。生产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较小,带动普通农户发展服务规模经营的力度不够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模式还不信任、不认可。

2.2 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各地职能部门在土地托管体系建设上缺乏政策扶持措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还需进一步培育发展壮大。在土地托管服务运行机制方面,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竞争有序的服务市场环境,影响了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服务功能的完善,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具有市场化服务功能的服务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范围窄、服务能力低,离现代农业发展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乡村一级形成断层。乡村一线技术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求存在差异。现有的服务主体在产前、产中提供的服务较多而产后服务较薄弱。

3 下一步对策

3.1 鼓励示范带动。鼓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乡镇工作人员、行政村干部等,带头整合流转农村土地,托管给金丰公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示范性带动全县土地托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鼓励有条件的村整村推进土地托管工作的开展。建议自上而下加大对金丰公社等农业服务型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宣传、示范带动等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运营模式、看到其中好处、消除心中顾虑,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土地托管中来。

3.2 加大政策支持。把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作为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整合支农资金、涉农项目,为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市场营销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提供支持。及时破解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确定资金补助方式和重点支持托管的环节、领域、重要农产品,不断完善项目实施制度。

3.3 抓好组织引导。加强服务标准建设、服务价格指导、服务合同管理和服务组织动态监测。加强人才支持,积极做好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不断创新托管服务方式,引导小农户由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逐步走上全程托管,推动服务环节由耕种防收等产中环节逐步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逐步实现农业全产业链覆盖。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户土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分土地
第三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