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授法的原则及其转化

2022-03-03郭蓉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讲授微观经济学

郭蓉

《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不仅为经济学管理学类的研究生们的专业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畏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学生对于《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始终怀有逃避心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这诸多原因当中,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使这门传统的基础学科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如何在专业基础课中贯穿课程思政建设,任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当然,这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历练。在此,笔者仅就教学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大原则

1.《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授应当注意联系国情。

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们培养扎实的经济学视角,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思政教授原则就是一定要联系国情,充分了解并考虑到我国现实国情,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实际需要,坚持为我所用、有所取舍、绝不简单照抄照搬的原则。比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一样,也是要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然而在此基础之上,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性,加之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可能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来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而必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即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时候适当地用“看得见的手”去进行调节,这种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采取对策的做法,并不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相违背,而是在我国国情下的最佳选择。

2.《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授应当注意理性思维。

《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许多概念和范式是在西方市场经济特有的背景下形成起来的,因此在讲授《中级微观经济学》的过程当中,必须把微观经济学原理产生的思想背景揭示出来。如果脱离人类经济体制发展的脉络来讲微观经济学原理,这样讲授出来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真的。对于微观经济学原理产生的来龙去脉必须给学生交代清楚,否则不是课程的传授,而是教条主义的灌输,这种灌输会引起学生极其反感。比如,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特征区分时,我们不能一上来就把它的特征一一列举,而是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之前的兩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先后的顺序,并非是并行产生的,而且宏观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经历了第一次危机的过程中,以批判者的姿态横空出世的,而并非是对微观经济学的补充者姿态呈现的,因此它们的特征、优点及其局限性,展现出了某种相对立的特点。同样,在讲授理性经济人前提假设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对比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两种思想,并根据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在量化过程中的差异来进一步展开为何选取完全理性作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而不是有限理性从而揭示出微观经济学一整套建基于此假设前提下的非常精妙的理论框架。

3.《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授应当注意时代性。

理论不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而是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系,时代的问题就是理论的问题,理论的问题也就是时代的问题。这就是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本来意义。时代问题和理论问题之间并没有一条严格的界限,不能把理论问题与时代问题区分开来。因此对于《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任课老师来说,必须要有时代关怀情结,同时从时代问题出发来返观理论问题,只有走这样一条路子,讲出的东西才有生命力和激情,才会紧紧攫住学生的心灵。比如在讲授企业规模的问题时,根据传统的理论,企业规模是有边界的,因为企业的平均成本呈现出U形曲线的形式,然而,在当前互联网平台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可能非常小,这就导致了平均成本的U形形状的下降趋势呈现出十分缓慢的姿态,进而使得现实中企业的规模似乎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但是这并没有推翻原来的教科书内容,而是由于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使得经济学理论中的某些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因为经典教材的各种经济学定理提出的所处时代状况毕竟离我们现在很遥远,而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经济社会特征离我们更近,很多现实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得到,学生对此的理解可能会更形象和更深刻,从而对于有关问题能有更透彻的理解。大学的教育理念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必须要紧紧围绕时代的问题,从对时代的洞察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4.《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授应当注意通俗性。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许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很容易把握,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在概念的讲授上做到深入浅出,并通过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来说明这些概念。比如,在讲授“成本”这个概念时,存在“经济成本”“会计成本”等的区分,同时还涉及到“机会成本”“历史成本”“沉没成本”等相关概念,往往会让学生们难以理顺和理解。为此,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先以案例切入,让学生们现场讨论开一个小店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并将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些成本进行归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是不是还有没计入的成本,通过逐步厘清这些成本分别属于哪一类性质,从而将这些原本枯燥又难懂、难以区分的概念全部讲清楚了,使得学生豁然领悟,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将上述原则进行现实转化应当把握的几个尺度

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还必须将这些方法加以转化,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体验经济学所蕴涵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近经济学,真正培养起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转化上,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几个尺度:

1.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经济学原理的有些概念和范式是古老的,但经济学原理所关注的问题应当是当下时代的新事物、新现象,即所谓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的意义。讲授《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不应当总停留在经济学原理概念所产生的早已逝去的时代背景,而应当从当代大学生现在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发出哲学思考,否则就是自说自话,或者显得很陈旧,这会让学生陷入摸不着边的境地。比如在讲经济学导论的时候,你如果从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开始并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从网红爱豆现象来展开话题,学生会兴趣十足,因为后者是他们非常熟悉的东西。

2.善于随时举例,把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思考是促进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最好方法。比如在讲“需求的影响因素”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假设自己进入了一家大卖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心理活动是什么,脑子里会考虑哪些问题,这会立即调动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在讲“效用的概念”的时候,可以举出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来予以说明。如此随时举例,课堂效果会很好。

3.要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出发,引发理论的思考。

最深刻的理论往往隐含在最平凡、最熟悉的事情当中,这就是所谓的“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从身边平常事出发引发深度的理论思考,是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也是让经济学深入学生内心的不二法门。比如从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进行剖析中,我们通过剥茧抽丝的方法,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其爆发的总根源其实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種完美的制度,它的剥削性导致了人们必须用一种新的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来替换它。

总之,在《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授上,我们还必须不断地下功夫,积极总结经验,从多种角度、多个维度探索教学法上的新突破,争取使这门课程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真正让学生明白,经济学无处不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经济学学习的有心人,并从中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自信。

猜你喜欢

讲授微观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经济学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