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建设助推文化旅游强区经济发展
——以中国农谷屈家岭核心区为例

2022-03-03熊建宏李红波

交通企业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谷管理区交通

□ 熊建宏李红波

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结合实际现状综合施行,创造便于游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以及“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旅游交通还要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

一、屈家岭管理区旅游区位条件与发展基础

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处于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界处,是屈家岭文化遗址所在地、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屈家岭管理区(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于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以年号命名。2001年实行属地管理后,设立了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作为荆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屈家岭管理区内资源丰富,植被茂盛,风景秀丽,素有“天然氧吧”和“鄂中桃花源”的美誉,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三张名片”:农耕圣地、农垦明珠和农谷核心。

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央政策对湖北省的倾斜、荆门城市定位的升级、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量质并举”的举措以及突破性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继续纵深推进农谷战略等,给屈家岭管理区交通提升

及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及重要的发展机遇。1.区位条件优越

屈家岭管理区国土面积223平方公里,周围有“沪蓉”、“枣潜”、“随岳”、武荆”4条高速公路组成的“井”字交通网,向东30公里有长荆线火车站,向西30公里至汉江入长江,同时规划的鸦谷山机场正处于筹备建设阶段,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2.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屈家岭管理区旅游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类型也比较齐全。目前,全区共有对游客开放的各类旅游景区6处,具备2 A级景区申报条件的有5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

(1)文化旅游方面。屈家岭管理区除古代农业文明文化遗址之外,其余多为寺庙、墓葬等。在生态旅游方面,屈家岭管理区依托太子山资源,打造了美好人间景区、生态运动公园、太子山风景区等依托山体的风景区。

(2)休闲旅游方面。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屈家岭管理区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休闲旅游项目。

3.旅游产业势头良好

按照荆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农谷”核心区旅游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在市旅游局的协调指导下,编制了农谷核心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项目得到有力推进,以生态文化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共接待游客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2%和41.94%。2020年和2021年由于疫情原因未统计。自2013年以来,屈家岭管理区成功举办了桃花旅游节、屈家岭文化论坛、中国农谷论坛等节会活动,屈家岭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二、旅游公路交通运输现状

“十三五”期间,屈家岭管理区初步形成了以沪蓉高速公路、新曙线(S340)、S311、农谷大道(S247)、军屈线(S483)、屈王线(X207)为主骨架道路,以乡道、村道为依托的公路网络,行政村通村公路的通达率已达

100%。

1.公路方面

(1)公路网总体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底,屈家岭管理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3公里,其中,省道44公里、县道48公里、乡道70公里、村道441公里。等级公路60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9公里、二级公路54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四级公路523公里。全区公路养护里程603公里,其中,列养里程44公里、非列养里程559公里。全区公路桥梁共有27座,其中,列养桥梁6座、非列养桥梁21座。行政村通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

(2)公路网布局。屈家岭管理区境内目前有武荆高速,汉宜线、九五线、农谷大道、新曙线4条省道以及屈王线1条县道,已基本形成以易家岭城区为中心,以省、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为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

2.铁路方面

屈家岭境内无铁路穿越,目前主要依靠北侧的长荆铁路京山站、钟祥站实现铁路对外交通出行。沿江高铁规划由屈家岭北部通过,屈家岭可通过311省道至京山市雁门口镇,利用京山南站出行。“十四五”国家重点交通项目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已过境屈家岭管理区,311省道高铁京山南站至屈家岭连接线全长10.8公里一级公路目前已正在项目前期工作。

3.航空

荆门市“十四五”期间将高标准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构建“一核(漳河机场通航核心区)、两区(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本部和新区研发基地、荆门高新区航空装备工业园)、多点(钟祥、京山、沙洋、屈家岭管理区等通用机场)”的荆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屈家岭管理区中飞-鸦谷通用航空生态城规划位于屈家岭东北部雅谷山,南距屈家岭城区约12分钟车程,《中飞-鸦谷通用航空生态城规划设计》已完成,规划建设机场跑道、指挥塔楼、100个停机坪、气象站、油料库、消防站,污水处理,降噪设备,保养维修区等。目前,该项目处于前期工作阶段,屈家岭-雅谷山飞机场二级公路7.7公里连接线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通用机场及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建设将给屈家岭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快捷运输通道。

三、旅游公路存在的薄弱环节

“十三五”期间,屈家岭管理区交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路网密度、通村公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体,客运顺畅通达,物流业欣欣向荣,注重城乡统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综合能力与未来交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农谷战略的实施及节点布局的引导能力不足,距离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仍有一定的距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路网技术等级低

目前,屈家岭管理区路网密度为270.49公里/百平方公里和67.94公里/万人,高于荆门市平均水平131.43公里/百平方公里和55.97公里/万人。但公路等级水平偏低,基本以四级公路为主,三级公路仅占3.86%,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仅占13.63%,平均技术等级为3.67。路网公路网整体功能不健全、技术等级有待提高,高等级公路与四级公路之间的断层亟需弥补,无法满足屈家岭农谷战略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公路等级结构配比需要完善。

2.内外交通衔接不畅

屈家岭管理区联系周边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道路主要为农谷大道(S247);与随岳高速公路、待建的沿江高铁京山南站(位于雁门口镇)的连接道路S311等级低、指标差,部分路段穿城,通行能力较低;缺乏与枣潜高速的快速接线。同时,鸦谷山机场连接线尚未建设。衔接周边高速公路、铁路站场、航空机场的快速路网体系尚不完善,公路的市际、县际、镇际乃至村级之间的连接线由通到畅的任务还比较重。

3.产业路建设进程缓慢

绿道是屈家岭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农谷产业经济是屈家岭朝着“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方向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罗汉寺玫瑰产业基地公路、长滩桃园产业基地公路、屈家岭绿道主干线、环太子山遗址公园绿道次干线等产业路建设进程缓慢,严重制约了屈家岭农谷战略产业经济的发展。

4.运输结构单一、物流发展滞后

屈家岭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公路客货运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铁路、水运、航空均需依靠周边地区实现,客货运输出行时间长、成本高。交通运输现代化、立体化格局尚需进一步完善,设施与功能仍需进一步健全。此外,屈家岭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功能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低,仍处于初级阶段,运输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未结合屈家岭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多点一集中发展”的物流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货物运输的需求。

5.交通信息技术有待加强

目前,屈家岭管理区交通信息化进程总体滞后,相关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境内普通国省道公路重要节点监测覆盖不足,与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

6.交通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屈家岭管理区交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工作还有待加强;交通运输在筹融资、债务、建管养体制等方面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行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此外,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装备设施不足、交通综合服务和应急保障缺乏等问题突出。

四、旅游公路需求

1.发挥区位优势,畅通旅游运输通道,形成旅游运输功能

屈家岭管理区处于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界处,东距武汉市128公里,至随州市120公里,西至宜昌市198公里,至荆州市120公里。易家岭城区距离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天门市中心城区空间距离均为30公里左右。特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屈家岭管理区旅游交通运输发展不仅是适应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也关系到湖北中部地区旅游交通的整体畅通。因此,屈家岭管理区应尽快建成境内的运输通道,形成辐射周边、高效畅通的对外交通体系,从而形成其旅游运输功能。

2.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健全,基础设施容量和质量双提升

未来,屈家岭管理区将继续扩展公路基础设施容量和规模,尤其重视道路的升级改造以及农村公路、旅游公路、产业公路的建设。依托境内汉宜线、九五线、农谷大道、新曙线等省道,强化农村公路中县乡公路干线化建设,推进村道继续向自然村延伸和互联成网,形成干支相连、快捷畅通、全面覆盖的公路网;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形成旅游、产业线路,将全区的六大景区、十大产业基地连接覆盖。

五、旅游公路近期实施意向

1.干线公路发展

“十四五”期间,屈家岭利用周边武荆高速、随岳高速、枣潜高速、规划武汉至重庆高速构筑区域“井”字形高速路网:依托S311、S340、S247和S483构筑“两横一纵一连”的干线公路网,并快速接入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S311京山雁门口至屈家岭段(连接高铁京山南站)、S483屈家岭至柴湖段(连接枣潜高速)、屈家岭-雅谷山-飞机场连接线(连接屈家岭通用航空机场),加快屈家岭融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

2.二级公路

屈家岭拥有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全省规模最大的黄桃种植基地和供港生猪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优质果蔬、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黄桃、梅花鹿等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上形成了鲜明特色。

为强化屈家岭管理区对外交通联系,支撑地区产业基地发展,加快推进屈家岭至天门渔薪公路、何集至太子山林场公路、陈台至玫瑰产业园基地公路、屈家岭环线等项目的建设,强化“中国农谷”核心区内部的联系。

3.农村公路

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织密农村公路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四五”期内,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进村入户道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断头路、循环路及农、林、渔场公路建设;逐步完善农村路网结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4.绿道

加快推进绿道主干线(农谷大道、九五线、北外环、新曙线)的建设,优先建设农谷文化体验绿道,持续推进环月宝山桃园、鸦谷山和环太子山遗址公园绿道次干线建设。

依托“一主两次”绿道系统,串联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打造“中国农谷”核心区生态景观走廊,为游客提供“全程、全域、快旅、慢游”的高品质交通服务,服务屈家岭管理区发展集农耕文化、休闲、观光、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到2025年,形成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的绿色慢行交通体系。

5.旅游公路

加快续建环屈家岭(太子山)旅游环线,串联屈家岭遗址公园,奈美小镇,白龙山风景文化区、普云禅寺等景区,实现各大旅游景区的连通,服务“中国农谷”核心区旅游业发展。

规划建设长滩生态农业循环小环线,串联新曙线、军屈线、屈家岭桃花会现场,形成一条桃花飘香的赏花路线。

六、旅游公路的建设要求

1.塑景观

营造公路沿线优质绿化景观长廊,借山、借水,打造观光游览景观路。同时,对道路所在区域的沿线进行农耕历史人文提炼,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通过各种景观元素表现出来,融合到道路建设中。

2.重慢行

配套完善沿线驿站、景观、步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在路权划分时充分考虑到人行道、自行车道的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实现快进慢游深度体验。

3.保安全

做好标志、标线、护栏等安保工程的特色化设计,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同时,使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图案和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使公路景观的生硬感与自然景观的柔美相结合。

猜你喜欢

农谷管理区交通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021年晋台特优农业农谷论坛举办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山西农谷大讲堂开课
山西农谷:让『好米』变『名米』 『名米』卖『好价』
繁忙的交通
“南菜北种”花开农谷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小小交通劝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