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方禽鸟博局纹镜的视觉符号

2022-03-03撰文王紫静

炎黄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棋盘

撰文/王紫静,罗 昊

尚方禽鸟博局纹镜简介

秦汉之前为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发,诸子百家思想自由活跃,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的大时代。之后秦国兼并六国实现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并将以儒、道、法、阴阳为首的百家学说逐渐合流。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思想家试图建构起一套联系自然、社会、人为一体的天人宇宙论图式模型。并强调系统与系统内部的和谐与动态平衡。随着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如佛教世界观的传入,这一阴阳五行的系统论更加具有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生机活力。

镜的名称主要源自器物背面铭文,铭文为:“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寿如金石。”通过对于文本的分析,可以将其解释为长生不老,修仙养生,遨游天地的道家文化信息。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道家思想本身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赋予其不同的时代内涵。“尚方”一词为秦朝时期的一种古代官职,东汉时期的主要作用是为帝王制造所用精密器物和御用刀具。“禽鸟”一词,即飞禽走兽。隐含着对于上古神话鸟兽世界向往的浪漫主义色彩或是神秘色彩。博局镜这类铜镜,一般也有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兽作为装饰图案,赋予其神圣意味。“博局”为古代的棋盘。

博局镜(图片源自河博)

镜子的物理性质即反射物质世界的影象。通过“观物取象”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是观的方式的不同。第一种观的层次可以为,当人们观看铜镜这一“物”即物质空间中的镜面。镜面进行反射,通过视觉得到了一个物理空间的虚拟形象。镜子又叫鉴,常见的词语有“以史为鉴”,而这里的“鉴”就有通过镜子进行自我的反思,和对问题的思考。这种观的方式,可以认为是透过镜子这样的媒介对自我的观察产生心理空间中的“心象”。而在汉代流行一种透光镜,又名魔镜。即用光来照射镜面,镜面可以把铜镜背部的图景反射到墙面上。通过这种观的方法,透过光这样一种特殊的媒介,引领今人感受到古人沟通天地穿越时空近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宇宙图景的视觉世界,它反映汉代对于世界认知方式即阴阳五行图式的社会心理“意象”。

博局、规矩、六博棋等图案的内涵

在汉代博局镜中关注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符号,西方学者命名为“TLV”式镜,西方学者是从形象上来进行命名。而日本学者将其命名为“规矩纹”,如果“L”象征为矩尺形状。而“V”象征为圆规的形状。会得出这样的一种解释,“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规矩来画方圆。方圆的概念即汉代古人“天圆地方”的古代宇宙观的认识。

唐卡曼荼罗(图片自网络)

在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可以看到伏羲和女娲手里各拿一样东西,即伏羲手里拿“矩”,女娲手里拿“规”。伏羲和女娲都为中国上古神话创说中的创世之神。即便是在当今,伏羲和女娲的图腾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象征。传说伏羲观天地宇宙而创造八卦符号。女娲捏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即是古人最早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具象化,人格化的体现。伏羲女娲图上方有太阳而下方有月亮,象征着天地自然的和谐沟通。伏羲和女娲在画方圆,倒不如解释为他们在设计一套描绘宏大宇宙运行系统的图景。他们即古代东方世界的“造物主”形象。

20世纪80年代,有国内学者提出将“规矩镜”改为“博局纹镜”。博局指古代的棋盘。然而在棋盘游戏中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之一。探寻围棋的缘起不难发现,最早的围棋并非作为对弈的游戏出现,而是作为古代记录天体运动轨迹的工具被使用。棋盘有纵横19条线将棋盘交叉为361点,能否解释为古代天文历法对周天、年的认识。棋盘中心的点称为天元,即宇宙的本源。周围8个点称为星位,即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点数相加正好为单数中的最大数9,即至阳。正好暗合阴阳五行系统论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与河图洛书的系统模式。

在“TLV”的形式上,六博棋的棋盘的形式更加接近博局纹。它被认为是象棋的前身,有军事游戏的意味在里面。在棋盘的设计方面。犹如隐形的太极八卦图,四点寓意四象,而八卦对应八方。棋盘的四角寓意东西南北。在铜镜中央有柿蒂纹,又叫方花纹即标志四方的花,由四个花瓣构成,又或叫八瓣花。柿蒂纹在博局纹中间,象征着天庭中央的花盖,是古人心象的反映。四方花或八方花象征着四方大地、四神或八卦方位,与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有密切联系,被认为是天穹之花。

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我国并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在藏传佛教的唐卡卷轴画中,有一种特殊的题材即曼荼罗艺术,其构图的方圆结构与博局纹具有相似之处。曼荼罗坛城即密教修行的能量中心,其展现了僧人心中的宇宙景象。其图像所描绘的即佛教须弥世界,画面中央为须弥山,其四周分别为四大天王。与四大洲、八中洲,分别为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州、北俱芦洲。当时这一佛教的意识形态与阴阳五行系统大体上并没有相违背的地方。

王南在唐宋古建筑与明清都城规划方面发现了古代建筑平面于立面与建筑内雕塑的构图比例关系,即圆方方圆的系列比例关系,并认为其背后蕴含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及“象天法地”的规划理念和寻求天、地、人和谐的文化理念。陈楠通过研究古代诗词格律、音律与色彩系统以及卦象与太极等提取设计思维,运用网格设计的方法设计甲骨文字库,并提出格律设计的方法论。

天人宇宙论图式

在春秋战国与魏晋时期两大学术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之间的秦汉,博局镜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正是这一时代思想的集中体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秦汉思想,常常受到学术界漠视,并认为是充满神学色彩的唯心主义。李泽厚在其秦汉思想简议中的观点则认为以阴阳五行图式建立起来的秦汉思想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表面上看是儒家学说,实际则是吸收前人如百家思想的集大成汇编书籍。在文本中不仅能看到儒家,还有兵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的整合,并企图建构一套大一统的思想体系。这一系统思想对于后世的中国文化思想影响颇深。

董仲舒将天地之气合而为一,从阴阳之气到四时之气、五行之气、自然之气、血气等联系起来。并提出天人同质和天人同构、天人互渗等理论。例如天上有三百六十天,人有三百六十节,而刚才提到了围棋或六博棋棋盘的交点也有三百六十左右。又例如天有四时,人有四肢,而铜镜的四方花就标注着四个方位或是用四神兽等代替。又例如天有日月,人有目耳,那么博局就有阴阳、纵横、黑白、规矩、方圆等。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解释天人同构的话,可以对很多相似的事物加以无限的解释。

又如董仲舒的“法天说”,即人的身体结构效法“天”,紧接着政治制度也效法“天”,例如在“天数”中,一为宇宙的本源,二维分化出事物的两面即阴阳,三即不断延伸的天地万物。用数将宇宙的象进行高度概括,如天地人,日月星、君、父、师。在官职像中就有天子、三公、九卿等。在五行相生、五行五事、天地阴阳的篇章中试图建构包罗世间万象的理论,比如五音、五色、五毒等再到延伸而来的九鼎、九州、九宫格等。从人类的经验感知到天文、地理、城市设计、政治制度、军事、人的结构、建筑结构、音乐、色彩、数学、园林、绘画等各学科门类等等。如果按照这样的一套系统来加以解释,古人对博局镜具有某种“神性”的宇宙图景意味也不为过。

如果把阴阳五行宇宙图式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话,按照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理论就会导致其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而系统性就会导致封闭性,因为这一系统模型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各种认知,人们陷入天朝大国无所不包的自我满足之中,其封闭性是否导致了中国并没有孕育出像西方工业革命那样的科学技术发展呢?而另一个方面,封闭性是否具有好的面,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延续几千年一直保有其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当外来文化比如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其并没有像世界其他文化冲突那样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外来文化并没有同化中国文化,反而外来文化却被“中国化”了。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并被同化,这是否与汉代背后的这一阴阳五行图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的世界观须弥山、天王力士、四大洲、八中洲等认识与这一本土系统相融合,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包容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动态平衡。

独乐寺观音阁(图片源自一席王南)

在现代化的当下,董仲舒的天人理论、天人感应思想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下显得是如此的荒谬、可笑以及不符合精密逻辑。他的图式是如此的古老简陋,甚至到后世成了一种封建迷信的“神学”信仰和腐朽的政治宣传。其固化的模式宗法伦理模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然而,在新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只知分,不知和,一些学者也发现了这一问题,相同的理论在不同的领域被一次又一次的发现。他们试图寻找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共性语言表达。一门新兴学科,系统论、系统科学逐渐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设计学领域,近来一直强调学科的跨界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整合创新。而这样一个古老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是否能对当下的设计学专业领域有某些启示?董仲舒的系统式思维方式已经关注到将不同学说构成一套有机的整体,并把自然和社会人文学科的融合问题做出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尽管他并没有成功。

猜你喜欢

棋盘
棋盘疑案
棋盘迷宫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夜空是个大棋盘
棋盘上的骏马
棋盘上的棋子
棋盘人生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棋盘上的棋子
棋盘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