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

2022-03-02张明

大众考古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隍孝感木桩

码头遗址现状

码头遗址出土的部分钱币

城隍潭码头遗址位于孝感老澴河城隍潭段东岸,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 平方米,不仅清理出城隍潭码头,还发现了明清城墙遗迹。

码头现残长约180 米,宽2.4—8 米,最高落差约6.5 米。整体为西北—东南向,基本沿环城路西南侧分布。码头本体大部分为红砂岩堆砌,局部以少量青石或青砖堆砌,石块缝隙间以石灰砂浆填充。码头外侧墙体上均有向外凸出约0.3 米的横置条形石块,可能有特殊用途。码头底部均可见呈单排、双排或三排梅花状分布的木桩,应是修建码头前打入河底淤泥内,以增强底部稳固性,再在木桩之上逐层垒砌条形石块。码头北段平台上发现了2 条车辙印痕,应是独轮车或板车等长期运输货物碾压而形成。码头中南段西侧倒塌进河床内的墙体上采集到少量明、清、民国时期钱币类文物。另外还有数枚形制小、厚度薄、无法辨认的钱币。

码头遗址整体保存较好,局部有裂缝现象。根据遗迹现象、出土文物及文献记载可知,城隍潭老码头修建年代上限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清光绪二年(1876)进行了维修加固,1949 年前后又进行了水平较低的垒砌。

该遗址是目前整个长江流域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内河古码头,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造发展史、码头建筑史、内河航运及商业贸易史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码头前方伸出的石块

码头底部中段暴露的木桩

明代城墙与老码头接触部位情况

猜你喜欢

城隍孝感木桩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城隍庙的来历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移动木桩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熊和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