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03-02朱星霖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意象创设诗歌

朱星霖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教学情境指的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背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建能解决抽象和形象、实际与理论、新知以及旧知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情境会帮助学习者利用直观的经验来解释、形成自己的知识。本文重点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建。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有连贯性,环环相扣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水平,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不能哗众取宠。

1.创设教学情境要切中学生的实际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相联系,便于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认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同时,要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创设情境积累素材。

2在课程导入环节,要巧设有效教学情境。

导入就像一座桥,架起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好的教学导入可以很快使学生入情入境,而情境教学导语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如《父母的心》一课的教学中,当阎维文《母亲》的歌声响起的时候,师生的心都被深深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快地融入到文本当中了。

3.创设有效情境,深化对课文文本的感悟

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外,还可以采用语言表达来使学生的脑中呈现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如沐春风,犹似欣赏一幅画。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课文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既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还可以进一步展现教学内容。情境表演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极致,可以使其较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语言以及动作等,能使其进一步深入到文本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学生在表演中,加深了课文理解的同时,活跃了气氛,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优势,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1.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新奇感以及好奇心,进一步引发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欲,自觉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很多学校都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技术更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归了学生主体地位。多媒体音形具备、色彩鲜艳、画面活泼,其视频、音频、动画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形象性、趣味性的文本画面的阅读中,深入体会到了文本的内涵。

2.使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多媒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用音乐、图片、视频等营造。比如在授课当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果单纯依靠语言表达难免抽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再现景物,还可以采用播放优雅的古筝乐曲,营造古雅的氛围,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本。

3.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增加了有效教学情境课堂容量。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为语文教学准备的,其目的就是大容量、高速率、大面积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进一步形成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传导信息量,增加了课堂密度,同时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充分表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学生在最大的程度上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4.利用多媒体技术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同时,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因单调产生的疲劳感和厌倦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创设教学情境,避免滥用多媒体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表面上看,课堂热闹了,学生参与得多了,但是实质上,学生真正获得的并不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要摆脱表面花俏的情境,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多媒体,这样毫无选择的资料制作的课件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一读而过,起不到有效信息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怎样声色俱佳的论述也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是不必全都运用课件的,

而有些环节也不是必须有音乐才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学,还避免了多媒体出示的肤浅,使学生的笔记来不及完成。

四、依据目标创设情境,优化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编写而成,即把相同体裁的文章放在同一单元。这给教师一个启发:教师可以文体作为分界线,寻找某些文学体裁最佳的情境教学方式。

1.诗歌——意象再现

诗歌多用意象烘托氛围、表达感情。“意象分析法”成为教师分析诗歌情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歌篇目众多,其中不乏朦胧诗等一些抽象诗歌。有些古代诗歌年代久远,有些外国诗歌文化背景和中国诗歌差异巨大,但不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不论是外国诗歌还是中国诗歌,诗人们多喜爱用鲜明的意象表情达意。针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教师在讲课之初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画面(画面中应出现主要意象),这样能够很容易地将学生融入诗歌创设的氛围中,形象直观地学习诗歌内容。

例如,教师导入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播放一段低沉的乐曲,利用多媒体播放以下画面:海浪不时拍打着岸边,海峡宽阔浩瀚,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站在海峡的一端望穿秋水,海峡的另一端有他日思夜想的故乡。那种乡愁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教师用一种深沉的声调,伴着乐曲朗诵了这首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出现了典型意象:海岸、浪花、海峡、翘首期盼的游子,将这些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思乡”这一主题。教师深情的朗诵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诗歌意境里,仿佛是自己在隔着海峡遥望家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情境创设不单单存在于开讲的时候,教师在整堂课中随时可以进行情境创设。

再如,教师在讲授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运用“意象再现”的方法创设情境。画面一:枯萎的藤树上面有一只乌鸦在盘旋。这组画面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为枯藤、老树、乌鸦,学生感受到肃杀、凄凉的气氛。画面二:黄昏的余晖照耀着村庄,小桥流水潺潺作响,房顶上炊烟袅袅,游子默默地注视着一切。这组画面中出现的典型意象为:小桥、流水、人家, 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画面三:一位身在异地的游子走在荒草萋萋的古道上,无人为伴,只有瑟瑟的西风和一匹瘦马。这里出现的典型意象是古道、西风、瘦马,学生很快能感受到诗人的寂寞和孤独。可见,“意象再现”这一手法不但可以创设情境, 将学生带入诗歌创造的情境之中,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

2.小说——人物短片

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学体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或小说节选都是名篇或名段,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与课本情节相对应的短片。在创设情境这个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在开课之初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短片,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

教师讲解小说内容时肯定要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展现出来,再加上小说节选篇幅比较长,教师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讲解。很多小说都拍成了电影、电视,教师可以通过影视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例如,讲解小说节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剧《水浒传》中与课文有关的片段,学生看了兴趣高涨,小说的情节不用教师讲解已经历历在目。

五、情景教学的作用及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重难知识点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有效消化这些知识。情境教学法是借助生动形象的情景把文章变得生动而立体,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境,有着比较强的代入感,很容易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深入地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有益的联想,从而对文章能够产生深刻的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有效应用情境教学能够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随着对情境教学的深入探究,情境的创设越来越真切、有深度,能激发学生更多共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情感,从而促使情境教学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1.创设情境时,注重情境的真实感

情境的真切感、情感性、想象力等这样的情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魅力和感染力,从而产生比较好的效果,这也是情境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比较独特的地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习的渠道更宽阔,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验,更好地感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经验得到丰富,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知识学习的方式,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定的情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使得情境更加的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2.课堂更开放和活跃

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课堂变的更加的开发、活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并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在运用情境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来创设情境,这就需要情境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可以通过问题来创设情境等,合理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当中主动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学习当中,兴趣非常重要,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最先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让学生产生了解的欲望;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究知识。创设情境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语文知识,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把学生引入到五彩斑斓的生活当中,从熟悉的生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下变成乐学者。

六、结语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教学更好的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意象创设诗歌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意象、形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诗歌岛·八面来风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