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2022-03-02崔怡云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孩子文化

崔怡云

(苏州学府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中国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经典作为优秀文化的载体,则更是重中之重。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经典之中,它是本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祖国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说“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这一点也不为过。没有文化的传承,经典的传承,这是无法想象的,那必将是有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那么学经典,诵读经典,传承经典的作用到底何在呢?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给出了答案:“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这些名族原创性的东西全部清除掉,那么中华民族的个性也就将不复存在,失去个性的民族又能在历史中前进多远呢?

而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接收者,对于正处在受教育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感悟经典进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经典的推广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将经典,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植心中,而非喊口号般有名无实呢? 我们的这一代学生在文化接受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碎片化的信息如海浪般铺天盖地地每日席卷到他们的周围,因此,学生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认识,但同时也开始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理解有所薄弱。一个自小就脱离了民族基因、在外来强势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人,又如能够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如何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国家? 因此,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孩子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诵读经典,发扬传统

我们中华文化有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孩子们争做少年君子,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历了历史与人性的双重考验,使我们民族的伟大财富。经典中既包含优美的音韵与意境,也暗藏着古代先贤为人处世的哲思,更有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经典诵读不只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宝贵资源,更是让学生走进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坚实阵地。

二、诵读经典,塑造品质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

在初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例如与同学相处不融洽,与家长关系紧张,学习积极性缺乏等等。实质上,这样的情况与孩子情绪与意志培养存在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正如卡耐基所言,决定人生事业有成、人生幸福的,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商的高低,而是人们的情绪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帮助孩子与内心深处的自己进行对话,从而引导他们走出不良的情绪阴影,从而在无形中不断影响他们的气质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经典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求学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言必信,行必果”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的谆谆告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定不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养品德。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对于语言的敏感,如水到口,冷暖自知”经典中的智慧思想将会在学生的诵读中,给予他们广大的探寻空间,在与伟人对话的同时,开阔他们的心胸,规范他们的行为,磨练他们的意志,最终帮助他们塑造出好的人格。

三、诵读经典,规范练习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训练首要就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唯有规范的练习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记诵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两个很难记背的学生,而那些记背能力强的学生则与他们之间差距巨大,长此以往,记背能力弱的学生对于背诵以及背诵内容本身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因此,在孩子低年级时,对其长期的进行诵读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积累的内容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量诵读的经典就成为了一个孩子丰厚的文化底蕴,甚至能够成为他一生发展的基础。

对于我们面前的初中生,很多孩子在小学时,由于大量记背,已经对语言文字本上产生了抵触情绪,往往听到要被就哀声不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思考如何调动孩子对于经典诗文的学习诵读热情,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爱上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选择能够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有比较强的语言美感和故事性的经典文章,借助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推广经典诵读并不应该局限在单纯的枯燥背诵中,而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中,乐此不疲。在音乐课上让学生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再或者举办一些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以及读书笔记展出活动。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使语言表达、协调沟通能力得以提升,也使得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学生往往又会遇到新的问题——怎样的书籍文章能够算得上是经典呢? 实际上,能够被称为经典的书都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构成民族之传统,成为人们做事的行为准则。所以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经典的数量是十分繁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看的经典少之又少呢? 观察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在泛滥的资讯和网络的挤占之下,国人的阅读率连续走低,无论成人还是孩子,许多人一年5本书都读不到,何至于读经典? 对于学习压力繁重的中学生,很难在课外挤压出足够的时间给阅读。因此,将经典的诵读融入课堂,将语言文化的教育融入课堂就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将传统诗词、经典哲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改中实现课程整合,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将逐步成为推广经典诵读的主阵地。在课程安排上,也应将阅读课落到实处,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时,我们会发现在经典孕育下的学生心胸之中都被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所荡涤,这样的学生就印证了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此时不需背默读写,一切文化的底蕴都将体现在这些学生的为人处世以及对待这个世界的感官之上,这时语文教学也将变得更为简单有效。

四、诵读经典,陶冶心性

有了诵读的基础,学生对于文字将会有更浓厚的兴趣,那么这时经典的学习就不应只停留在诵读上,更应该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领悟来使得这些文字不再是单一的字符,而是有情有味可知可感的良师益友。我们教材选用的诗词文言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诗词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求。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学感悟能力呢? 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对象、分环境、分题材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当遇到例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这样有较多写景的文章时,我经常会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法,也就是在诵读前给予学生与文字相关的图片,朗读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帮助学生进入到我所创设的诵读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激发情感。同样的,也可以在图片展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进行写作,从而与古人圣贤的经典文字进行比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帮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常说的炼字、画面、音韵之美。对于例如《行路难》《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这类叙事性诗文的教学,我常选择以诵、讲、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在演绎中更好的探寻古人的品质与智慧。对于例如《水调歌头》《关雎》《蒹葭》等能够唱诵的文字,我更偏向于让学生在音乐中把古音唱出来,感受来自千百年前的文字音韵之美。在练习中,我尽量将情感意境相似的课内外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横向对比,思考领悟其间的异同。

总之,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宝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纯净心灵的智慧宝藏,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倡导这一教育活动,我们旨在倾心倾力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升华国民的理想,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创造条件。这正是"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发起之初衷,它结合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记忆力黄金时期的特点,将精选编排的经典美文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在嬉戏娱乐中提高,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秉承着江苏省所倡导的将八礼四仪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我看来,经典诗文中所承载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对于贯彻落实八礼四仪所强调的文明礼仪素养更可以说是有着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几声蝉鸣,几缕残风,嘈杂难诉心肠,一轮孤月,一抹残阳,淅沥雨丝之后,却无奈对离殇,千种风情纵难言。经典之美如镜中月如水中花,唯有将它于代代口中传诵,于人人心中识记时,它所承载的意蕴才能穿梭过往永留人心。

猜你喜欢

民族孩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