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创新:克服教育观念上的四大误区①

2022-03-02顾明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正确对待成才误区

顾明远

教育观念要创新,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克服教育观念上的一些误区。

一是要克服为教育而教育、为升学而教育的这种误区。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我们讲基础教育,就是要打好三方面的基础。第一个是要打好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真要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不够正确,我们不仅不能培养学生成才,不仅不能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好比一个嫩芽,很容易碰伤。在培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教育行为已经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举个例子来讲,什么叫好学生,评价的标准往往是倾向于学习好的、听话的学生。有的教师经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如这个学生聪明、那个学生不聪明,这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诉说孩子的缺点,或者是当着众多学生的面把某个学生“修理”一翻,这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些事情看来是一些小事情,但在学校里是经常发生的。有的小学里面不仅“修理”学生,还“修理”家长,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个是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不是说为了升学而学习。这次十六大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所谓的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是学生毕业了学习就结束了,而是毕业后还要再开始新的学习。因此,要从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个是要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这也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到社会上谋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社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心的人。

二是要克服人才观的误区。有的人混淆了人才与天才,认为只有天才才是人才。笔者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机构,不管科技水平发展有多高,社会还是要有大部分的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已经不是以前的劳动者,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工人、农民总是要存在的,我们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面也讲到,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各种管理人才。我们要知道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完全靠学校,学校只是成才的基础,很多人是在走出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碰到机遇而成才的。在今后的社会里,人的一生要换很多次职业,机遇也就很多,因此,我们不要看学生在学校或班里的名次来断定这个学生将来是人才,那个学生就不是人才。一个人的成长不是说靠学校里或班里的名次,将来成才不是就按照这个名次来的,成才需要各种机遇,而机遇需要有条件,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的改革。

三是要克服狭隘的只重知识不重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素质可以分成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曾提出人发展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这四个“学会”也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如果四个“学会”都达到了,人的素质也就提高了。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的素质,我觉得人的素质要能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第一,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环境。我们也是最近这十几年才考虑到了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所以说我们的素质要提高,首先就要正确对待自然,了解自然环境对我们人类的关系。第二,正确对待社会,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对社会有一个责任感。第三,正确对待他人,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尊重别人的意见,能和别人相处。第四,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四是要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这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总是只把结论告诉学生,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重视过程。过去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程度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还是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教师有一桶水够不够?学生都在信息海洋里面“游泳”,我们教师要跟着学生一起“游泳”才行,很多的观念都要转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

有人问:学校里面的第一名并不一定很有出息,第十名却很有出息,这是不是规律?我说,这也不是什么规律,不是说在学校排名第一的学生就好,第十名的学生就不好;也不能说第一名学生就不如第十名学生。因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就是许多因素造成的,需要有机遇。另外,第一名只有一个,所谓第十名,并不是指真正的第十名,第八名、第九名、第十名都可以,从概率上来讲,比第一名当然要多得多了,有成就的人也就多了,给人的印象似乎第一名不如第十名了。另外,经常考第一名的学生往往有思想负担,放不开,因此高考紧要关头可能临阵发挥得不如第“十”名。还有,可能有这种情况,经常考第一名的学生对考试的科目很专长,平时不大重视其他科目,知识面不够宽广,也许第“十”名的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一些,以后发展,第“十”名就会更有优势。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名就不如第十名。其实从质量上来讲,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差几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误区:为教育而教育、为升学而教育;混淆了人才与天才,认为只有天才才是人才;只重知识不重全面发展;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相信我们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上述的一些思想误区。面对自己班里的学生,我们是否在心里也把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而这评价标准是不是过分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呢?我想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而这种为升学而教育的观念误区是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克服的,顾明远先生指出,要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不是毕业了学习就结束了,而是毕业后还要再开始新的学习,这就要从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为学生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这也不是简单地有个一技之长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有责任心的人。

“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教师应该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所谓的考试天才上,教师不能把人才定义为班里学习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只有教师都具有正确的人才观,才能推进教育的改革,真正地做好教育,真正地育人。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非一台只会考试的机器,他们将来成长为会认知、会做事、会与人相处、会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为目标,并将其贯穿始终,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就必须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对一线教师来说也至关重要。很多教师习惯把课上得满满的,整堂课一点“留白”都没有,就怕自己讲得不详细不全面,教师累学生也累,还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太看重结果,只想让学生直接就接受既成的知识,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速成事物一样,只想快速地看到最终成果,忽视了真正有益的成长过程。作为教师,一定不能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需要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任重的,让我们也都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辜负所从事的这份职业。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成才误区
疫情当前,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正确对待地方人大工作实践创新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