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2-03-02章秋露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章秋露

(南昌市红谷滩区凤凰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38)

引言

合作学习既是时代精神的催化产物,又是教育教学理念中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的设定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努力方向,又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自身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在适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的同时,将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推广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这已成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形式。在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升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情感。本文就对如何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探究。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通过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深入学习和合作,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沟通,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互动参与度,保证学生的共同进步,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应重视为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成了探究知识的主体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和表面

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与实质,这也让小组合作呈现出一种形式主义。主要体现于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随意开展合作学习方式,或是没有灵活地设计学生的合作内容以及缺乏明确的合作目标。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完全是一种形式化,不但无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2 小组分组不合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与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贪图方便,直接采用类似自由结合分组、按学号分组、同桌分组或前后桌分组等十分草率的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导致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不均衡,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小组中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小组讨论学习中自然能得出优秀的成果,而有的小组中则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不理想,在小组讨论中也很难得出结论,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分组模式自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设定

在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角色定位和小组成员编排问题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设定的内容过于生硬死板,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共同学习这一表象,并安排学生自主交流,导致学生的角色定位虽然准确,但教师没有做好引领工作,偏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3.1 重视积极性的调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给出的题目展开讨论,所出论题应能刺激学生激烈讨论。教师在设计题目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结合课程重点设计适宜的问题。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学生可以先进行朗读,将文中存在的疑问做出标记。然后由教师设问,引导合作探究。在朗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与研究,然后将其解决,如“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他们如何痛打敌人? 又为何选择走上了狼牙山顶峰?”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再引导他们学习五壮士为了群众、为了连队勇于牺牲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被不断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3.2 明确小组具体分工,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

语文这门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仅仅凭借着学生个人的思考,是无法得出具体的教学答案的。通过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起在小组中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的讨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吸收有益处的意见,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实际作用性。另外,为了切实保证语文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小组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学生之间加强凝聚力,对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3.3 注重对学生合作技能加以训练

虽然我们倡导合作学习,也经常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不知道如何发言、如何处理争论等,甚至有的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闲聊多于学习,造成合作学习的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基于确保合作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的考虑,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合作技能加以练习和培养,避免学生因为不熟悉合作学习的流程,不清楚合作学习的要点而导致整个合作学习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进行有序的探讨,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完成合作学习总结,通过让学生领会这些合作学习的要点,使学生的合作技能得到强化与提高,进而提升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比如,学生在出现争论的时候,有时候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会因为争论而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辩论式合作技能。即两名学生各执一词,作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将自己的想法陈述出来,或者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说法,其他学生可以为二者进行投票。这样,学生更多地关注讨论的过程,以及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观点,而对于意见不合的矛盾则缓解很多。

3.4 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等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可引入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设计《蝙蝠与雷达》课后作业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整理、讨论作业清单,让学生思考从哪几个角度设计作业问题,这些问题能带来哪些收获。这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最终列出了“简述课文主要内容,读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谈体会,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说明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等课后作业内容。这些创新的课后作业内容,是学生集体讨论的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3.5 明确合作学习的规章制度

虽然合作学习只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在语文课之前,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制定详细的合作学习要求。首先是分组,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座位分布分成了7-8组,每组在5-6个人,并且强调没有老师的变动要求下,学生不能擅自调整小组成员,这样是为了减少课堂中因为小组的分配而产生分歧从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时间节省出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空间。其次是小组内部的规章制度。每个小组都应该安排了一位组长,在每次小组合作的时候,组长就有着领导统筹安排的作用,比如在角色扮演中的合作中,组长就可以根据组员的特点去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学生自己去争抢角色而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其次,组长有着对合作学习的记录任务,比如有些合作学习是完成问题清单,那么组长就需要去填写清单,当然,组长也可以将填写任务分配给其他组员,或者是轮流填写,如此一来,不仅减轻了组长的负担,还可以增加小组的凝聚力,一举两得。小组除了安排一个组长外,还需要安排一位发言人,今后可以代表小组进行成果汇报。

3.6 及时反馈,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性

合作交流的效果检验也是课程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将自己的交流成果展示出来,使其成果得到科学的检验和指导,当前,很多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后,就结束了课程教学活动,这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更好的检验,也会将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推向一个毫无可控的风口,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疏通言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做有效的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设计合作交流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同学们,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起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下,学生们便开始梳理文本意思,感受其中的情感,教师不要忘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就会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展开有效的教育。及时反馈,才能因地制宜,才能使学生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能让学生自身发现在合作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指导学生改正和提升,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3.7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如果想要构建高效课堂,那我们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根据小组不同的水平分配与之相符的学习任务,并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擅长某一方面学习的成员,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施。比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为每个小组都分配了一名古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并引导其他成员通过查字典或者理解某一个单句意思的工作,这样才能够使擅长古文的同学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而不是他自己独占小组风头。另外,当小组合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我们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创新与突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师应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价值性,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合作,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