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2022-03-02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鸿沟篇文章

王 静

一、学习目标

1.厘清情境材料和写作任务的关系,能结合材料情境,理解写作的任务。

2.在议论文写作中,能从标题、开头、行文主体中去落实写作任务。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作文试题分为三个部分:情境材料、引导语和要求(板书:情境材料、引导语)。一般来说,要求部分相对稳定,引导语规定了写作的任务(板书:写作任务),材料和引导语有机结合,要落实引导语中的写作任务,必须结合材料去理解写作任务,获取材料的启发意义,从而搭建写作支架。因此,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明晰材料情境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才能落实写作任务。

(二)明确写作任务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次龙岗区高三期中考试作文——

(屏显)

“数字时代”号列车已经开动,世界日新月异。网上打车、线上挂号、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智能手机给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用智能手机支付,可以防假币;远赴医院,可用智能手机挂号预约;出行之前,可以借此了解天气;等等。它成了千里眼、顺风耳、万能钥匙。

但有人认为“数字时代”遗忘了老弱病残,信息“现代化”步伐太快。一些单位将“不收现金”“用手机支付”“扫码入内”等列为硬性规定,让乡里人和老年人多了一些“数字化”的烦恼。

如何看待应用日趋广泛的“数字科技”?如何应对“数字鸿沟”?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师:请阅读学案中的典型文章,尝试给这篇文章打分,思考其是否完成写作任务,并说明理由。

(屏显病文)

数字时代

有人说以前的生活就是两机一箱:收音机、电视机、冰箱,而现在的生活就是电脑、手机和冰箱。在吃这方面,人们的需求还是没有变化的,但是在电脑和手机这一方面,可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现在的时代,哪哪都有手机,哪哪都少不了它……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生活和以前的生活大相径庭。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们上起了网课,这又是手机、电脑帮的大忙……但你也会看到,有的学生打着上网课的旗号,肆无忌惮地玩着游戏,看着电视剧。这就是数字时代的另一面吗?

手机虽好,缩短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拉远”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数字时代之中,生活不同了,人也不同了。

生:总分60分,我给这篇文章打32分。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数字时代”,整篇文章谈论数字时代的发展,导致生活不同了,人也不同了。而引导语中有两个问题,如何看待“数字科技”,如何应对“数字鸿沟”,这篇文章完全没有涉及,所以它跑题了。

师:有理有据地给这篇文章打了分,有自己的见解,说得不错。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可以再加一点,给36分吧。因为这篇文章毕竟在谈材料中的数字时代,而且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算完全跑题,可以稍微多给点,咱不能下手太狠了。(生笑)

师:是的,你关注到了这篇文章有扣着材料写的部分,所以应该算偏题,不算完全跑题。刚刚两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两位同学的侧重点?一位告诉我们,这篇作文没有按照引导语中的问题来写;另一位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有扣着材料写。大家再思考一下,情境材料和引导语究竟有啥关系呢?

生:刚刚上课老师已经说了,引导语规定了文章的写作任务,指明了写作方向。而仅仅有了任务和方向还不够,文章还是要紧扣材料展开,不然怎么叫材料作文呢?所以写作不仅要紧扣引导语中的任务,也要紧扣材料。

师:老师给你点赞。是的,我们在写作时要结合情境材料去理解写作任务,从而更好地完成。刚刚这篇文章完成写作任务了吗?很显然没有。我们一起来看下这次作文的写作任务到底是什么。难道写作任务就是回答引导语中的两个问题就可以了吗?

生:我觉得有三个任务,引导语中除了这两个问题还有一句话: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强调写作要结合材料和联系现实生活。

师:看得非常仔细。谁还有补充的吗?

生:材料有两段话,用一个关联词“但”连接。我认为,材料的重点是在谈第二段“但”后面的内容,而第二段对应的是引导语中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应对“数字鸿沟”,所以文章应该重点谈怎么应对“数字鸿沟”,看待“数字科技”是次要的。

师:嗯,“但”的出现,让材料有了主次之分,相应的写作任务也有主次之分,分析得非常好。结合大家的观点我们来明确下本次作文试题的写作任务:一是联系现实阐释数字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二是联系现实从现象到原因到对策,分析论述数字科技产生的鸿沟。

(三)落实写作任务

1.在标题中落实写作任务

师:弄清楚写作任务之后,我们写作时,应该如何去落实写作任务呢?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以下两组标题,思考哪一组落实了写作任务,哪一组没有落实写作任务,为什么?

(屏显)

第一组:时代的脚步;数字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紧跟国家发展;科技的便利。

第二组:莫让数字科技丢了温情;让数字科技更有人情味;支持数字科技发展,不忘宣扬人性温暖。

生:第一组标题没有落实写作任务,第二组标题落实写作任务了。第一组标题不是写“数字科技”和“数字鸿沟”,在写“时代”“数字时代”“科技”等,关键词错了;第二组都在谈数字科技和数字鸿沟。

生:第一组标题不仅不扣写作任务中的关键词“数字科技”“数字鸿沟”,且很多都没有观点,像“时代的脚步”“数字时代”等都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而第二组标题清晰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明确告诉我们如何看待“数字科技”,如何应对“数字鸿沟”。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思考下,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

生:不仅要落实写作任务、紧扣关键词拟写,而且必须表明作者的观点。

师:是啊,议论文的标题一定要就议论的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且落实写作任务,这样文章才能观点准确、立意正确。(板书:标题)

2.在开头中落实写作任务

师:如果在标题中落实了写作任务,在开头一般引材料、析材料、提中心论点。而中心论点就需要落实写作任务。这样的话,相当于告知阅卷者,我不仅照应了标题,也落实了写作的任务。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开头是否有落实写作任务。

“数”欲静而风不止

曾几何时,我们一贫如洗,甚至难以温饱。后来,我们乘上改革开放的时代快车,终于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屹立于东方,如参天大树难以撼动。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百年后的中国繁荣富强。中国之百年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变化,且看时代日新月异。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今日之中国,便是参天大树,数码新风如春风一般栉沐大树,像沃土一样催生中国发展。

生:这个开头没有落实写作任务。第一段在谈中国前后的变化,第二段提出中心论点,但说的是数码新风催生中国发展,谈的是数码新风和中国发展的关系,完全没有涉及“数字科技”和“数字鸿沟”。

生:刚才老师说开头应该引材料,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这篇开头完全脱离材料,而且文中的“数”或者“数码”也不能代替“数字科技”或者“数字鸿沟”,感觉偷换关键词了,这样议论的话题都变了,怎能完成写作任务呢?

师:分析得非常透彻,大家抓住了关键的点,中心论点脱离了写作任务。标题看起来有新意,但表意令人费解,如果在开头能够解释清楚,阐明观点并落实写作任务,这个标题也可以。令人可惜的是,开头书写和表达虽然都不错,但开头不引材料,不清晰地提出中心论点,未落实写作任务,所以是不可取的。我们再来对比下这两组开头,他们有落实写作任务吗?

(屏显第一组)

紧握数字科技,攻克数字鸿沟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走进数字时代。回首过往,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新鲜有趣;再看今朝,各大网站、手机应用、短视频广告层出不穷。数字时代的潮流,奔涌向前,川流不息,引领时代进步。

(屏显第二组)

既要助推发展,也要填平鸿沟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数字时代”的建立与发展亦是如此,仿佛瞬息之间,数字化已经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其实不尽然。人各有异,当“现代化”步履匆匆地推动着社会时,总会有掉队的人,就像没有赶上“数字化”列车的乘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列车行远,而鸿沟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面对“数字化”的推进,我们既要助推数字科技的发展,也要填平数字鸿沟。

生:第一组没有落实写作任务。中心论点为“数字时代引领时代进步”。很明显,它偷换了关键词,只写了数字时代,中心论点写偏了。

师:是的,这里提醒我们,中心论点要和标题保持一致,不能偷换关键词。那第二组呢?

生:第二组很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从引材料,到分析材料,都提出了中心论点,围绕写作任务展开,合乎要求。

师:老师在这里再次强调,材料作文的开头,一定要紧扣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中间注意不要用其他词替换写作任务,这样才能落实好写作任务,不跑题,不偏题。(板书:开头)

3.在行文主体中落实写作任务

师:请思考,下面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落实写作任务的?

数字科技诚可贵,人文关怀价更高

①这是数字时代,也是后疫情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挡科技前进的步伐,也不能去阻挡。在人与科技存在着鸿沟时,更应该相信:数字科技诚可贵,人文关怀价更高。

②数字科技使生活变得高效与便捷。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我们欣喜地见证了数字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微信、VR、5G……这些使生活变得更加高效……

③有深度的数字科技却少了温度。……一个耄耋之年的奶奶去银行取钱时,需要人脸识别。可她却因容貌过于衰老而无法识别。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④面对数字鸿沟,我们必当有所行动。……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多关心暂时较落后的亲戚长辈们,像江苏一女孩一样,她手写了几份微信使用说明书给父母和家中长辈,多花些时间教他们怎么使用智能手机,怎么使用刷脸支付,让人们来场走心的科技交流,多些温度,多些人文关怀……

⑤数字科技或者数字鸿沟,我们都可以用温度、用走心而又深刻的方式,用我们的人文关怀来拥抱他们。数字科技的确可贵,但无价的是人们之间有温度的关怀!

生:从文章结构来看,标题、开头落实了写作任务,直接表明作者如何看待“数字鸿沟”,以及解决“数字鸿沟”的对策。②③④段段首的分论点也落实了写作任务,指出数字科技让生活变得便捷的同时却少了温度,面对出现的数字鸿沟,我们应该有所行动。结尾点题,再次落实写作任务。

师:说得非常全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细节,引导语除了两个问题还有一句话: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这个不是写作任务吗?

生:这个也是写作任务,要求我们在结合材料写作时必须联系现实生活。

师:那文章在哪里落实了这个写作任务呢?

生:第③段在展开议论时,举了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取钱的例子。还有第④段,联系自身和江苏女孩展开议论。

生:还有第②段,提到的微信、VR、5G也是。

师:联系现实生活这个任务,作者全部融入每个分论点后面的具体议论中,让议论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而不是空谈。从整篇文章来看,无论标题还是行文过程,几乎每一个地方都需要有意识地围绕写作任务展开,且保持所论话题关键词的一致性,不偷换概念,不偏离话题,这样才能落实好写作任务。(板书:行文)

师:本节课旨在解决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不落实写作任务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在明晰材料情境的基础上,要先明确好写作任务;写作的过程中,在标题、开头、行文主体中落实好写作任务。围绕写作任务,搭建写作支架,这样在考场上定能写出一篇理想的作文,希望在今后的写作中能按照这个标准去实践,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鸿沟篇文章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鸿沟为界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