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山剧社小剧场话剧《摩登时代》的观演关系

2022-03-02多轶哲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剧社围观距离

多轶哲

(云南艺术学院 戏剧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安徽师范大学青山剧社成立于2020 年,是一个年轻且颇具戏剧活力的校园剧社。青山剧社原创小剧场话剧《摩登时代》于2020 年12 月12 日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校团委多功能厅上演。该剧主要讲述在如今的大时代中,人与智能科技之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隔着屏幕谈恋爱的年轻人,是陷入网购从兴奋到崩溃的女人,是大数据时代每一个“裸奔”的人。我们的亲情、爱情、友情皆在“屏幕”前后方,却不在眼前。这部剧生动地展现了在智能科技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时代中人类的生存图景,并在“小”的物理演出空间中呈现丰富而多元的意象内容,与到场的观众达成了观演双方的契合。

一、观演物理空间的重建

许多所谓的“小剧场戏剧”的空间,其实是戏剧演出活动发生之时才赋予该空间以剧场意义,原本并非剧场。小剧场戏剧的空间意义是由此时此刻上演的戏剧活动所赋予的,因此,演出场地原本的形貌早已不是重点,而演职人员要重点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与改造空间,搭建与观众的“亲切”距离。

《摩登时代》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演出场地变为观演共享的演出空间。2020 年底,该剧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校团委多功能厅上演。该多功能厅日常作为学生演出、开展校园活动的场所,具备灯光、音响、电子屏幕等设备。前方演出舞台区域高于地面,其他区域皆为“观众席”。由此便知,多功能厅已具备一个小型剧场的基本条件,并且是传统的“镜框式舞台”布局。传统镜框式舞台中存在着“第四堵墙”,观众只能坐在观众席被动欣赏,演员只能在演出区域表演角色,与观众无交流。但《摩登时代》重新划分整个观演空间,保留原本高于地面的舞台区域,作为主要演出区域,随后将中部观众区去除,作为次表演区,并且与观众零距离,无遮挡,表演区域整体为“T”字,深入观众当中,观众三面围坐。这样的空间设计将多功能厅原本固定的空间格局变为了流动且灵活的观演共享空间,物理空间的重新划分也拉近了观演之间的直接距离。

物理距离的拉近伴随着观演关系的拉近,观众不再仅是“旁观者”,演员也可以成为观众。当无助的女孩独自坐在观众三面围绕的中心,环抱着自己的膝盖焦急地等待着手机另一头的消息,此时此刻的她不再是舞台上的一个角色,她更像是每一个大学生,容不得半刻等待,只求即时快速与人交流;假想中没有了手机,没有了网络的男人忘记了自己该干嘛,因为他把这一切都记在了手机里,失去手机便像失掉了灵魂。他被三个人团团围住,在观众中央接受审判,仿佛是在质问在场的每一个人,手机代替我们记录、交流,是否代替了我们思考。观众在这样的观演布局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与欣赏者,而成为了可以身处其间的观察者,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演员在表演结束后直接坐在观众席,与观众融为一体,必要时再以过路人的身份加入到表演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观演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在“空的空间”中创造灵活多变的环境与丰富多元的意象,“经济”型舞美设计也不失艺术感。经过改造的多功能厅成为了一个非固定的演出空间格局,在这样一个“空的空间”之中,《摩登时代》舞台美术设计极其简约,除了一些必要的小道具,舞台上仅有一张桌子和几把凳子,所有场景的转换与地点的交代大多依赖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正前方的舞台可以是成功商人的演讲台,是最新科技产品的发布会;摆好桌椅,它是满载旅客的大巴车;背后屏幕亮起,网易云的标志、评论文字与歌词映入眼帘,此刻,舞台不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每一个深夜带着耳机蜷缩在被窝里听着音乐的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被嘲讽的“网抑云”透视着万千青年躁动而敏感,复杂而梦幻的情感因子。而距离观众最近,甚至直接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区域则更加灵活多变。粉红色的灯光照亮中心区域,男人和女人在两端翩翩起舞,那是氤氲着爱情的神秘场域。当光圈变成暗黄色逐渐缩小,照在女孩的身上,旁边传来了朋友的呼喊,可以推测场景转换到了女孩的宿舍。旅客从大巴车上下来,从正前方舞台走到观众中央的表演区域,这里已经到达了旅游景点,商贩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女孩应声围了过去。此剧用极“简”的舞美设计配合“小”的剧场空间,有效拉近了观与演的距离。

二、观演心理情感的互渗

物理空间的“小”与观演之间的“近”是本剧演出距离的天然优势,近距离的观演关系创造了易于情感传递、相互感染的外在条件。在此基础上,也有效拉近了观演的内在心理情感距离。心理情感距离的拉近并不仅仅因为物理距离的“近”就必然产生,而需要找到戏剧演出与观众欣赏心理、戏剧观认同性的“共振点”,或者交流沟通的最短距离与最佳方式,也就是说,内在观演距离的把握需要多层次表达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契合。《摩登时代》中观演心理情感通过观众围观本能的释放与情感传递媒介的同一性达到了相互渗透。

首先,观众围观本能的释放,达到了观演之间内在心理的互渗。“围观”一词的意思是“(许多人)围着观看”。对“围观”行为的研究发现,围观行为主要出于人的本能行为,出于好奇或猎奇、窥视欲等心理。围观与远古社会的围猎相关联,比如围猎之后,大家分享猎物,参与围观的人也是“见之有份”的。总之,围观是人的本性、心理、文化习性和网络传播环境等的综合表现。此时此刻,这个三面围绕观众的表演区域就成为了一个“围观”现象发生,并且充满着视觉分享的“公共领域”。观众在这个区域中每时每刻都在“围观”,围观着女孩爱恋的浪漫发生到屏幕后的焦虑不安;围观着“剁手”女孩从疯狂购物到崩溃下场;围观着在大数据时代“裸奔”的男人和女人。尤其这一场甚至将“假围观”变为了“真围观”:旅游大巴到达了目的地,旅客下车购物,摊贩背靠观众席地而坐,买东西的女士与小贩产生了争执,周围的观众更像此刻正在围观的过路人,女士自然而然地询问周围的观众:“这小项链要一百五,你们说说,这不是宰人吗?”周围的部分观众高喊:“就是宰人!”有的观众窃窃私语,两个小贩见状,紧张起来,急忙转过头,跟观众解释,观众在此规定情境的搭建中切实成为了“围观群众”。这一方面满足了人本性之中的围观欲,另一方面达到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心理互渗。

其次,情感传递媒介的同一性也让情感的互渗达到极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因传播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迁,曾经我们通过书信或面对面交流,如今以电子媒体为主要交流媒介。武亚杰《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年恋爱交往的影响研究》一文对341 名调查对象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伴侣间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恋爱交往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次进行考量,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在日交往使用时长方面,“2-3 小时”和“1 小时”的最多,占比分别为41.35%和36.66%。使用频次方面,“一天很多次”的有231 人,以决定性优势占据第一名,占比为67.74%,其次为一天一次,占比19.9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以社交媒体为交流媒介的交流,呈现出向日常生活媒介化转变的趋势。

表一:媒体使用情况统计

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恋爱、交友以及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媒介,因此在《摩登时代》中苦苦等待对方回消息的女孩,当终于收到对方的回复时的兴奋激动与在座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是那般贴近。因对方回消息不够热情,自己也敷衍回复企图达到心理上的暂时胜利,这样微妙的心思与情绪是每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与男孩皆有的,同时,只记得等待心上人的消息却忽略了父母的思念,也是电子媒介背后情感联系的缺口。深夜“网易云”这场表演,严格来说不算一场戏,实则是穿插其间的舞蹈表演,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互渗是直接且明确的。“网易云”凭借“音乐社交”的品牌理念、定制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的情感内容,构建“音乐情感社区”。近年来,网易云的热度只增不减,成为了青年人情感宣泄与寄托的音乐平台,因此,这部剧抓住当下年轻人的“音乐情感标识”,并加以意象化呈现,将外在媒介与内在情感,观与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媒体与情感作为这部剧重要的主题板块,不仅将二者的关系与张力展现在观众面前,并能抓住最普遍、最典型的意象符号,与观众产生情感共振以及别样的情感传递的艺术效果,增强观演之间的内在心理与情感的互渗。

三、观演社会距离的拉近

影响观演之间社会距离的因素有很多。由生活阶层、文化水平、社会领域以及观演年龄差异所造成的人生经历、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使社会距离产生。但《摩登时代》这部作品由校园剧社创作并在校园演出,其演员与观众群体大多为学生,而这一代学生群体在同一个时代成长,文化层次与审美趣味相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观演群体的社会距离。

观演群体皆为大学生,无障碍地表达与接受。校园戏剧的小剧场是极具个性的,充满着活力与美感的“青春期综合征”的表达,这种征候是成长中的青年学生的躁动青春,充满了血气方刚的正义感,洋溢着勃然生机的青春气,表现着不屈不挠的探索欲,呈现着多元困惑的价值……还有浪漫的诗意,成功的梦想,爱情的想象……这部校园剧社创作的《摩登时代》呈现的不是那些宏大的时代场面,而是在时代洪流中那些敏感的青春之痛,那些无解的情感谜题,那些关乎时代、关乎未来的迷茫与无助,该剧主创们用诗意的方式向世界发问:“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剧中,同学们描述自己认知中的时代:

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

谁能告诉我,

是我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

这部剧的演员都不是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分别来自播音主持专业、地理科学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带着对戏剧的热爱与对时代的反思完成了这部戏剧作品,从大学生的视角看待智能手机、电子科技、大数据时代。而观众也大多为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对剧中所演绎的“手机恋爱”、互联网“猜你喜欢”“网抑云”“双12”等热词都十分熟悉,因此,在主题与情感的表达与接受上,观与演之间可以通畅无阻。

消费主义文化统摄下,相似的消费经历与消费文化拉近社会距离。消费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呈加速蔓延之势,这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受此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形态也从抑制性形态转向了建构性形态,也就是说,从节俭主义转向了消费主义。多少大学生深陷消费主义的陷阱,导致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甚至不惜借网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就像剧中购物狂欢的女人,只需要一部手机便想把世界都装进口袋里,但当冗长的账单到手,她才发现根本无力偿还。剧中还有一场网购直播的戏,主播在舞台上卖力推销,女孩坐在观众中间的表演区域专心看着手机屏幕等待抢购,当女孩在一番激烈的“抢购”中获胜,她开心地绕着观众席跑了一圈,给大家炫耀自己的“战利品”,高呼:“我抢到了!我抢到了!”。眼前的场景对于在座的大学生观众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无人不晓的“李佳琦”,无人不购的“双十二”,网络直播带货成为购物方式的新潮流,大学生们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此时此刻演员就像自己蹲守抢购的舍友,像屏幕那一边的“口红一哥”,社会距离在这样熟悉的情景搭建中被悄然拉近。

对“双十二”的再思考,一语点醒青年人。当提起“双十二”,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是购物狂欢节,但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人类历史上的十二月十二日都曾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转折。此剧以这样的一段台词作为结束:

1642 年12 月12 日,荷兰航海家亚伯·塔斯曼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远航,顺着新几内亚南部穿过托雷斯海峡,发现了塔斯马尼那,向东发现了失落的南方大陆——新西兰;

1887 年12 月12 日,土耳其向西方国家呼吁,要求调解同俄国的战争;

1936 年12 月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半年后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华民族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1952 年12 月12 日,毕加索把新作和平鸽献给世界和平大会;

1984 年12 月12 日,美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外第一颗行星;

1994 年12 月12 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

2020 年12 月12 日,嫦娥五号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第一次进入地月轨道。

过去,我们贫乏困苦,而今,我们富裕发达。现在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复兴,请永远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虽然剧中这部分内容是一段较为单调的朗诵,但学生们用这段话表明了自己对于“双十二”的认知,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与人类的情感、社交、消费之间关系的阐释,那就是作为人,不应当被此类外物所奴役,其只是工具和手段。十二月十二日也绝不仅仅是购物节,无数个历史的转折过后才迎来了当下的时代。

校园剧社原创的给大学生群体观看的戏剧,其在创作主体、表演主体与观众主体上具有一致性,因此通过建构观演之间皆相似而熟悉的规定情境,提炼那些青年人对青春的哲思与时代的质问,融于《摩登时代》之中,观演之间的社会距离在这部剧中达到了极高的契合度。

如今,艺术类院校的剧场条件与专业建设都在稳步向前,但综合类大学中这些由非戏剧专业学生组成的业余校园剧社也不应被忽视。青山剧社作为新成立的校园剧社,立足当下这个时代,创作了这部《摩登时代》,由于其“业余性”,虽在表演与故事的叙述结构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这部剧用极“简”的舞美设计,在极“小”的观演空间中表达青春的思想,演绎科技时代的人类生存图景,在物理距离“近”的天然优势的基础上,使观演之间内在心理情感、社会距离恰到好处,让我们看到了业余校园剧社的活力。

猜你喜欢

剧社围观距离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算距离
冲锋剧社在唐县
朋友圈,欢迎围观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