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渔一周年

2022-03-02曾诗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产渔政水生

|Ⅰ本刊记者ⅠⅠ曾诗淇

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已退捕上岸,助力长江休养生息。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一年,农业农村部把长江禁捕退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会同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沿江省(市)政府部门,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安置保障,加强执法监管,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平稳开局、顺利起步。

禁渔一年以来,成效如何?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介绍,目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有力,基本实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长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案件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长江禁渔效果初步显现。

为“保”而“禁”,长江水域生态有向好趋势

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生活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170多种为长江特有。然而,上世纪末,由于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长江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几乎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2017年1月1日,一则《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按下了长江流域禁渔的启动键。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经按期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也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式写入法律。

江若无鱼,人何以渔?马毅表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是打破“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还将为养殖鱼类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更长久地吃鱼。

一直以来,水生生物多样性被视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马毅介绍,通过制定并推动落实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健全完善资源监测网络,建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等举措,目前,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向好态势初步显现。

以武汉以上江段的刀鲚上溯洄游期间为例,2020年仅湖北石首调查到1尾刀鲚,2021年陆续在湖北嘉鱼、石首调查到多尾刀鲚,在洞庭湖也调查到1尾刀鲚,禁捕对于一些小生命周期的鱼类还是有作用的,有望未来数年出现或恢复洞庭湖刀鲚渔汛。

据悉,目前鱼类资源状况逐步好转,长江中游监利江段四大家鱼苗资源量已由 2015年的 5.1亿尾增加至21.9亿尾,资源量为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最高水平。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鱼类种类从禁捕前的 108 种恢复至 169 种,特有鱼类种类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资源量达到禁捕前的1.95倍。多年未见的鳤鱼再次被监测到,鄱阳湖一次性发现近百条洄游的刀鱼群体。

此外,鄱阳湖、洞庭湖,长江中下游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江苏南京等多个江段长江江豚群体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长江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频频出现,充分彰显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

渔民上岸,退出“江湖”闯新路

十年禁渔,关键在渔民,难点也在渔民。

据介绍,中央和地方财政共筹措资金260.12亿元,主要用于捕捞证回收、退捕渔船网具补偿、渔民过渡期补助、就业培训、购买社会保险等退捕渔民安置事项。截至2021年11月底,沿江10省(市)重点水域需转产就业退捕渔民(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基数为13.014万人,已落实转产就业13万人,占需转产就业基数的99.97%;重点水域共落实社会保障17.16万人,实现应保尽保。

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素有“长江之肾”之称。千百年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不但成就了赣鄱大地“鱼米之乡”的美誉,也哺育了湖区祖辈世代捕鱼为业的渔民。

然而,十年禁渔意味着鄱阳湖渔民要放下船桨渔网,放弃世代传承的手艺和以船为家的生存方式,“洗脚上岸”另谋出路。

综上所述,私藏共享单车,拆掉原有锁和定位装置,甚至对其改装满足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出于个人目的为共享单车上私锁应认定为侵占罪,大面积的上私锁则为破坏生产经营罪;砸锁或者暴力破坏共享单车则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基于此,笔者对共享经济财产保护由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进路。共享经济作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其前途是光明的,共享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社会贡献巨大,应加强对其引导。

举行专场招聘活动、进行创业指导培训、开发提供公益性岗位……江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帮助退捕渔民转产“上岸”。

在鄱阳湖畔生活了50余年的范兴在刚得知禁捕消息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文化、年纪大,加上除了捕鱼没有其他技术,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这是很多渔民的真实写照。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范兴加入了护渔队。日常巡湖、清理非法网具、协助渔政执法人员打击非法捕捞成为他如今的主要工作。范兴感慨,禁捕退捕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

九江市都昌县捕捞渔民邵继成带领退捕渔民主动寻找生活出路,筹资建设都昌县集装箱陆基推水养殖示范基地,实行“统一苗种、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按股分红,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该基地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并在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鄱阳湖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为巩固禁捕退捕成果,湖南省沅陵县因地制宜转型产业,因人施策转移就业。县人社局就业股负责人瞿金枝介绍,县里组织上岸渔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水平,并点对点送渔民外出务工;引进企业,设立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对自主创业的渔民,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帮助申请小额创业贴息贷款。

“曾经捕鱼,现在护渔。政府帮我们找就业出路。”沅陵县渔家巷社区56岁的上岸渔民唐世松说,在渔家巷社区,像他这样的护渔员还有15人,另外还有保洁员8人、安全员17人,都是上岸渔民。据了解,沅陵县有就业意愿的渔民就业率达到100%。

强化执法,确保禁渔取得实效

为确保十年禁渔取得实效,需要全面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消除非法捕捞隐患。2021年1—10月,沿江15省(市)共出动渔政执法人员144万人次、执法船艇13.1万艘次,清理“三无”涉渔船舶8544艘,清理违规网具24.9万顶,查办案件1.1万起,查获涉案船舶1507艘,查获涉案人员1.1万人,司法移送2145人。沿江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和案件查办,加大涉渔对“三无”船舶、“捕运销”链条化和禁用渔具销售等查处力度,高压严打态势下非法捕捞得到初步遏制。特别是长江口“天罗地网”的乱象得到根本扭转,水生生物江海洄游通道被打通。

退捕禁捕,重在“禁得住,管得好”。

为了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江苏省用信息“防”,建设智慧“云大脑”,加快以“电子围栏”为重点的执法信息化建设。首创“河湖长制”,在长江干流江苏段34个水生物保护区、4个通江河湖等重点水域划定禁捕水域网格单元997个,落实禁捕网格员1342名,做到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水域、每一个村组都有人管理、有人执法,实施“河湖长制+禁捕水域”网格化。据统计,网格化管理运行以来,巡查发现交办案件131件,涉案人员142人,查获“三无”船舶10艘,移送涉刑案件10件。

江西省借助科技力量在全国率先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监管系统,实现捕捞作业可视化、监控自动化、执法流程规范化和业务管理协同化,提高执法效能。同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3亿元和省财政3200万元,加快推进沿江沿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装备高清视频、雷达监控、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和执法快艇、车辆等快速抵达装备,提升监管效能。目前,全省有执法船30艘、执法快艇43艘、执法车64辆、高空瞭望探头75个、无人机26架。

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犯罪也是保障长江十年禁渔成效的关键之举。

江苏省坚持“水陆并重”,聚焦违法犯罪链条和非法渔获流向,进一步整合公安、渔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构建了从“水里”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防范网络,定期联合开展“查湖区、查岸线、查捕捞、查运输、查经营”行动,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全省共开展执法巡查50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0万人次,查处案件2336起。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共同建设实施禁捕水域“网格化”管控,结合河(湖)长制度,划定网格212个,设立网格长2236人,多部门在全省禁捕水域联合开展“清江清湖”“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坚持“水面巡、岸线防、路上堵、市场查”,及时发现问题,从重、从快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活动。2021年全省各级渔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12.8万人次,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124艘,查处违规案件626起,涉案人员838人。

安徽马鞍山市重点构建了“人防+技防”“专业队伍+社会共治”“水上巡查+岸上整治”“联合执法+交流共建”四个结合的禁渔机制,对偷捕行为零容忍。2021年以来,全市共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14件,查处涉案人员89名,查获涉案渔获物180千克,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72艘,清理违规网具319顶,加强对全市渔具经营店的全面摸排和规范管理。

“长江禁渔成绩来之不易。但随着禁捕工作的持续推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而出现,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尚不稳定,执法监管能力基础薄弱、非法捕捞呈现新变化等。”马毅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制定出台长江禁捕工作的长效性政策文件,加快修订渔业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各地创造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尽可能满足退捕渔民就近就业需求;继续与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打击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执法监管长效协作机制。

长江十年禁渔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马毅强调,未来要开展常态化监测与评估,用好保护区政策手段,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评估和管理控制外来水生物种。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渔文化保护的指导性意见,防止十年禁渔导致长江渔文化灭失。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出台的专项实施方案,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要深刻认识长江禁渔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思路,依法依规扎实推进,持续强化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抓实抓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保护好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坚定不移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

猜你喜欢

转产渔政水生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江苏省首艘内陆湖泊100吨级渔政船在 高宝邵伯湖首航
我国生猪养殖户转产仍有巨大阻力
黑龙江四艘渔政船建成下水投入使用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跟我进城的兄弟
PET装置在线转产中过渡时间与过渡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