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在这幽暗坟墓里》的音乐分析及情感表达

2022-03-02万帅朱琳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坟墓艺术歌曲

万帅 朱琳

摘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先驱。艺术歌曲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所占比重虽不大,但也是其伟大艺术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贝多芬艺术歌曲《在这幽暗的坟墓里》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其曲式和情感表达,彰显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及其艺术歌曲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对该艺术遗产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科学性研究和传承。

关键词:贝多芬  艺术歌曲  坟墓  音乐分析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059-03

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物。19世纪初,艺术歌曲作为最具浪漫主义精神与气质的音乐表现形式,其伴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应运而生。19世纪对浪漫主义音乐和艺术歌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已发展成熟,而艺术歌曲也形成了自身明确的审美理念与艺术规格,并为此后歌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艺术歌曲这一声乐艺术表现形式,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的本质属性与音乐特征就成为必须深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艺术歌曲《在这幽暗的坟墓里》为例,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唱分析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一、贝多芬简介及艺术歌曲《在这幽暗的坟墓里》创作背景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先驱者与开拓者。他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出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命运多舛,没有建立家庭。英年就患有耳疾。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自暴自弃,仍然坚持“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文字和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影响,有鲜明的个性,相比他们的前辈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艺术财富。

艺术歌曲是一种典型的诗歌和音乐结合的题材,以键盘乐器为伴奏。艺术歌曲有很强的抒发性和室内乐特点,以简洁而富有变化的形式把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这一音乐作品因为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题材结构、表现方式和风格特点,成为许多作曲家热衷创作的音乐体裁之一。

贝多芬的这首《在这幽暗的坟墓里》是以德国诗人卡尔帕尼(Gius Carpani)的诗为歌词的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1807年,1808年发表。这首作品创作于贝多芬的作品成熟期,这个时期的贝多芬艺术歌曲不仅仅是对爱情、内心情感、生活的写照,还有对一些神灵、死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更加深刻清晰的表现了贝多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该作品用第一人称来表现一个在爱情破灭之后,感情失落痛苦的人物形象。当时的贝多芬也正是处于渴望纯洁爱情但又几度破灭,再加儿疾不断折磨他的身体,从精神到肉体双重痛苦的时刻,所以创作出这样一首表现情感、爱情的歌曲,也说明歌曲中第一人称的“我”是自己当时情感与内心的真实表达。

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 (如图所示)

(二)调式和声分析

1.前奏

第一二小节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古典功能和声的逻辑框架 I—IV—II—V—I,采用位和弦的和声连接法,音乐整体非常平静,这两小节在和声中预示着a乐句的和声进行,旋律声部采用bE—F—bE的二度环绕进行,预示着贝多芬这首歌曲的主题将是二度音程位基本细胞。

2.A乐段

a乐句:

这一个乐句和声完全与小前奏相同,但是和声的节奏变宽了,低音声部变为八度平行,整体扩展了一个八度,因此力度相对会渐强,其次由于泛音的作用影响,音响的厚度会更加丰满。

旋律分析:开始出bE—bA,纯四度的跳进似乎是新的曲调,但是瞬间回到了bE,接着又出现了F,紧接着上行G—bA-B—bA。其实质是二度音阶上行,结尾回落,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情绪的起伏。

a1乐句:

第二乐句旋律方面采用第一乐句的主题开始,最特殊的是节奏变化,十六分附点加三十二分音符,将音乐的张力瞬间提升,因此出现了f力度,接着后面出现了持续性质的V级音bE。音乐核心分因素在于和声的变化,I—V2/IV-IV6-b3VII56/V-K46-V7-I离调技术的运用以及重属变和弦的运用使得音乐发生了变化,低声部的半音化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远远强于第一乐句的和声张力,第10小节之后为持续的V级音,几乎为三小节(有一个弱拍的F),因此音乐从戏剧性的强力度转为了柔和力度。

3.B乐段

(1)调性:

E大调,是主调bA大调的bVI级,为非常远关系的转调,因此调性色彩发生了变化。接着转入了f小调,但是并没有主和弦出现,而是f小调的V级和弦,采用这种开放性的手法是为了更好的接入bA大调,其意义在于对A1乐段的再現做了调性准备。

(2)音乐材料:

音乐实质并没有的新的音乐素材出现,这是一个派生性中部,音乐素材实质上是A乐段主题采用音程扩展的手法得来的,紧接着第二乐句同样采用了长音持续的手法,音乐在静态中动荡不安。

(3)节奏:

最重要的是钢琴伴奏的变化,整体采用的是震音式的手法,这样的节奏与A乐段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的戏剧性加强了。

(4)和声方面:

持续音的手法,加入了半音化的进行。

4.A1乐段:

需要注意是相对A乐段,A1乐段进行了扩充,音乐逐步平行下来,最后结束了全曲。

三、钢琴伴奏分析

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必须注意其伴奏部分的艺术表现力,钢琴伴奏不仅是歌声部分的和声和节奏的烘托,也是表现歌曲人物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歌曲演唱者音乐内容的扩展与歌唱情感的碰撞。因此,钢琴在弹奏时不仅仅是谱面上作曲家所标记的音乐术语那么简单,一定要注意同演唱者一样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歌唱的气息、伴奏的呼吸等都是重要的部分。钢琴伴奏弹第一个音就得抓住那个意境,并且速度、力度、连贯等问题都得非常注意,所以如果钢琴伴奏在拿到乐谱前不去分析这首作品,不去了解这首作品及贝多芬作品特点的话,那是很难将这首作品他的韵味直接演奏出来的。

钢琴伴奏拿到谱子时首先应掌握作品的速度,(第1至第4小节)Lento译为中文是“慢板”的意思,具体所要求的速度是每分钟60~66拍,谱面上在第1小节标有“p”(piano)这个基本力度术语,它的意思是弱,此时就不能弹响,具体要求为四分之一触键最好,在第一小节第二个和旋到第二小节时出,< >的标记意思是(Crescendo poi diminuendo),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渐强后渐弱。在第二小節的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进入演唱部分,同样也看到了“p”(piano),因此演唱者要缓慢的弱进,相对应的钢琴伴奏刚好要弱下来,给歌唱者一个气口进入演唱,也是钢琴伴奏和演唱的相呼应;第三到第四小节演唱部分的谱面上同样也是< >的标记(Crescendo poi diminuendo),因此在表现这首作品时,对演唱和钢琴伴奏的演奏和相互配合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在这首作品中像这样的“< >”的音乐标记有很多处,可以说贯穿整首作品。对于演唱者来说,其更需要很好的气息控制,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应该首先做到谱中要求的速度、力度。钢琴伴奏在表现谱中所要求的速度、力度变化的同时仍要记住要做到“legato”,例如:在开始的第一至第二小节简单的四个和弦要做出从 弱—渐强—渐弱。

从第十二小节钢琴伴奏的主和弦和一连串由主音组成的三十二音符的出现,从A段的降A大调转到B段的E大调,转调的出现也使钢琴伴奏发生了变化,由A段的柱式伴奏转为密集紧凑的伴奏形式(第12小节)。

从第13小节转入E大调,在转调后的B段中,钢琴伴奏音区在低音部分以震音的手法演奏,一直到第20小节B段的结束。这种调性的突然转换和钢琴伴奏的突然变化正是为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服务;创作出的音乐场景与歌词中黑暗、虚伪、骨灰、等阴沉的景象相一致,同样也体现出贝多芬在音乐上追求情感和戏剧性的创作特点(13至20小节)。

从第22小节转回主调降A大调,同A段一样的旋律重复出现,在33小节时与A段有所不同,扩大四小节,歌词中演唱到“负情人,负情人哪!”此处要注意演唱者应跟随钢琴伴奏的步伐,演唱状态不能松懈,感情不能松懈,直至钢琴落在最后一个音符上,最终完满的结束整首作品(32至37小节)。

四、对演唱的分析

在笔者学习这首作品时,首先要通览谱面,音乐术语和音乐记号是直观的,且必须是要第一个注意到的地方,如作品一开始的lento慢板以及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渐弱坚强记号,都是在学习及演唱这首作品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这对自身演唱气息的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还需要注意与钢琴伴奏的结合,钢琴伴奏的呼吸引导演唱的进入,气息对情感强弱的表达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细节,这也是如何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关键所在。当然不仅仅是先要掌握谱面上的音乐术语、旋律等,更主要的是将歌词熟读,并准确知道每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以上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就会是一个更加细致的工作,即将歌词与节奏准确得合在一起再进行熟读,心中知道对应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这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而且只有这一步做得准确,歌词的声调读得准确,歌词与节奏处理得正确,才会使演唱效果更好,如12到13小节钢琴伴奏连续的32分音符和弦的连音后演唱歌词“La-scia che lom-bre i gnu de”,这句歌词如果在不熟悉钢琴伴奏和整首作品节奏的情况下是很难衔接上的,这要求自己必须非常熟悉钢琴伴奏的旋律、节奏,从而更好地把握整首作品的节拍和节奏,在之前的步骤做的得心应手,心中有数的时候,就要将旋律加上了,将这些都处理好的时候,就要开始处理情感。

情感是艺术歌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将情感处理得恰到好处,才能将作品所要求的意境正确表达出来。因此,在演唱时就要想清楚每段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情境。正如歌词大意(A段歌词“在这幽暗的坟墓里,让我静静长眠,负心人哪,在我生前你应该想念我,想念我!”),演唱者在情感表现时应该是缓慢渐进的抒发。到(B段歌词“让我的心静静地在这黑暗中安息。你别再用你那虚伪的眼泪来沾湿我的骨灰。”)B段时,随着出现转调,音乐情绪也发生了变化,情绪也由A段的推动达到了高潮。再回到A段时:(A段歌词“在这幽暗的坟墓里,让我静静长眠,负心人哪,在我生前你应该想念我,想念我!负情人,负情人哪!”)这段内心独白的陈述宣泄深深表达出贝多芬的内心情感,深刻表达出作曲家在那个环境、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演唱时就要以作曲家为第一视角,表达出作曲家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直至全曲结束!

五、结语

与贝多芬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创作相比,虽然他的艺术歌曲影响力相对较弱,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其艺术歌曲创作价值的理由。如柴科夫斯基所说,“音乐具有更加无比强大的手段和细致的语言去表现千百种不同的内心情绪因素。”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创作将个人对自然、对爱情、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跃动的音符里,通过多种多样的旋律发展手法、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的创造性运用,升华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展露出一个时代的人文品格。因此说,作为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集大成者,贝多芬以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韧品格,以契合时代的求新突变精神,以形式多样、赏心悦耳的音乐作品,将音乐创作推向了一个时代的至高点,树立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一座高峰,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先河。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格克著.贝多芬[M].严宝瑜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周文楠.贝多芬爱情艺术歌曲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4]陈进.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2).

[5]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初探[J].世纪桥,2007(04).

[6]姚尚新.欧洲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04).

[7]赵静,陈蓓.欧洲艺术歌曲概论[J].音乐创作,2011(06).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坟墓艺术歌曲
皇帝的坟墓何时开始叫“陵”
祭奠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白色的坟墓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