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高考高频主题素材之“新青年·新格局”

2022-03-02王淦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吴杰航天员格局

王淦生

主题解读

今天的青年一代,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最为重要的一代,青年应当在道义上立足,有全新的格局,从“小我”中解放出来,谋大事,成大业。青年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目标,努力摒弃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庸俗实用主义的纠缠,以国家强、天下利和民族兴为重,心念苍生,志存高远,与国家同发展。

核心语汇:志存高远以国为先;摒弃小我谋大事业;站大平台创大业绩;国家个人共求发展……

高考链接

“新青年·新格局”是一个高考热点话题,近年来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屡有出现。如2021年全国甲卷要求考生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2021年全国乙卷要求考生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谈理想追求的文章,2021年北京卷要求以“论生逢其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20年全国Ⅱ卷要求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完成一篇演讲稿,2020年北京卷要求考生思考“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的含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等等——这些都说明“新青年·新格局”这一话题值得重视。

主旨分析

一、时代青年应当志存高远,走出小我成就伟大事业。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每一个青年只有顺应这个时代,走出“小我”,放眼世界,以天下为己任,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成就伟大的事业,也才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志当存高远”,古人尚且明了这一点,何况新时代的青年?格局大,成就才大!

可选立意

时代青年应当有大格局,走出小我成就卓越事业;

时代青年必须开阔视野,做好人生定位铸就辉煌;

狭隘功利庸俗无缘进步,开放合作奉献方能成功。

二、时代呼唤有格局的青年,胸襟大眼界宽善抓机遇。

今天,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作为祖国建設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广大青年必须胸怀大,眼界宽,能牢牢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这是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

可选立意

国家发展需要优质人才,要有格局有理想有智慧;

青年格局决定国家格局,国家发展决定青年发展;

个人须服从国家的需要,造就国家与个人的双赢。

三、青年格局要大志向要高,又要不避平凡耐得寂寞。

青年人要志存高远目光远大,但这并非事事求“大”,求“耀眼”,求“走红”,比如从事科研,我们必须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选择职业,愿意去最艰苦、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不避平凡耐得寂寞恰恰是一个人大格局的体现。耐得寂寞清苦定能创造辉煌!

可选立意

青年要有大格局高志向,又要不避平凡耐得寂寞;

志向远大格局宏大的人,更能百折不挠挫而弥坚;

大格局并不是盲目冒进,而是扎扎实实探索前行。

素材推荐

名言素材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习近平)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而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梁启超)

认知受限,视野就受限;视野受限,境界就受限;境界受限,格局就受限;格局受限,人生就受限。(易木)

当代青年面对新时代的人生方程式,如何求解自我成长的最佳答案,如何圆满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就在于你有怎样的格局,如何看待这个时代,如何顺应这个时代,如何把握这个时代。是“躲进小楼成一统”“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努力付出,不同的顺势求变,带来的将是不同的人生际遇,实现的将是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摘自《中国青年报》)

热点素材

吴杰:“备份航天员”

最近,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讲述了一个“备份航天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吴杰,是中国首批参与航天训练的航天员。他从军三十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二十余年,始终坚守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吴杰很荣幸被选为第一代航天员,神五他和杨利伟同时待选,结果杨利伟首飞。神六备份,吴杰和其他航天员被送到俄罗斯训练出舱,结果以零点几分之差与神六失之交臂。神七来了,六位航天员中,他成了年龄最大的“新人”。神七再备份,他因年龄太大,退出现役。作为一名航天员,一次次接受祖国挑选,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即便如此,他每次都是重新出发,时刻准备着,毫不懈怠。以吴杰为代表的航天人还有很多,他们自己的飞天梦虽然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梦越来越近。而这种“挫而弥坚”的精神展现出的也正是中国航天人的大格局、大胸怀。

适用主题:永远服从祖国需要;甘当绿叶陪衬鲜花;心愿难遂挫而弥坚;坚守初心……

经典素材

一代代投身北大荒建设的年轻人的“大格局”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代代北大荒人前赴后继,把劳动和热情浇灌在这片黑土地上。1947年,为响应党的号召,一批解放军战士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唤醒了沉睡的荒原。

在北大荒的发展中,许多青年主动来到这里奉献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员、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生刘岑就来到这里,发挥所学所长,试办国营农场,一待就是36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投身北大荒,组建女子拖拉机队,其形象出现在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激励了数亿国人;1955年,北京5名青年响应“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向组织递交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倡议书,首批60名垦荒队员随后抵达黑龙江萝北开荒……在“向荒原进军”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把青春留在了黑土地上,他们奉献精神的火炬长明不熄!

适用主题:青春与祖国同频共振;情怀与格局;让生命为祖国绽放……

拓展链接

这样的大学生励志榜样更动人

□王钟的

24岁轮椅女生“趴着学习”,拿到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失聪女孩儿依靠助听器考上清华博士,“听力过人”;清华贫困生在“树洞”发文,琐碎而朴实的记录刷屏出圈……近段时间,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几位身处逆境而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受到不少关注。很多网友在转发、点赞的同时,不仅被他们的经历深深打动,也感受到了激励自己前行的榜样力量。

这些故事的主角,因为身体的缺憾或家境的窘迫,在成长和竞争中只能凭借后天加倍努力。他们的经历在令人唏嘘的同时,也收获了大众的敬意。面对苦难,他们并没有执着于“诉苦”,也正是这种对生活不甘示弱的态度,让他们的奋斗经历显得格外闪耀。(选摘自《中国青年报》)

文本解读

角度一:在他们眼里,苦难不是博取同情的资本,而是促成自身成长的独特经历。正如轮椅女生陈苗苗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的这段话:“我将在今后的岁月里,以勇气、以热忱、以毅力、以努力去迎接更多的挑战,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哪怕是再大的难关,我也要想法设法跨过,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希望终有一日,我不再是微弱萤火,而是昭昭明月,照亮前行的道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风范,在这位女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角度二:尽管身处逆境,他们仍然努力寻求“不正常”中的“正常”。在失聪女孩儿江梦南的求学经历里,反复出现的就是“正常”二字——努力接受正常孩子接受的教育,努力适应正常的集体生活,和正常人一样轻松自如地骑自行车。陈苗苗拒绝学校准备的小床,用和同学一样的上课方式学习,哪怕长时间坐着更难受,她说:“我想尝试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自由。”

将心比心,这种普通人战胜困难的故事,更能给人贴近心灵的震撼。

角度三:尽管他们本身是弱势群体,但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坐享别人的帮助,而是在接受帮助后想方设法回馈社会,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那位清华贫困生在匿名自白中说,尽管上研究生以后生活依然窘迫,但通过兼职获得收入以后,他资助了4名家乡的孩子。不难预料,这样的青年成长起来,一定会用更大的力量回报社会,支持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成长。

面对命运的不公,有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有人甚至走上了报复社会的极端道路。这些大学生励志榜样的出现,再次让人们相信,堂堂正正做好自己的事,尽自己所能克服先天的不足,社会终会看到并回报个体的努力。

运用示例

几年前,一篇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曾经刷屏,和今天刷屏的励志榜样一样,那篇文章在当时也引起诸多讨论。当事人从自身坎坷经历出发,表达出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慷慨。我们应当认识到,需要赞美的并不是苦难和贫穷本身,而是他们顽强生长的精神,还有在困难大学生的故事背后,不断完善的制度兜底和公益帮扶,也是让他们走得更远、更稳的保障。正如“树洞”文章所言,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是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的重要力量。

在优渥的成长条件下,很多学生无从体会这些同龄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不管成长在怎样的家庭,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的成长总有波澜起伏,在励志榜样身上看到自强不息的坚定、厚德载物的从容,正是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得到的精神指引与情感力量。

(編辑:李跃  于智博)

猜你喜欢

吴杰航天员格局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How to keep healthy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Dry Grinding of Titanium Alloy Using Brazed Monolayer cBN Wheels Coated with Graphite Lubricant*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