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圆之道 育人之本

2022-03-01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学府路小学钟丽华

新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方圆情商笔者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学府路小学 钟丽华

一、“方圆之道”的内涵

1.方圆结合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

中国古代充满了各种“方圆之道”,比如古代的铜钱是“内方外圆”的,这当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蕴藏着古人关于处世为人的大智慧。

铜钱的外观为圆形,内部是一个方孔。从使用角度说,外圆可减少摩擦,便于流通携带;内方可一线贯通,便于穿绳子使之成串,秩序井然。再者,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象征钱可在天地间通用。以古人术数的思想,圆属金,方属土,土金相生,有保护金钱的寓意,使其流通不坏。古人也早已深悟“方圆”哲学中的禅机,告知后人:做人应当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上下通达,左右顺畅。

此外,中华文化讲求“以和为贵”“和谐”“融通”。方圆结合即有和谐之意,方与圆相互关联,彼此相辅相成,把铜钱做成内方外圆的形状,即先人追求“和”思想的具体现实表现。

2.“方圆之道”是为人处世的“规矩”

笔者所说“方圆之道”指的是做人要“内方外圆”。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这里“规”是指画圆的圆规,“矩”是画方的尺子。孟子认为圆规、曲尺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要理解方圆之道,首先要了解“规矩”。

“规”代表着男性的刚毅、正气,“矩”代表着女性的圆融、温和。《庄子》中说“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由此可见,在古代,规矩和方圆是密不可分的,“规矩”的寓意是象征着天下法度的严明准绳,以及儒家文化几千年来所提倡的“中庸”之道。而方圆之道的精髓也正是在于“中庸”。

因此,笔者认为笔者所理解的“方圆之道”中的“方”和“圆”与古代的“方”和“圆”是一脉相承的。“方”为做事原则,“圆”为处事方法,只有内心刚正,外表柔和,方外有圆,圆内有方,方圆合一,才能无往不胜。

“方圆之道”这一哲理自古至今都被视为生命之大道,是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

二、方圆之道是育人之本

方圆之道,对现实生活也很有启示。我们从新闻媒体中看到过各色各样的社会事件,骇人听闻的杀妻案、弑母案等,透过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性格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夫妻、亲子等关系交恶,使有的人为此丢掉性命,有的人因此锒铛入狱、众叛亲离。当然,这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那么从普遍意义来讲,未深谙“方圆之道”的话,在职场、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容易处处碰壁,常常感觉事事不顺。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后,处理各种关系游刃有余,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同时这也是社会稳定、国家安定的前提,那么就要采取“方圆之道”。

现在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将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有的老来新增二胎,很是珍爱,舍不得让孩子吃亏吃苦,虽然非常注重孩子的身体营养和学业成绩,但很多时候没有教授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渐渐地将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秉性。

这些孩子长大后,步入社会,很可能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和分享,做事屡战屡败,为人处事不懂分寸,要么“外圆内不方”,要么“内方外不圆”,甚至成为了戾气深重的“垃圾人”,对社会造成危害。又或者组建家庭后,在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缺乏正确的方式,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甚至发生家庭悲剧。

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有正确的三观,并且处事圆通,那么孩子的人生将会更加顺遂,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稳定。所以,培养“内方外圆”的人不仅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需要,是个体幸福的需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方圆之道是育人之本一点儿也不为过。

那我们怎样培养出既有一身正气,又能处事得当的人呢?

三、以“方圆之道”为幸福奠基的实践举措

在学校的德育课程中,关于“方”的内容已有很多,如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正确价值观的教育等,笔者不再赘述,以下笔者重点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圆”?

近年来新闻报道甚至就在身边就常有未成年人跳楼自杀的事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现在的孩子心理为什么如此脆弱?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当然是原因之一,那更深层的原因呢?

学生时代的学习压力也许确实大,那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就小吗?如此说来,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对孩子的要求和愿望恐怕已经不是成绩优秀、事业有成了,而是“好好地活着!”

如何能让孩子“好好地活着”?如何能让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圈”呢?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提高他们的情商,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挫折和变化。

到底怎样才算是情商高以及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呢?

情商,即EQ。情商高低更倾向于衡量一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大小,包括了独立性、同理心、责任心、自信心和自律等多方面。拥有高情商的人,能够很快摆脱负面情绪的干扰,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会感觉充满正能量,很舒服、很放松。而那些耍嘴皮子、总能占点小便宜的人,是为人处世的圆滑或者叫小聪明,跟真正的高情商不是一回事。如果这种圆滑或者小聪明做得过头了,就会“过犹不及”,还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与智商的培养不同,学校教育中还没有一套专门的课程体系去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的培养往往都是从与身边的人的互动交往中学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做到以下四个“学会”:

1.学会尊重

尊重,就是要做到“心中有他人”,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温情的人,而不是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人。

第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只有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才理解尊重的宝贵。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呢?笔者总结了两点:一是不要随便批评孩子。鼓励和夸奖不仅会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还会使孩子倍加自信。二是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不仅让孩子得到尊重,还能让孩子更有主见,主动思考问题。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关爱。家长自身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里有“大暖男”才能教出“小暖男”,有“大孝女”才可能培养出“小孝女”。

关爱和尊重要让孩子从身边做起,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由人类到万物。比如尊重要从尊重家人、尊重老师、尊重同桌、尊重同学做起,再向尊重为我们服务的门卫叔叔、保洁阿姨、公交司机、道路警察等延伸,再向陌生人、异国人,最后乃至每一个生命、万事万物延伸。尊重环境,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这也是一种尊重。

第三,要让孩子要做一个不影响别人的人。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外放音乐,不高声说话,未经同意不动用别人的东西,用过的物品要物归原处等。

2.学会沟通

有效沟通包括了“会听”和“会说”。

(1)会听。繁体字的“聽”由耳、王、十、四、一、心所组成,表明“听”需要眼到、口到、心到,要做到用眼看、用口说、用心记。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王在此处释为“玉”,只有耳朵带玉的人(尊贵的人)才是真正的听者,所以“听”这一项行为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尊为最高尚的品格。

我们要教育孩子,当别人在说话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尤其是对方在向你倾诉的时候,要学会用关注的眼神给对方鼓励,而不要眼神闪烁,或者一直盯着手机,给对方一种敷衍冷漠的感觉。

会听一方面是“听”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听”的效果,要能听懂。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会倾听,一般都是通过他(她)的眼神、表情等来进行判断。

(2)会说。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一种人,看起来不缺才华,不缺能力,品行也不错,但无论在在工作上、人际交往中,总会处处碰壁,百事不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他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

那如何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呢?一是锻炼说话时的精气神。这样表达的情绪才会饱满,富有感染力;二是学会精简内容,“话说多不如少”,只表达最有用的信息,使到对方愿意听;三是要真诚表达,不要因为自卑而说话唯唯诺诺。

(3)以微笑待人。有这样一句很流行的话,“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这是因为爱笑的人都有着非常好的人缘,每天带着正能量,像小太阳一样,照亮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孩子来说,积极面对人生的乐观心态就是父母可以给他们的最佳礼物。心理学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每天把笑容挂在脸上,孩子未来就不会离幸福太远。

为使孩子的性格乐观积极,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兴趣爱好来帮助孩子排解压力和调节情绪,如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研究显示,从事体育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疏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能够起到舒缓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曾听一位北师大教授说过,一个人在体艺方面有特长的话,会提高他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3.学会控制

(1)控制自己的情绪。美国很多中小学常常会在正规课程中加入一些冥想的练习,具体做法就是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静坐冥想有助于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还可以听一些放松音乐等,类似这些简便易行的放松技巧,孩子越早学会,越对他们未来抗压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作用。

(2)控场能力。笔者担任过教师招聘的评委,现场感受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才留下一个,堪比“淘金”。那这个“金”是怎么“淘”出来的呢?

大家听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吗?是现在比较流行一种的面试方式,就是一批应聘者围坐起来讨论同一个辩题,最后胜出的一定是那个能够控场的人,也就是那一颗剩下来的“金子”。可见,控场能力有多重要。

那我们怎么培养孩子的控场能力呢?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要鼓励孩子敢于交流、勇于表达;还要通过认真倾听提取对方的核心内容。适当地接住话题,肯定对方的同时,再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此,既尊重了对方,又能自然地把话题接过来为己所用,逐步控场。

(3)适应场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带他去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人,此时就要教他一些说话的技巧。

比如,到了长辈的家里,说话要谦和客气;与同龄人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可以自然灵活;在比较放松的场合说话可以风趣幽默,不必拘谨;在正式的场合,如宴席要稳重乖巧等。

另外,还要控制好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音量。比如在电梯等比较狭小的空间,应当禁言或轻语。在餐厅、候机室等公众场合要尽量小声说话等。

在笔者所在学校,每一个教室都张贴了一张“三级音量表”,提醒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要正确使用三级音量。一级音量(自己听得见),比如在默读课文的时候;二级音量(小组听得见),就是在讨论的时候旁边的人能听得见;三级音量(全班听得见),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让全班听得见。当然这个“三级音量表”不止用在课堂上,还可以拓展到在校园的公众场合,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作为参考。

4.学会沉默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是出自英国文豪托马斯·卡莱尔的名言。此时,大家是否已经下意识地想起了张国荣先生的那一首经典金曲《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有时候,面对是非难辨时,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让对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无法进入下一步的进攻,不战而败。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不要急于表达,学会慎言。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校期间的学习,还是长大后进入社会,一个人仅仅依靠一身方正之气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交友、爱情和生活中,都需要孩子掌握“方圆”的技巧和技能,就如笔者开头所述铜钱那样“内方外圆”,才能顺风顺水、无往不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笔者希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能学习和践行世事洞明的学问和人情练达的文章,也希望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能做好这个学问,能写好这篇文章,教育好孩子,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我们除了有责任,更应有爱心和耐心,让“方圆之道”首先内化于我们自己的心,外化于实际行动,用善和爱去感染和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全、品学兼优的完整人。

猜你喜欢

方圆情商笔者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低情商的6个原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