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篇小说阅读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2022-03-01王晓军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素养

王晓军

(河北省迁安市永兴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河北 迁安 06440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长篇小说的阅读是语文阅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语文阅读训练中及对语文素养的养成能够起到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因此,在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一定要对孩子长篇小说的阅读引起足够重视,让孩子在长篇小说阅读中汲取足够的知识营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推动孩子学习的全面进步。

1 长篇小说阅读宜从小读起

阅读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一环,让孩子爱上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阅读。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训练的最佳阶段是在小学,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与语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初中阶段学习较为紧张,时间不是那么充足,精力也不允许,高中阶段学习也是更为紧凑,学习任务更为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长篇小说的阅读;另外初高中阶段兴趣、习惯、观念、思维方式等已逐渐形成,爱读书与不爱读书的门槛也已悄然形成。“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阅读是最低门槛的高贵”,不爱阅读,不爱读书,可能连最低的门槛也不想迈入,或者想迈入而又难以迈入。没有感受到阅读甜头的孩子也难以感受阅读带来的缺失,不吃肉而不知肉味,甚至认为天生如此!这都是从小缺乏阅读带来的困惑。

客观来说小学自由时间相对充裕,所以小学阶段对长篇小说的阅读一定不要忽视。三四年级是阅读开始的最佳阶段,孩子的识字量已初步达到通顺阅读的要求,较为正式的作文训练刚刚开始,这个阶段也是由口语向书面语言较换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入手长篇小说阅读对孩子兴趣与习惯的养成、词汇的丰富、书面语言的感知、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形成与拓展、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美观的形成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除了一些推荐书目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海底两万里》、《聊斋志异》、《骆驼祥子》等,其他科普、历史、人物、革命等类的有益书目都可以推荐去看。而重点是要以“兴趣”为主,捡自已喜欢的书看,不逼迫,不强迫,用兴趣打开阅读的突破口。每年读三五个长篇有着比之其他任何说教不可比拟与估量的作用。甚至,这个阅读期可以推前到小学二年级下半年,虽然字认识还不太全,但只要能读通读懂,让孩子对长篇小说阅读引起关注,以阅读的兴趣先期占领孩子学习的阵地,引导孩子走上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道路。

2 阅读长篇小说“长处”之一:“穿越”

长篇小说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情节和结构,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所以优秀的长篇小说亦被称之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时代”,可能是古代、现代、当代,也可能是未来,长篇小说能够带你进行时空穿越,遨游于上下千年;“百科”, 包含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自然、医学、人文、信仰、战争、科技、机械等,长篇小说能够带你走进一个又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展现一幅又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了解一门又一门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学科门类。

小说的结构艺术就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小说反映生活,大千世界均在既定的时间与空间涵盖包容中。长篇小说的时空截取量较大,有足够的篇幅既能纵向展示生活的某一进程,又能用众多形象场面逼真地表现横向的生活剖面。长篇小说的时空转换为读者的思绪穿越现实生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知识、经验都是有限的,而生活却是无限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阅读者认识生活,既了解过去,又洞察末来。所谓“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历史上的“才子”“才”从何来?语文素养不单指语文文字本身的素养,还包括人的学识和经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对历史、世界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要有良好的行为举止,这都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人的学识和经验单薄,文字功底再厚,写作也犹如无源之水,无米之炊。长篇小说能够为你提供包罗万象的知识和见解,是知识获取和更新的源源不断的信息库。

3 阅读长篇小说“长处”之二:“想象”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就没有小说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对原文进行“释义”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把原文进行“还原”,在头脑中重新进行建构,需要“联想与想象”这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参与。联想和想象是从“原义”到“释义”之间的连接器,作品创作需要想象,阅读作品也需要想象。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而且由于读者个体的不同,这种“还原”存在着对作品形象、情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异变,也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同一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以及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感悟、体验和思维,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篇小说因为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多、情节曲折、生活场景变幻丰富等因素,阅读中就需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在小学生最开始阅读长篇小说时常常是幼稚的、单纯的甚至是魔幻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阅历与知识的丰富,想象力会日渐丰满,对原著的形象的建构与理解也越来越深刻。长篇小说由于其“长”,同一个人物、相同的场景等会反复出现,与此相联的想象也会不断反复地加强,对人物形象以及作品内涵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加强,从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锻炼。

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想象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不能形成有效阅读,没有想象就不能展开形象生动的写作。想象力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和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长篇小说的阅读过程也是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和锻炼的过程。

在小说阅读过程中,除了联想和想象之外,还存在逻辑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等意向活动,从而形成对作品真实、正确与完整的解析,所以说对长篇小说的阅读就是对人的思维的一个综合训练,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

4 阅读长篇小说“长处”之三:“摹仿”

“摹仿”是人的重要的学习能力,人的语言、行为举止等最开始就是从摹仿开始的,语文的作文训练也始于摹仿。有的中小学生习惯于摹仿刊登的、网上的优秀作文,这样的优秀作文因为其独一无二,所以摹仿下来常常可见抄袭的印记,摹仿来摹仿去也不见作文水平有多大进步。长篇小说阅读的优越性在于,因为其“长”,需要连续地持续不断地阅读,作品的叙事、情节、人物形象与对话、景色与情景描写、技巧方法等不断在头脑中锤打,无需用心去记,就会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印记可能持续很多年都不会忘记。

与短小的文章相比,长篇小说就象一条条长河,里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用材料。连续性的阅读可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些写作的基本技能如人物刻画、景色描写、遣词造句、表现方法等更加熟稔,学习更容易入门,入门后也更容易提高。不断的阅读也促进了语感的形成与提升,所以不用老师刻意的去教,写起来时就会头脑有“形”,笔下有话,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摹仿,是如何运用语言的摹仿,久之,就会找到写作的门道,形成自已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这也是倡导从小就要进行长篇小说阅读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5 阅读长篇小说“长处”之四:“情感”

有些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很头疼,害怕写作文,甚至惧之如虎狼,主要原因就是在情感上对语文学习热度不足,缺“读”少“爱”。语文阅读是培养语文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长篇小说阅读能让孩子爱上语文。长篇小说因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塑造,爱憎分明的情感蕴含、生动精妙的语言等能够使人乐读不疲。小说的魅力正在于此,它能让人爱上阅读,爱上读书,爱上语文。长篇小说阅读能够作为学习语文的敲门砖,能够帮助孩子较为轻松地越过语文学习与作文训练的门槛,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受益终生。

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体裁,有着文学作品共有的审美属性,即能够从情绪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或快适、或愉悦、或兴奋、或激昂、或愤怒……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深深地渗透着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通过对真善美的描写与假恶丑的揭露,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与真理的热爱与追求。所以优秀的长篇小说能够使引导读者积极向善,丰富人的情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知善恶、辨美丑,正三观,潜移默化地陶养人的情感,从而成为一个情感健全的人,提升人的涵养与气质。

长篇小说由于内涵与情感的丰富性,能够使人情感体验更全面、更深刻、回忆也更悠远绵长。从小就在头脑中刻有几本“有烙印”的书,这几本书就如建房子时打下的地基,能为人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6 阅读长篇小说“长处”之五:“思考”

长篇小说阅读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有积累,才会有收获,才会有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从而提高人生的高度。

阅读积累要做到“有时”与“有量”。“有时”就是要有时间去读,长篇小说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从小读到老。要做到长期读、随时读,利用闲暇时间、零碎时间,有时也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语文的课上学习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更多是要利用课外时间,不分场合地域,随时捧出一本书来。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当作一种享受,把它当作充实生活、净化灵魂的一种休闲方式。

“有量”是指要有阅读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最低不少于150万字,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260万字。长篇小说阅读量初中重于小学,这是与心智发育、认知水平、学习要求等同步的。小学学段的阅读侧重于“吸引”、“启蒙”与“养成”,初中学段侧重于广泛的积累,厚积而薄发,从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

“有量”也要求“有质”。拒绝各种虚幻的、暴力的、迷情的等各种不健康的书目及阅读方式。摈弃手机、电脑游戏等电子产品,电子阅读也不推荐,少进行网络碎片化阅读,因为电子阅读达不到深度阅读状态,纸质的小说可以反复翻阅,能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多读一些现实主义、历史的、革命的、科幻的、优秀的浪漫主义等题材作品,中外名著、名篇佳作等都要广泛涉猎。优秀的武打小说可以作为阅读的兴趣切入,但绝不可沉迷。找自已喜欢的题材、作家作品,不沉迷于网络,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温度,走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读书意境,舍弃虚伪、空虚与浮躁,拥有踏实、从容与希望,品茶一般品出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阅读可以触发思考,无论是绘本阅读、寓言、故事、童话、科幻、诗词,还是小说长短篇,都可以引发相关的思考。而读长篇的意义在于,它的思考是更为厚重的、深沉的,对于心灵的触动是更为长远与震撼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在阅读中,读者似乎能够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的思想神交,感悟蕴含的哲理与思想,探秘时代的历史辙印,体察人间的正义、邪恶、贫穷、残暴、崇高、公正等社会问题,激发对人性的探讨、人生的思索。而学会思考,是人学习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古语云:思则睿,睿则圣。善思者得章法,善悟者得学问,善谋者得天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思维才能生根发芽,人生才会开启更广阔的天地。

阅读益处多多,而阅读的主要驱动力是兴趣,没有兴趣的阅读是徒劳的、枯燥的、没有成效的。长篇小说便可以作为语文阅读兴趣的引擎,一经发动,便可以一跃长空,遨游千里,起飞虽然艰难,积累虽然缓慢,但飞翔却是长远,终点却是高端!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素养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