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及思考

2022-02-28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文惠

内江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内江产教职业院校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文惠

2022年5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的修订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基于内江市职业教育的现状,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内江产业发展现况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产教融合的下步发展思路。

近年来,内江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的部署安排,瞄准“打造成渝发展主轴教育高地”、培育“学在内江”教育品牌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内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在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

1 内江市职业教育总体情况

内江市共有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3所(其中省级双高培育学校1所)、成人高校1所、中职学校(含技工校)17所,全日制在校学生7.60万人(本科1.90万人、高职2.20万人、中职3.50万人),非全日制在校学生2.48万人,高校和中职学校共有专任教师0.36万名。

目前全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48个,建成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畜牧兽医、生态旅游、财经商贸、建筑工程技术、数字媒体、健康管理、学前教育、中医康复技术、助产护理等专业群。中职学校开设12个专业大类共40个专业,布点数较多的有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中医康复保健、电子商务等3个专业正在建设省级示范专业。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内江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十三五”以来,共投入103亿元,建成内江师院新校区、内江职院、川南幼专、内江卫健院等职业院校。统筹两类高中协调发展,2020、2021年全市户籍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占比分别达46.37%和46.46%,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贯通培养体系,不断扩宽职校学生学业技术技能提升和就业通道。内江职院成功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培育学校,3所中职学校成功入选省级“三名工程”建设项目,5所省级中职“双示范”建设项目圆满收官。

2 产教融合的现状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有一定匹配。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紧贴内江产业需求,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对接本地企业岗位需求,教师技术服务与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围绕先进制造业,开设有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数字媒体、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围绕现代农业,开设生物技术、水产养殖、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开设生态旅游、财经商贸、健康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

(2)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实施引企入校、办学入园、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四大工程”,已与市内外36个产业园区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54个。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与优质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就业岗位3.3万个。近年来,丝路·内江职业教育集团、川南幼教集团、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产教联盟等,为社会培养近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内江职院、威远职校、资中职校等招引内江市双安驾校、内江励强汽车维修连锁店、四川科利之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资中县蜀川汽修等企业到校开办“校中厂”。内江职院与金鸿曲轴、明泰微电子共建产业学院,已在部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内江职院《“聚焦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产业增值赋能”学徒制模式改革的创新实践》被评为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3)职业技能培训助推了企业发展。通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就业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内江市累计开展各类综合性培训14.24万人次,城乡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其中扶贫培训1.33万人次,就业技能培训5.7万人次,创业培训2.77万人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0.74万人次。培养初级工1.29万人,中级工0.59万人,高级工0.45万人,技师(含高级技师)0.1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奠定了基础,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后续活力。

3 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围绕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按照国务院《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分析内江实际,还存在以下问题。

(1)欠账较多,办学条件亟待改善。3所公办高职院校,占地面积无一所超过1000亩,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不足12m2,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14m2),更低于全省16.93m2水平;高职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300元,低于全省9208元平均水平。17所中职学校占地均在100亩以下,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堪忧,公办学校大多超负荷运转。全市初中毕业生人数每年4万多人,按普职比大体相当,中职学位缺口数每年在5000左右。目前市中区、东兴区无1所公办中职学校。全市10所民办中职学校都是租用场地办学,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办学规模在1200人以下的“空、小、散、弱”中职学校就有9所。

(2)校热企冷,产教融合机制有待完善。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一定程度存在脱离产业需求自说自话、闭门造车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处于一头热、两张皮、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一些制约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得到破解,双方合作的制度基础不牢,互利程度不深,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利益得不到财政、税收等的有效保障,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足,校企合作“作而不合”、产教融合“合而不融”的情况比较普遍。

(3)契合不够,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有待紧密。职业院校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精准办学、主动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意识不够,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中职专业设置与全市主导产业基本匹配,但以服务二、三产业为主。高职专业设置,川南幼专、卫生健康职院的专业设置基本面向社会事业,与产业关联度较小,仅有内江职院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密切度高,但也存在招生专业还未完全覆盖我市“5+5+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的情况。

(4)流通不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优、专业化程度不高、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的问题。中高职院校按生师比要求,教师数量均有较大缺口,“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仅为27.83%,距离5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另一方面,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存在诸多障碍,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与高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4 产教融合的下一步思考

(1)推动职业院校向产业园区聚集。围绕“十四五”时期打造成渝发展主轴职教高地目标,把我市建设为成渝人力资源培育中心,按照“市统筹、进园区、扩规模、强专业”的工作思路,在内江高新区科创园区周边完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二期建设,布点内江医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在内江经开区中国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周边布点内江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及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建设;隆昌市、资中县、威远县、市中区、东兴区可将中职学校改、扩建规划至各区域的工业园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等各类上级资金撬动作用,有力推进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甜城·成渝”地区公共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项目的建设。

(2)探索“产教融合”链条式培育。坚持市场导向,探索“产教融合”链条式培育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5+5+5”现代产业体系谋篇布局,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重点,牢固树立“校地共生”理念,人才培养要精准对接本地企业岗位需求,教师技术服务要与企业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直通车。

(3)建立统筹联动机制。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功能,制定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毕业生留内发展、校企合作企业税收优惠”等文件政策。教育、人社、经信、商务等部门定期召开职业院校与企业岗位对接会,加强互动交流,建立企业、院校信息融通、资源共享平台和定期交流机制。定期发布供给和需求台账信息,实时更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举办专场招聘会,加强岗位需求对接,提升用工服务水平。用好政策,作好引导工作,将更多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加大职业教育保障力度。加大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度,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新增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力度,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改革教师招聘考核机制,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兼职教师自主聘任,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内江产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