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开设“体育特色”课程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2-02-28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薛建新张锦

内江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课

◇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 薛建新 张锦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目前医学院校开展“特色体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研究表明从当前医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医护人员的健康现状以及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就业现状,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完善专业学科体系,重视对学生体育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融合,使“终身体育思想”践行于职业始终。

医学院校相对于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担当起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掌握较为全面的体育锻炼和身体保健的知识,还要将体育知识与医学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开出适当的医学处方,并具备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科学的康复运动和健身锻炼的能力,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区别于普通高校所具有的特色体育教育,是属于医学生“特色体育”的范畴。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强化“体医结合”,将体育与医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体育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的作用。丰富体育的内涵,扩大体育的外延,培养学生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能力。

1 医学院校的培养方针

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准职业”者,清楚地认识到医疗体育保健在预防和控制为主,治疗为辅的医学发展目标的今天,拓宽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特色体育”,掌握体育及医疗知识,对自身和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医务服务与监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开展具有职业特色和实践性、实用性的“特色体育”课程,既是改善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又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1]。

2 医护人员职业特征

2.1 医生的职业特点

我国的医护人员是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长期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下的职业。有研究显示:有85.8%的临床医生主观感受到工作压力很大,超过3/4的医务人员对工作压力有强烈的认识。部分医务人员工作任务极其繁重,长期处于24小时值班状态,随时处理紧急突发病例,睡眠饮食不规律,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上述一切都会给医生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承担较大的社会风险和医疗责任,医院缺少相关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医患关系的普遍紧张、过多的付出和高负荷的工作,造成医生群体成为职业倦怠现象的易发人群[2]。

2.2 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

医护人员主要是长期从事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所引起的职业伤害。我们可以将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分为三类:亚健康状态、工作相关性损伤、工作相关性疾病。对于亚健康的人群,通过有效的体育保健锻炼和健康指导就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发生相关性损伤时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患者通过科学的护理和药物治疗恢复健康,在护理病人期间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打针、吃药、输液、换床单、消毒、身体按摩以及运送病人等,长期的工作会导致肩、肘、腕、腰、膝等部位的关节损伤;发生相关性疾病,医院管理层应当对受伤害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伤害补偿,避免伤害扩大,使受害损失降到最低。

3 开设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

在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未来学生各专业的职业工作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应医学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课外活动,在提高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职业体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备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将肩负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责任。开展“特色体育课程”能够摆脱学校体育的相关“束缚”,通过特殊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适应将来职业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仅可以预防职业病的出现,而且对心理健康、受挫能力、不良情绪的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改善医护人员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4 开设特色体育课程的受制因素

4.1 对“特色体育”课程的认知度偏低

随着体育教学的观念的更新,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认为体育课是在“安全第一”的条件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无奈的选择,这种现象造成医学生喜欢体育而厌恶上体育课的结果。我国开设适应性体育是相对于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的体质弱势群体,而在医学院校则没有开设对应于“医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适应性体育课程。有研究显示,目前医学院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将“体育与医学”相互渗透进行教学的否定回答为77.5%。医学院校开设的体育课只是在确保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体育和医疗相互渗透的体育教学改革,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将体育技能教学和医学专业特点融合起来,不仅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和防病治病的能力,而且具备利用所学知识指导他人提高健康水平,切实培养学生“双处方”(运动处方、医学处方)的能力,更好的促进“特色体育”的开展实施[3]。

4.2 缺乏职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医学院校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主导为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注重教而不注重学,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模式。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次练习;②选项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形式。选项式教学忽略了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对选项内容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③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觉结合为基础,学校场馆为依托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体育文化素养,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3]。

4.3 体育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我国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基本以四个教学模块为主:大学体育文化、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必修课和体育选项课。大学体育文化将以“体育人文”和“体育基础知识”为主,结合篮球、排球、足球的规则,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锻炼常识和项目知识。体质健康测试则是以国家教育部2014年最新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展开的身体素质测试[1];相对于必修课,根据每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包括田径、健美操、太极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兴趣,体育选项课的具体内容以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为主。就上述而言,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对医学院培养学生的所需的技能缺少认同感,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教学内容没有将体育与医学生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体育课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4.4 体育教师整体能力偏低

体育教师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依赖和发展的核心,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同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关,而且和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较高[2],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不仅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兴趣,还要结合临床、护理、口腔等专业劳动特点安排场地器材,通过开创性的课程内容设置提高学生在上肢及腰腹、应急能力、手的灵敏性、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专门素质培养;其次,教师队伍需趋于年轻化。在职称和年龄结构方面,医学院校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少,青年教师多集中在讲师和助教的层次,且接受和掌握新生的教学方法,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群体,是改变医学院校现有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力军。医学院校的决策者不应忽视青年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融合与创新。

4.5 硬件设施的配套落后教学

体育硬件设施是指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各种场地、建筑物和固定设施等,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是能否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是医学院校以“体医结合”为主导思想开展“特色体育”的基础。由于各类院校专业的不同和教育思想的差异,医学类院校相对于普通类的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而言有不小的差距。

5 “特色体育”在医学院校的发展策略

结合目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和办学特色,开展“特色体育”课程是体育和医学更深层次的融合,重视学生体育与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体育更好的服务于医学,造福于社会,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分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核心教育观念,提高医学生“双处方”能力,将体育和医学渗透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当中。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适合本院校的授课形式,把普通授课式教学、选项式教学、俱乐部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前提,以同类专业为基础,将“基础课+选项课”结合起来,开设实用性体育必选课(专业实训课),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课教育。

(3)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方向考虑,根据医务工作者实际需要出发,以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依照学生专业的差异和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设置切实可行的医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力量、应变能力以及各部位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等,通过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来提高适应于职业劳动的专项素质。

(4)医学院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应积极更新体育教观念,改变只重视发展医学专业而忽视体育和医学的交叉互助的教育观念;学校加大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以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物的后勤保障,确保“特色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5)依据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在现有培养措施的基础上,有组织的对体育教师开展相关医学知识和体育教学培训,并请专家和优秀教师实地指导。

(6)加大对体育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特色体育”课程所需的场地设施、器材等,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对“特色体育”教材的编写,并对相关人员给予奖励。

(7)结合院校的实际教学状况酌情延长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期限,在时间上尽量保障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对学生掌握“特色体育”有积极地作用。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既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又使医务人员不能适应于当前职业劳动的工作强度。医学院校是直接为社会输送医务工作人员的主要阵地,学校体育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是能否改善目前医护人员“高危职业”现状的关键。从当前医学院校的发展趋势和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专业差异并结合实际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职业适应性体育”的教学内容,通过特殊的教学途径提高医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缩短对职业适应的周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培养医务人员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统”,真正改善医务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体育课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体育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