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2022-02-28刘垚汉中市中心医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文/刘垚(汉中市中心医院)

固定资产作为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运行活动的主要保障物资,在公立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高价值、强专业的特点。固定资产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资源配置、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存在较大影响。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除了强化社会效益,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与管理。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现阶段公立医院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及作用

(一)固定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应相应的管理部分,其职能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根据医院发展,遵循上级和财政部门的指示,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核制定详细、行之有效的制度。第二,负责医院资产购置、清查、盘点等环节的记录和跟踪,维护日常管理,统计报告等整理工作。第三,对需要出借、出租、处置固定资产的环节进行及时申报登记。第四,对闲置资产的整合运作,加强闲置资产的使用频率,推进资产利用率。第五,查清固定资产工作的疏漏,及时汇报相关负责人,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运营。

(二)管理作用

1.有助于强化医院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与公立医院的其他管理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强调建立现代医院的管理体制需求下,公立医院加强基础管理,注重固定资产合理分配与利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医院的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中,资产管理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是否规范,都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2.有利于提升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

脚踏实地地推进医院资产配置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医院进行高质量、高效率、高回报的医疗活动。固定资产管理核心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重视经济效益一体化机制,在进行固定资产进出管理中,要协调各环节的统一,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充分保障固定资产合理进出,才能在资源利用上进行合理配置,加大固定资产服务效率,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频率。

3.和预算管理相协调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资产使用年限、在用资产的价值、资产年增长或减少率、资产报废清单、资产购置数据等。这些资产管理数据都是进行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考虑到的实际因素。通过建立数据互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将预算管理嵌入固定资产管理中,实现管理的有效衔接,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4.为医院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医院的经营、基建、财务、信息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好的医疗服务离不开设备的支持。基于新医改下公立医院逐渐入不敷出的现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盘活固定资产,能够为医院高层提供更为详细、准确的固定资产信息,为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

二、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采购规划不够合理

1.购置前期论证不到位

首先,公立医院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忽略了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和超支问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公立医院开始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但由于管理架构不合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过于简单化,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实际功能。部分医院未将预算和未来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目标相关联,只考虑资产的需求,不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利用率、成本效益等因素,对固定资产进行无预期的盲目投资,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或是重复采购。其次,在进行资产认购之前,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理论上医院在采购大型设备时,首先要由专家指导进行可行性分析,然而事实上,多数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对资金是否充足、技术人员是否到位、房屋是否符合设备标准、是否有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等方面的论证并不充分。建设项目的经济价值、能否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回报率等问题未得到定量的分析,投资可行性研究缺乏参考价值,从而导致医院管理者决策失误。最后,固定资产的分配标准不一致。多数公立医院缺乏清晰的配置标准,特别是在通用设备、电器家具、房屋面积等方面,未充分考虑配置的合理性,存在配置过多的问题。此外,专业医疗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采购,大多数医疗设备价值高,专业性强,如果缺乏专业人士的帮助,无法判断医疗器材是否符合医院合理配置要求,一旦出现配置过高或过低问题,都会导致固定资产浪费、滥用医院建设资金等现象。

2.采购合同不规范,验收工作不到位

目前,公立医院在进行签订采购合同流程时,存在采购验收缺少关键指标问题。公立医院签订采购合同往往通过采用出售方的合同模板,缺乏相关人员进行合同的检验,采购项目的规格数量、签收时间等重要内容模糊不清,缺失信息导致在验收时存在扯皮现象,无法有效管控,削弱管理控制力。此外,在验收环节时,存在验收效率低、验收时间较长的问题。公立医院与其他企业都存在忽略后勤管理部门的问题,后勤部门人员缺失,导致验收环节需借助归口部门协同处理,归口管理部门对签收环节缺少专业思考,往往草草结束签收,直接投入使用,由于归口管理部门缺乏相关技术,所以只能对实物的多少等规格作出简单的判断。验收部门频繁转换,导致入库资产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取得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3.重增量管理,轻存量管控

资产管理科是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往往不是由同一个部门负责的。所以会存在采与管二者不能很好配合的问题,采供部门只是重增量管理,对后期的存量无法实现真正的管控。采购过程中只是注重预算的执行率、流程的合规和缩短采购周期、提高响应速度,忽视资产绩效管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部门科室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另一方面,存在资产管理意识落后,观念淡薄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和仓库管理一起肩负起资产储存与执行的重要职能,包括台账登记、资产验收、库存管理等,其管理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新购置资产和折旧期间资产的管理上。复杂的工作职能导致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不够透彻,一人多岗,多个岗位不能兼得,造成资产的日常管理不规范,资产资料不能及时更新。

(二)“家底”不清

公立医院拥有的大型资产一般指的是市场价值高于3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此类设备多用于公共区域,但是,由于大型资产的特殊性,权责分配不明确,放置位置隐蔽,导致管理上存在疏漏,进行资产清查时才发现出现纰漏现象。此类型设备多为电梯、空调等基础基建设备,在进行资产划分时,此类大型资产应登记为专用设备或通用设备资产,但实际上公立医院对此类设备进行资产划分时往往将其归类为房屋配套固定资产,没有明确设立台账等登记资料,折旧制度按照房屋50年折旧率计算,不但造成了固定资产损失,而且不利于反映资产的实际效益。资产清查模糊不清,导致后勤固定资产的申报、维修、核资工作难以清楚进行,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三)分工过于细化,缺乏统一管理计划

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维护保养和处置。根据公立医院现有的管理经验,维保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采购部门人员混杂,因此,在强调专业分工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目标不一致,从而与资产管理的总体绩效目标产生偏差。比如,维护工作的减少和资产的报废率下降、采购数量的减少与存货的减少存在矛盾。相关人员只考虑到各自工作环节的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目标冲突,使得医院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可见,分工明确导致权责发生矛盾冲突,是现阶段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快速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系统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和优化,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医院又不及时更换系统,使得系统功能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主要集中在上传附件、协同操作、数据共享等功能上,这部分关键技术成为阻碍公立医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因素。目前,大量数据记录、核算、对比、传递的工作仍需要依靠人力手工劳动完成,造成信息上传不及时、信息传递停滞等问题,一段时间内医院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容易误导医院领导决策。

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标准化购置方案,实行采购物资定位

公立医院采购项目按照风险强度将采购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瓶颈类、一般类、关键类、杠杆类。不同的采购类型采取不同的采购措施,瓶颈类采购流程的目标是降低采购风险,实现稳定采购;一般类采购流程目标是细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精力;关键类采购实现稳定性,致力于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杠杆类采购流程满足杠杆原理,降低采购成本,加大采购性价比;理想化采购项目为杠杆采购,这类采购目标大,采购业务具有足够吸引力。公立医院物资采购部门进行一般采购项目,主要以办公、电器为主,可选择的供应商较多,因此,在改善采购定位时,应偏向杠杆类采购项目,在推行资产标准化的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减少低供应风险,同时注重采购效益。此外,在采购竞标环节,采取集中竞标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保障物资及时供应,实现便捷采购管理。

(二)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全部家底

想要改变固定资产清查问题,就必须依据有账现查的原则,一是要在信息系统中实现资产盘盈盘亏的调账功能。二是要强化资产清查,特别是对公用的大型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健全大型固定资产的台账登记和存档,是提高后续资产处置数据报送工作效率的关键。与此同时,要及时规避台账记录不清楚问题,规范资产登记台账数据,核对数量和单位,确保固定资产数据登记的准确性,资产管理部门要对现有固定资产总数做到心中有数,对申报的预算内资产,核对好申报材料,及时通知采购部分采进,其他预算部门使用的专项经费要严格审查,及时备案,做好登记工作,定期开展对固定资产的摸底行动。采购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要统一协调,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三)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为了避免公立医院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应明确管理目标,设立权责清晰、高效使用、优化配置、全面监控等管理目标。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有效减少工作矛盾,采取制定相应目标评估考核方式。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采购、入库、保养维护、借出和报修报废,整个管理流程工作复杂烦琐,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因此在管理中加入权责明确制度,统一管理目标,使整个管理过程清晰明朗,健全的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通过统一目标来保证数据真实性,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公立医院实现高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医院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在实行资产标准配置环节,将资产申购、审批、处置等环节放入信息化交流平台,保证资产流通全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建立系统,去除繁杂的多余环节,实现无纸化办公、协同化操作,替代手工作业。并且,借助信息系统随时观测监督固定资产流通痕迹、保养次数和使用情况,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制度相关指标,对各部门固定资产进行实时评价,保障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使用合理化。

(五)设立固定资产专管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存在着一些缺陷,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全面推行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监管,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成立固定资产专管部门,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监控,是对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控。当前,公立医院的监督主要是通过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监督,所以,要加强监督人员能够深入接触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资产采购、验收、处置等敏感环节,需要加大监督力度,由医院固定资产专管部门与管理专家成立新的管理小组,确保在重大资产审核期间有专业人员在场参与,以减少事后监督带来的不良因素,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监管职能。

(六)强化固定资产使用监督,落实权责问效制

加强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还需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公立医院应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使用、转让、出借、保管等各阶段管理责任,确定责任中心及责任人的划分依据,合理追责。比如在某一科室申请使用某项固定资产时,在出库登记环节要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状态,在科室还回来时先进行信息对照,分析是否存在磕碰、功能损坏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由其对该科室进行追责问究,确定是否需要赔偿以及赔偿条件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以日志记录等方式,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管理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和引导相关部门按规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

四、结语

随着医改的深入,社会对医院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公立医院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既要实现社会效益,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对公立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点对点的优化意见,以协助和支持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医院的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