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播期与密度配置对晋麦104 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2-02-28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权宝全岳忠孝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播期穗数分蘖

郭鹏燕 任杰成 赵吉平 权宝全 许 瑛 岳忠孝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山西汾阳 03220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在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与种植玉米、经济作物相比,单季种植小麦经济效益不高,小麦被玉米等作物所挤压,种植面积减少。 但是随着国家“粮改饲”和玉米价格市场定价政策的出台, 小麦成为农民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后的首选作物, 所以急需要配套的小麦栽培技术来增加和稳定小麦生产。 作物的产量高低和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 环境因素和栽培条件3 个方面[2]。 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和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3],凌启鸿等[4]研究表明,作物群体产量的不断提高关键在于不断地改善与优化群体质量。 个体与周围群体有一定的竞争关系,适当降低密度,能够减弱或消除这种竞争关系[5],合理的群体结构能够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6]、营养生长同生殖生长的关系、个体对光照和温度的需求,以及作物群体“源、库、流”的关系,为作物的高产打下基础[7]。 胡焕焕等[8]研究表明,播种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马溶慧等[9]研究发现,播种期对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种植密度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对产量和穗数有显著影响;兰涛等[10]研究发现,小麦适当提早播期能够在增产的同时提高品质;李豪圣等[11]研究发现,播期对小麦穗数、千粒质量及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

随着新品种的选育, 通过调整播期和增加群体密度来提高作物的群体产量已经成为实现增产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为探究新品种晋麦104 号增产关键技术, 在生产上加快推广应用, 设置播期和密度试验,以期确定适宜的播期和密度,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种植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19-2020 年在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试验田(37°27′N、111°25′E)进行,试验地土壤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9 月7 日撒施优质猪粪15 000 kg/hm2和磷酸二铵750 kg/hm2于地表后进行深耕,然后旋耕一次,划区待播。

表1 0~20 cm 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

1.2 试验材料

晋麦104 号为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小麦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新品种, 是集高产稳产、 高筋高蛋白、 抗旱节水、 抗病抗逆性强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12]。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设置3 个播期4 个密度的配置方式, 主区为播种期, 设置3 个水平, 分别为9 月24 日(A1)、9 月29 日(A2)、10 月4 日(A3);副区为密度,4 个密度分别为20 万/亩(B1)、23 万/亩(B2)、26 万/亩(B3)、29 万/亩(B4)。 共12 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等行距种植,每小区种10 行,每个小区长5.1 m、宽2.6 m,小区面积13.26 m2。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出苗13 d 时,对每个处理定点调查基本苗,拔节前期在定点位调查最高茎数, 成熟时在前期定点位调查成穗数,用于折算分蘖数和有效穗数。 成熟后在每个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20 株,用直尺测定株高,并计算其平均值,并在每小区选取中间4 行随机拔取20 株,对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进行室内考种。 成熟时,分小区实收,按平均值计算折合公顷产量。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和DPS 7.5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晋麦104 号产量的影响

由附图可知, 不同播期密度处理显著影响晋麦104 号的产量。同一密度下,随着播期推后,产量越来越高,适期播种(A3)处理的产量高于其他播期,平均比A1、A2 处理高出20.2%和16.3%。 可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推迟播种更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 随着密度的增大, 晋麦104 号产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但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密度间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早播(A1)时,密度为B1 处理时产量最低;A2 时, 密度为B3 处理产量最低;适播(A3)时,密度以B3 处理产量最高,且B1、B2、B4 产量均显著高于A1、A2 处理。由此可见,不同播期选择相对最佳种植密度更有利于晋麦104 号获得较高的产量,A1、A2 播期条件下晋麦104 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B2,A3 处理下晋麦104 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B3。 播期、 密度互作产量以A3B3 最高,达2 576.59 kg/hm2, 比最低的A1B1 处理高31.41%,其次依次为A3B4、A3B1、A3B2 处理。

附图 不同播期和密度下晋麦104 号产量比较

2.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晋麦104 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 可知,播期对晋麦104 号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均具有极显著影响;密度对该品种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也均有极显著影响,对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晋麦104 号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及每穗小穗数效应显著,每穗小穗数呈显著差异,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差异。 同一播期下,B3 处理的各个性状都表现良好;同一密度下,各播期的各个性状表现不一致。

表2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晋麦104 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采用播期与密度的不同配置试验, 分析这2 个因素对冬小麦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播期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增加密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成穗数,从而增加产量。 冬小麦播期为10 月4 日、密度为26 万/亩的交互配置时,产量效果最佳。这可能与近几年遭受的春寒有极大关系, 通过推迟播期使得小麦拔节抽穗期错过春寒, 从而减少空穗发生率。 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意义重大。

小麦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播期主要通过影响单株分蘖来影响穗数,最终影响产量,密度是决定穗数的主要因素[13]。本试验中播期与密度均对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有极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播期内,合理密植对冬小麦分蘖数及成穗数响应显著, 本研究中播期与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影响不大, 还有待通过多年多点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播期穗数分蘖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