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2-28涂建平梁福律林剑峰胡力仁叶振阳范先明郭昭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泌尿道泌尿系导尿管

涂建平 梁福律 林剑峰 胡力仁 叶振阳 范先明 郭昭建

泌尿道感染是临床泌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主要是因细菌直接侵入泌尿道而引起的炎症,常见因素有泌尿系梗阻和返流、糖尿病、尿路器械操作等。泌尿系老年人为泌尿道感染的高发人群,其常因患者长期卧床、生理机能下降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更易导致细菌感染[1-2],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疾病在体内扩散,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人群的正常生活。尤其是泌尿道感染易再发,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复发和重新感染,一般认为患者在尿路感染痊愈后的2周之内再次出现同一种细菌的感染即为尿路感染复发,在尿路感染痊愈后的2周之后再次出现的感染,则无论致病菌是否与前一次相同,则为重新感染。总之,再发感染可导致病情反复和预后不良,其不但增加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负担,导致生存质量降低,也严重影响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因此预防泌尿道感染再发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为了降低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发生率,分析了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泌尿科收治的泌尿道感染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为(67.38±6.29)岁。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纳入标准:(1)所有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年龄≥60岁;(2)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中的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3)随访治疗6个月内泌尿系统再发感染的老年患者;(4)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年龄<60岁的患者;(2)无法沟通且依从性差者;(3)未完成全程观察和随访者。

1.2 方法

根据所有患者是否再发生泌尿道感染分为再发组和未再发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情况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文章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年龄为计量资料,采用以(±s)表示,两组间检验采用采用t检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BMI的例数、侵入操作例数、既往病史、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变量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情况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检验水平α=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再发情况

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治愈后随访6个月,其中泌尿道感染再发者为23例,再发感染率为25.56%(23/90)。

2.2 影响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再发组和未再发组中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年龄≥70岁、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使用抗生素者、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留置导管时间≥10 d和住院时间≥14 d者再发感染率高。见表1。

表1 (续)

表1 (续)

表1 影响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影响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生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均是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泌尿道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称,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发现每年有超过800万门诊和100万急诊患者,约10万患者需住院治疗,因此尿路感染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3]。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这主要与宿主的防御机制有关,留置尿管等情况下会降低宿主的防御机制,而导致感染的发生或病情迁延。其基础病因多样,但多是由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力下降两个原因造成,机制主要为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播散至尿道,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也可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且一旦发生常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尤其是其易病情反复造成感染的再发,复发机率可达6%~8%,其可导致较多的后遗症,甚至是尿脓毒血症或肾功能衰竭,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再发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曾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自身存在更多的促进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且无法彻底清除,因此当机体内外环境失去平衡时可出现再发感染[4]。老年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下腹不适、腰骶部酸痛、食欲减退等肾外非特异性症状或个别老年人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或意识恍惚,临床表现难以判断有无泌尿系感染而易误诊或漏诊。尤其是老年人泌尿系感染极易并发菌血症、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30%以上的老年人可因泌尿系感染而发生败血症。研究显示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多数为慢性顽固性感染,复发率及重新感染率较高[4]。研究[5]显示泌尿道再发感染的发生率可达33%以上而显著降低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年,因此对其病因和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治疗对临床极为重要。

文章通过比较再发和未再发泌尿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情况发现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

文章中女性泌尿道再发感染率为78.26%,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6],研究显示其男女发病比例可达1 : 10,长期卧床的老年女性和男性分别增高至53%和37%[7],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其发病率可达16%~43.3%[8-9]。女性第一次尿路感染后约20%会再发[9]。文章中老年女性泌尿道再发感染率已高达78%以上较既往文献中[6-9]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这主要不但与女性的生理结构导致,尤其是尿道因素有关,因先天女性的解剖特点尿道较短,可使阴道细菌紊乱肛门移行的大肠杆菌上行而引起泌尿道感染,且与文章所选研究对象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有关,研究[9]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是60岁及以下者的2.014倍,且60岁以上老年女性几乎均已绝经而导致雌激素水平改变,绝经后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不但可导致尿路及阴道上皮对致病菌的敏感性发生明显的改变,也可导致阴道壁萎缩,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乳酸杆菌的消失等改变致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导致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升高。同时,许多绝经期后女性因生育的影响而致骨盆韧带松弛,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增多,导致细菌滋生的概率增加,最终泌尿系统感染几率,感染再发的机率增加。

文章也发现年龄也是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再发感染的因素,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再发率越高,≥70岁年龄组老年患者泌尿道再发感染率高于60~69岁组,这主要是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老年患者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较多,身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导致抵抗力降低而易发感染,研究[10]显示≥60岁的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50~59岁、40~49岁年龄组1.78倍和1.21倍。主要因老年人常因存在严重的前列腺增生、肥大或膀胱颈梗阻、尿路结石、肿瘤等因素使患者导致尿路不全或完全梗阻,最终导致其尿流不畅,膀胱内残余尿增多,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但因生理机能衰退而使病情反复,而易再发生泌尿道感染。

文章发现患有糖尿病也是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这不但因糖尿病长可导致老年患者尿潴留,免疫力差,且其多尿,因此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且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高尿糖也为菌群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环境而易发生再感染。

文章发现侵入性操作也是老年泌尿道感染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也证实了研究[11]显示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泌尿道感染率82.67%显著高于未进行侵入性操作常的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率。这主要是因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可因其导致机体内黏膜的破坏,上皮细胞被破坏,而发生泌尿系遭受机械性损伤,可破坏尿道黏膜防御功能,易使细菌侵入和定植而发生感染[11]。

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是老年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患者住院时间增长,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可能性越高,研究显示患者的住院时间超过7 d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高于少于住院时间7 d患者的1.05倍[11]。这主要是因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心理应激而使免疫力降低,研究显示患者的负面情绪可导致自身的免疫力降低[5,12]。

文章结果中显示留置导尿管也是老年泌尿道感染患者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的相关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另有研究显示因尿路感染导致休克而死亡占所有感染致死者中的第三位[5,12]。研究[13]显示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可达50%以上,泌尿系统再发感染率几乎高达80%,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机体泌尿系统的环境紊乱,使患者的尿道黏膜损伤,极易诱发泌尿道感染,随着导尿管使用时间的增长,破坏程度也逐渐递增,尿路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同时女性患者尿道系统和环境较男性更为复杂,黏膜损伤率更大,因此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发生率更高。研究发现即使泌尿系统插管操作均严格消毒,1次插管导尿引起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仍可达2%,留置导尿管4 d以上者可有90%以上的患者可发生尿路感染,连续留置导尿管10 d后所有患者均可发生尿路感染[14]。

文章也显示患者随使用抗生素种类的增加可增加泌尿道再发感染的概率,这主要是因患者服用多种抗生素不仅导致菌群的耐药性增高,且容易破坏患者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机体环境内正常菌群生存环境的恶化,引起菌群失衡,从而降低了自身的防御能力导致泌尿系感染。研究也显示患者服用抗生素种类较多可能使患者机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受损而可能引起机体发生感染,最终导致引发泌尿道感染,因此泌尿外科患者需慎重使用抗生素种类[12]。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患者泌尿道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种类、留置导尿管时间,明确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再发的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泌尿道泌尿系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62例猫下泌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病例分析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儿童再发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