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环境下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22-02-28李军王桂月

新校园 2022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络教育工作者思政

李军 王桂月

目前,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移动互联网络已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把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应用融合,探索具有实战意义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可极大地提高与学生沟通上的快捷、便利和形象性,进而提升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目前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并能够即时互动,因此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青睐,成为他们学习及生活交流、人际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1. 思政教育对象个性化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正走向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移动互联正在悄然改变着每个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代青年学生个性化特征显著,关注自我,勇于创新,抵触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和发散的思维模式更受他们欢迎。

2. 思政教育环境开放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沟通的便捷性、信息获取的多样性,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拓宽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沟通途径,同时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对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新鲜事物,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作为,在坚守思政教育阵地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移动互联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

3. 思政教育工作推进复杂化

丰富迅捷的网络信息拓宽了青年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青年学生人生阅历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尚不成熟,对网络上充斥的大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信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这无形中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另外,部分学生为了博人眼球,会传播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加剧了网络乱象。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复杂化使得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海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信息,也以多样的方式展现在青年学生面前。因此,如何理性看待移动互联网络对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双刃剑”作用亟待探究。

1. 移动互联对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向作用

首先,改变了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时间、空间和范围。传统思政教育的限制因为微信、微博、QQ等新兴信息传播平台的出现被打破,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广袤的互联网空间,并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增加了互动感受,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其次,改变了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移动互联网络使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成为可能,教学内容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体验更加直观、生动,极大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并使传统的单项线性传播方式得以改进,“双向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更能提高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

最后,改变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的途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掌握新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学习新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移动互联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力的挑战。

2. 移动互联对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反向作用

第一,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移动互联网络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打破了信息的单向传输,青年学生有了更大自主选择的空间。这也對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跟上信息更新的节奏,学会运用新兴词汇给学生讲解和交流。

第二,多元文化思潮极大冲击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移动互联网络扁平化的传播方式使不少学生价值观受到了冲击。青年学生人生阅历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立场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渗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警惕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思想信念、道德伦理、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时对青年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优化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中就包括“网络育人”。在移动互联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作为、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给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向作用,持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 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强大的价值渗透功能,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灯塔—党建在线”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线上通过测试和竞赛的模式,达到学习、贯彻和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线下通过谈体会、谈经验、谈做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灯塔—党建在线”在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均可使用,这是借助互联网弘扬和宣传党建知识的有益尝试。

2. 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面对移动互联网络的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发挥传统思政教育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新变化和新形势,把网络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例如,党建课上传统说教方式很难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鲜活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得繁荣富强的,让教育内容接地气儿,形式喜闻乐见。

近年来,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倡导“五微一体”,着力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宣传新模式,创建了“微党课”“微视频”“微视点”“微心声”“微支部”等思政教育新方式,实现了师生党支部一体化共建,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感召力,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3. 搭建移动互联思政教育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化挑战为机遇,主动顺应潮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青年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发布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小文章,达到潜移默化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山东财经大学已开通了山东财经大学、山财大学生发展中心、就业指导处等微信公众号,管科学院也创建了管Ni微信公众号。借助这些平台,各类信息传播范围更广、舆情更新更快、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形成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今后,学校会陆续在移动互联思政教育平台开展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知识分享、风采展示等方面内容。

4. 加强友好型、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

移动互联网在给青年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的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等科创竞赛,可以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让青年学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使注意力和兴趣点不仅局限在虚拟网络,更是聚焦现实教学活动和真实的人际交往,让友好型、学习型校园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学生交流和成长的作用。

5. 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党团干部、辅导员和公共思想政治课老师等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应各尽所能,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自己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另外,各高校思政教育单位应定期开展相关移动互联网技术培训,组建移动互联思政教育小组、思政教育内部交流群等。其中,各级辅导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常年与青年学生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更加熟悉,因此,辅导员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如我校的“赵付科工作室”“李洪星工作室”等,与青年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在交流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中。

6. 激励青年学生用移动互联传递正能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复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渗透。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警惕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正向引导,尤其是对党员和学生干部进行多途径、多方式的教育引导。一方面,可以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让青年学生形成网络责任感,积极传播正能量,不发布、不转发不良信息和未经证实的信息。

四、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特点,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化挑战为机遇,主动顺应潮流,正确对待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树立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构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带来的新媒体技术加速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灵活、有效,努力打造友好型、学习型校园文化,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闵 婕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络教育工作者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网络政治发展的实践意义和行动路径
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网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