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

2022-02-27王江琳

山西农经 2022年23期
关键词:林州市生态旅游景区

□王江琳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五大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发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绿色产业,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发展。林州市背靠太行山,拥有秀丽的自然资源和内涵丰富的人文资源,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亦起源于此。加快林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探索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应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与各类产业融合的方式,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绿色健康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1.1 乡村生态旅游创新产业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丰富乡村经济产品设计并提高其附加值,刺激农村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和创新。

1.2 乡村生态旅游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绿色家园,是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缩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差距。乡村生态环境的优良与否影响游客的游玩体感,进一步决定乡村生态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体现乡村的良好风俗,反映了当地的文明程度,更体现村民的文明素养。因此,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应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维护优秀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推动乡村生态振兴[1]。

1.3 乡村生态旅游挖掘文化内涵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入领会人文内涵,是建设乡村文明的基础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力。乡村特色文化代表了乡村旅游的价值取向。乡村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当地的价值体系,形成乡村生态旅游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风格各异的民族习俗文化、情深义厚的风土人情,更有着风格迥异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深化当地特色人文内涵、保护乡村秀丽风光,比如修缮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祠堂、城墙等;另一方面,纯朴村风民貌与现代艺术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保护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色民俗文化。同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不断加强乡风民风建设,落实乡村文化振兴。

中医有时以毒攻毒会使用毒性药材,含有毒性药材的中成药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服用,并且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中药常见毒性药材如下:马钱子、白附子、附子、半夏、天南星、巴豆霜、山豆根、北豆根、吴茱萸、苦杏仁、苦楝皮、牵牛子、猪牙皂、罂粟壳、贯众、制川乌、鹤虱、川楝子、重楼、雄黄、朱砂、全蝎、蟾酥、蜈蚣。

1.4 乡村生态旅游提升人文素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岗位需求。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场景相对较为单一,这些客观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乡村“留人难”。乡村生态旅游在客观上改善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人才流失。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可以吸引大批优质人才返乡创业,同时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专业精英和团队的形成有助于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2]。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林州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弊端

2.1 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林州市具有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但是人们所熟知的还是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比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等。本市以外地区的人对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知之甚少。此外,由于林州市新媒体宣传方式不当、宣传力度不够、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活动策划创新力不足等问题显著,仅通过传统的方法,比如高速路口设置广告牌等吸引游客,开发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很难吸引到省外游客。

2.2 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现阶段,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交通方面

目前,连接林州市至大峡谷景区的只有一条狭窄且弯道险急的盘山公路,当对向两车相遇时需要小心谨慎驾驶才可通过。在交通运输高峰期,比如“黄金周”等节假日,不论是景区要道还是市区道路,阻塞拥堵状况都较为严重,未能给游客们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除知名景区外,其他小景区的道路经久未修,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突出。

2.2.2 公共卫生方面

景区内仅安置几所简陋公共厕所且多集中于门口,景区内部寥寥无几,且路面与景区内没有专人管理维护,总体达不到景区应有的卫生标准。同时,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内多位于偏远地区,景区内厕所简陋,随处可见垃圾。卫生环境严重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应建设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禁止当地人甚至游客乱扔垃圾行为。

2.2.3 停车场方面

不管从数量还是面积来说,停车场都不满足林州市景区所需。对于需要驾驶非机动车的游客来说,公共交通条件较差,出租车面临非法经营,例如胡乱拼车、肆意宰客等现象[3]。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在旅游的基本需求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缺乏详细且系统的统揽信息功能,没有专门的服务网站和游玩活动攻略。

2.3 专业服务水平低

林州市不仅拥有优美的生态资源,还有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等人文资源。目前,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缺乏管理型高级人才,还缺少服务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且能融合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专业性人才。景区服务人员整体质量不高,能为国外游客提供语言服务的人才凤毛麟角,导致游客很难准确地理解特有文化。

在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林州市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由于农民人均受教育水平落后,又缺少专业的人才教育,缺乏人才成了林州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的桎梏。在未能考虑可持续发展情况下,农民盲目追逐市场和粗制滥造的产品设计都对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产生消极影响。

信息滞后导致了乡村旅游产业不平衡、不科学的发展。这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倒退式开发,既不会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村民收入增长,更不会实现乡村振兴,反而会严重阻碍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和市场进一步发展。

2.4 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

2.4.1 产业链方面

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以农家乐为主,加之一些生态游玩和风景写生,还有一些果园植物园采摘、农产品的生产与贩卖等生活野趣,大体来说与其他地区景区相差无几,同质化现象严重,体现不出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的特色风景与文化底蕴,也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分布零散,景区内所经营的娱乐项目数量较少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设计缺乏人文内涵,景区内大多是索道缆车、玻璃栈道及水上漂流等传统的游玩项目,缺乏别具一格的主题。

由于缺乏系统性、深层次的设计方案,游客仅仅停留在休闲娱乐等物质层面,留下浅薄印象,无法感悟到内涵丰富的特色文化,应积极建设能体现林州市风土人情与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此外,没有充分利用红色人文资源,游客徜徉风景之间,需用精神内涵吸引更多旅客。在景区优秀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若不能很好地展现文化内涵,将极大地阻碍文旅融合发展[4]。

2.4.2 品牌建设方面

林州市的两大旅游品牌——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已经初具规模,颇具影响力。然而,林州市当前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称得上品牌产品比较匮乏,乡村生态旅游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文创产品不仅是当地旅游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许多深刻的人文底蕴,让游客带走对景区秀丽风光的记忆,更是对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创新宣传。在此基础上,创意产品的开发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5 地域组合度不高

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由于红旗渠与太行大峡谷景区是本地标志性地标,也是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长期重点。在开发建设方面,本地其他名不见经传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相对陌生,且与这两个景区相离甚远,林州市游离在经济发展中心之外景区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致使两个景区与其他景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渐长。

具体来说,林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乡镇当属石板岩镇,该镇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壮丽的自然条件和富足的人文资源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当地拥有壮美秀丽的桃花谷景区,石板岩镇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主要走“写生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该镇酒店、农家乐、风格小镇等旅游产品琳琅满目,有着一套相对完整且科学的发展体系。但是对于其他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都较为劣势的欠发达村镇来说,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3 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3.1 充分发挥基层引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作用

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对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起着主导和纲领性的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将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综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序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特别是要站在整个林州市乡村旅游绿色发展立场。同时,要实事求是,以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宗旨,真切做到尊重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力量。还应与其他各项具体政策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科学合理地发展。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正确引导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并辅以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的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生态产业发展特点、社会背景,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创新模式发展。

3.2 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与交通条件、住宿环境、基站建设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息息相关。因此,要解决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的交通不便的问题,应合理利用资源资本,整体改善交通条件。鼓励投资建设一流农家乐、酒吧、商业旅馆等,加快人才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大对林州市农村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医疗卫生方面应加强对公共厕所的建设,严格管理垃圾处理制度[5]。村民应树立绿色发展的意识,保护绿色资源环境,激励村民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资源,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绿色发展水平。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着眼点,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赓续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适当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

3.3 开发创新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在开发建设林州市旅游业的过程中,应重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与其他景区的区别和独一性。林州市是少有的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特别是红色精神交织利用的乡村旅游地,合理地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合发展是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关键因素。

开发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的过程中,应尊重其主体性,不可为了追求市场需求而脱离现实,造成贪小失大的窘况,也不当照本宣科泯然于众,丧失自身特色。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设计各类生态旅游产品。林州市具有优秀的民俗文化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例如“瓦泥匠”“扁担精神”“抖空竹”等。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背景的游客共同参与,在游玩中得到放松,以此吸引更多游客[6]。

3.4 发挥人力资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注重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建立人才队伍,通过不同渠道招聘人才,做好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人才引进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切实落实后续的福利待遇,优质人才可以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乡村生态旅游联系起来。要对乡村生态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岗位培训,通过大量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等返乡创业,促进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联合优化资源,带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到农村生态旅游业可循环发展中。深化与村民的合作,通过合理分配生产资料调动其积极性,提升村民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等[7]。通过激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项目中,带动乡村振兴建设,使村民乃至整个乡村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受益人,落实乡村生态旅游走向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在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健康发展、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分析实施乡村生态旅游绿色发展过程中林州市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暴露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卫生条件较为恶劣,产品设计单一化,产业链不够完整,景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

针对上述问题从4 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游客交通、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制定合理的规则政策;创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发展战略带动林州市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林州市生态旅游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林州市
『摘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