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交流》2022年总目录

2022-02-27

学术交流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

(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第二个百年战略下理解绿色富强的三重向度

余敏江,李子为(7·00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其价值意蕴

王 刚,李 爽(7·015)

习近平关于社会矛盾纠纷治理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王洛忠,崔露心(11·005)

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进路

陈 欣(11·01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和理论优势

祝福恩,孟健男,邹庆华(3·005)

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总体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胡海波(3·014)

从否定性辩证法到肯定性辩证法——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方法论视角

郭忠义,袁 野(3·025)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习近平人的尊严重要论述的法理解读

胡玉鸿(4·005)

·喜迎党的二十大·

高质量社会发展:概念、禀赋和智慧化转型

何明升(9·00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标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高度——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田鹏颖(12·005)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面向

袁继红(12·01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意蕴

何 莉,韩智伟(12·025)

·哲学研究·

苏颂的理学素养对朱熹的影响

孙桂平(2·005)

朱子哲学体系中的“气禀”观

朱 浩(2·016)

魏晋士大夫“不问政事”辨伪

柏 宁(4·017)

从杨慎的经典诠释思想看明代中后期经学发展的革新

康 宇(4·027)

正义不可降格以求——科恩对于罗尔斯的批评何以正确

陈德中(6·005)

“我思故我在”三段论解释的可能性

叶 斌(6·020)

马克思技术批判的范式转换——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考察

孟 飞,冯明宇(8·005)

网络算法分发技术逻辑的生命政治叙事

钱燕茹(8·016)

现代性文化转向与中国现代性价值自觉

张九童(9·019)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自然辩证新策略及其对西方还原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米 丹(9·032)

从“科技批判”到“科技伦理治理”:一种范式转换

薛桂波,汪禹辰(10·005)

“技术-制度”批判思想的逻辑生成与跨越路径——基于马克思《资本论》中技术思想的考察

刘 雨,牛舒婷(10·014)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态学意蕴

姚修杰(10·026)

深度学习追问学习本质的哲学叙事

涂良川(11·027)

从“犹太人”意识到“犹太人问题”意识——马克思与赫斯思想关联新解

张添翼(11·039)

论先秦儒家的符号自我观念

冯月季(12·037)

孔门仁学三义考释——从“仁”的三种字形谈起

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吸烟、饮酒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病率后,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男性中,对照组RANK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低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石 超(12·047)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数字资本主义的缘起、内症及迷局

崔 健,李真真(5·005)

人工智能语境下劳动解放问题探究

贾明阳(5·018)

美学的感性化与生活的艺术化——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研究

贾媛媛(5·028)

·政治学研究·

迈向高效能治理:理论认知、困境预判与因应之道

丁志刚,李天云(1·005)

论新时代基层政府公德治理的实践进路

储德峰(1·017)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民意表达引导策略

高德胜,凌海霞(1·030)

新时代文化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走向

于春玲,王迈悦(4·038)

崔剑峰(4·049)

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导向及其应对

秦楼月,孙照红(8·028)

地方政府生态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应然模式、实然困境与推进路径

洪富艳,王舜禹(8·038)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基层政府软执行力提升研究

韩艳丽,苗俊玲(10·036)

属性革命:作为意识形态“本体”存在的网络技术

薛永龙,汝倩倩(10·053)

·法学研究·

民事虚假自认规制路径完善

徐军华,金 添(1·043)

行政诉讼一审终审的理论设想与制度构建

徐 磊,余友斌(1·058)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能力之否定

郭 研,沙 涛(1·070)

数据信托模式下受托人信义义务之规范

李 智,姚甜甜(2·027)

数据要素与数据治理——数权世界的双核驱动

尹巧蕊(2·044)

论抵押权预告登记制度的独立性建构——兼评“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52条

罗亚文(2·055)

人工智能介入科学证据审查判断的可行性与作用路径

潘金贵,熊用坪(3·034)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法律难题及其化解方案

赵 鑫(3·046)

转换性使用视角下二次创作短视频合法性探析

朱文玉,姜彬彬(3·055)

新冠疫苗供应与知识产权保护:争议澄清与解决路径

魏远山(4·058)

智能合约“内生型”纠纷化解机制及其法治化

杨 菲(4·071)

三维标准下行政裁决程序法制的检视与优化

王 珺(4·083)

我国重要数据安全法律规制的现实路径——基于国家安全视角

徐玉梅,王欣宇(5·037)

区块链存证在我国民事在线诉讼中的适用问题辨析

罗恬漩,谭雨菲(5·049)

涉区块链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路径——基于338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李瑞华,苗 宏(5·061)

论承租人破产时融资租赁合同的解除权

曲天明,谭润泽(5·073)

独立董事信义义务的逻辑与展开

徐强胜,简晓婷(6·033)

未出资股权转让后的出资义务——兼评《公司法(修订草案)》第89条

崔艳峰,丁 巍(6·054)

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程式建构

李元华(6·066)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的合规监管制度构建

袁 曾,汤 彬(7·026)

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权的运行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李 晶(7·040)

专利侵权判定规范的反思与重构

梅若鸣(7·055)

网约车平台监督过失责任之肯定——兼论对利用网约车平台犯罪的刑法规制

刘彦辉,马浩予(7·069)

宪法中健康条款的规范构造与协同适用

付子堂,庞新燕(8·049)

所有权保留的法律定位与制度功能——以《民法典》第641条至643条为分析线索

王 睿(8·064)

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变革与平台责任完善

杜 娟(8·075)

个人信息保护理念的错位与回归

王 娅(8·085)

论基层应急法治能力提升的三重向度

李 牧,董明皓(9·042)

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要义

晁金典(9·052)

刑事裁判心证的闭环:推论与解释——兼对“印证”的解释学分析

巩寒冰(9·065)

从“场域化”到“场景化”:刑事远程庭审的理论及其发展

刘沛宏(9·078)

竞技类伤害案件的事实建构与裁判思维

段 威,于海生(9·091)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的违法性与周边国家的危机应对

胡正良,李雯雯(10·065)

对放射性废物海洋处置国际法规范的审视与思考——以日本福岛核事故核污水处置为视角

郭 萍,喻瀚铭(10·081)

海洋微塑料污染损害民事救济之路

李莹莹(10·096)

风险沟通:人体基因编辑技术风险的法律制度构建

郑玉双,刘 默(11·051)

控制公共卫生风险视域下基因编辑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制

魏德才(11·064)

第三次分配背景下企业公益目的之法律实现

王怀勇,李子贡(11·080)

共同富裕愿景下弃籍税制度的理路探正

卢 玮(11·091)

人民法庭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潜能与功能局限

公丕潜(11·104)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40年:回顾与反思

范进学,马冲冲(12·060)

在线调解的实践困境与未来发展

谢登科,张 赫(12·078)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程序化的法治路径

陈 志(12·093)

隐私与个人信息区分下的衔接保护

蔡一博,郭福卿(12·105)

刑法面向人工智能的理论应答

孙道萃,王晓杰(12·119)

·“双碳”目标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新能源开发嵌入区域减排的现实性与策略选择

孙即才,蒋庆哲(3·067)

碳排放配额制度的比例原则检视及优化进路——基于三个碳交易立法文本的规范分析

陈真亮,项如意(3·078)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大数据算法的价格合谋问题研究

乔 榛,刘瑞峰(1·082)

数字经济下的全球规则博弈与中国路径选择——基于跨境数据流动规制视角

张 光,宋 歌(1·096)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与路径选择

车树林,王 琼(1·114)

经济与生态:福斯特资本主义批判的双重视角

李庆霞,刘玉莹(2·067)

《资本论》的实体经济思想与新时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沈广明(2·076)

体育特色小镇:新经济空间的赋能、融合与优化

华正伟(2·086)

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成渝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孙浩进,李虹辉,宁健康(2·097)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及优化

公茂刚,李汉瑾(3·092)

中国陆地沿边口岸县域经济集聚及动力机制分析

佟光霁,赵 珂(3·105)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与方向选择

唐 琼(4·095)

数据要素的定价流通交易及其安全治理

陈 华,李庆川,翟晨喆(4·107)

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双重路径

傅桂林(5·084)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刘 丹,张 倩(5·096)

资源与结构组织发展的双重依据

张继亮,王映雪(5·108)

论数字普惠金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

辛立秋,兴思瑶(6·078)

对黑龙江省网络信息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考察分析

胡 晶,刘治彤(6·090)

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调节效应

张立越,于桂兰(6·107)

以“三维要素互动”构建统一大市场

沈坤荣,张海峰(7·080)

数字经济对国内市场整合的作用——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赵新宇,蔡佳怡,刘 星(7·094)

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转型方向——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曹章露,谭玉松,赵 贺(7·108)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经济韧性动态双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吴洋宏,周小亮,李广昊(8·098)

乡村振兴战略下玉米价格支持政策效果评价及提升策略

吴小伟,肖舒苑(8·112)

黑龙江省经济优质发展预测及对策

黄 英,隋顺雨(8·124)

国际金融合作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东盟国家经验的实证研究

杜 婕,乔 琳,花秋玲(9·103)

中国非正式照料政策体系的脉络与内在逻辑——兼与欧美部分国家的比较分析

刘晓梅,张 昊(9·120)

数字经济时代硬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创新组织变革

席江浩(10·109)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丁生忠(10·123)

农业产业链价值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全产业链组织模式

卢凤君,程 华(11·115)

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与推进路径

陈文江,鲁祥宇(11·127)

数字化发展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微观劳动个体的经验证据

李伟舵,解振宇(12·13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创新扩散机理研究

曲丽丽,李美娆,刘 畅(12·149)

·社会学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的社会风险隐患及其协同治理

徐祥运,刁 雯(1·126)

养老服务体系主体协同动力机制

曲绍旭(1·140)

智慧老龄化时代城市退休老人微信使用意愿与满意度

赵红艳(1·153)

国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的理论图景(2005—2020)

雷尚清,陈雅迪(2·108)

城市风险评估体系实证分析

李 琼,肖立志,宋慧娟(2·127)

迈向应急社会心理学:风险感知与正性应对

颜 烨(2·143)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全能”与“社会组织全能”倾向

张春叶,朱宇馨(3·120)

社会组织“能力与关系并重”获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支持——基于深圳市F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实证研究

林民望,叶惠铃(3·132)

政府购买服务中公益生态转型与草根公益组织的行动适应

王 春,王毅杰(3·144)

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冲突及其化解

王颜齐,王慧月(4·125)

农村产地市场交易的维持逻辑:底线生存与社会性庇护

谷玉良(4·136)

技术治理共同体: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建构路径

程俊霖,石 路(4·148)

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机制研究——以喘息服务为视角

黄 建(5·119)

共同富裕进程中养老服务的地位作用与发展任务

王 羽(5·133)

群际冲突长期存在的心理基础与和解路径

艾 娟(5·14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无实体村”问题

张 帆(6·119)

行政村单元属性的均衡组合与优化路径

李松有(6·134)

乡村环境治理智能化的逻辑审思——以垃圾分类智能管理为例

蒋 培(6·147)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体行为及行为变化机理

李增元,曹凤娇(7·124)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李 宁(7·136)

论村干部对政策的拓展性执行

孙发锋,肖振伟(8·136)

基层数字形式主义及其条块协同治理

佟林杰,张明欣(8·148)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可及性对再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汤兆云(9·135)

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社会情绪生成机理与精细化调控

马友乐(9·147)

突发事件问责“堕距”的生成与弥合

杨伟民,旦雅宁(10·134)

城市跨域风险及其治理

张龙辉,高文勇(10·146)

乡村婚俗改革合力的形成:政府干预边界与政策工具协同——基于一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案例研究

王春城(11·139)

论情绪识别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防控

谢小飞,吴家华(11·151)

·文学语言学研究·

从帛书《相马经》看战国晚期散体赋的成熟与定型

孙海龙,刘 刚(1·163)

贾谊生平交游考论

张振龙,胡上泉(1·17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小城”镜像及其意义——以抗战时期的曲靖为例

高 兴(1·182)

君子和而不同——《三国志演义》蜀汉君臣矛盾的文化透视

关四平(2·156)

《文赋》“文”“意”论在明代的承袭与重构——以谢榛《四溟诗话》为中心

潘 林(2·169)

论高濂《百花词》创作手法及特点

张天琪(2·179)

唐诗中的“胡”“夷”之别

何 蕾(3·156)

彭孙贻、彭孙遹仕隐心态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

刘文娟(3·169)

论麦卡锡小说《老无所依》多重主题空间的构建

冯国军(3·182)

说唱文学子弟书樊梨花形象渊源及其民族交融意义

王 立(4·160)

源出时调 流为大观——从《银纽丝》看明清俗曲曲牌与北方曲艺的关系

张增赋(4·172)

论品钦小说《V.》中超越主客对立的“对话哲学”

杨雪莹(4·181)

《歧路灯》的“理治小说”价值

杜贵晨(5·157)

《新水浒传》底本考

张 广(5·166)

文学:写实,还是隐喻——西方文学隐喻观念的演进与评述

张奎志(6·159)

融会与创新:“梦碎”主题悲剧在中国戏剧舞台的发展

齐 欣(6·169)

论易安词在西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

代萍萍,李 静(6·179)

凌濛初套印本《陶靖节集》宋人批语辑考

范子烨(7·147)

《水浒传》中梁山的权力更替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陈 曦(7·168)

从全真教看公孙胜在梁山“居上位”之宗教意义

冯立嵩(7·179)

宋代祥瑞灾异思想与雅乐建设

刘 茜(8·160)

陈子龙的骈文风格与明清之际骈文传承

张明强(8·170)

论桐城派作家陈用光古文创作理念——以传状文为中心

王晓辉(8·181)

论巴迪欧的艺术真理观

韩振江(9·158)

奈格里和哈特生命政治美学视域下的“另类现代性”

李缙英(9·170)

当代西方文化语境下石黑一雄小说雅俗论

胡贝克(9·180)

赋句、赋段、赋题:唐抄本《赋谱》的读解维度

黄志立,林雪珍(10·158)

论郑武及其《寄梦堂屈子离骚论文》

陈 欣(10·172)

论迟子建的危机叙事及现代启示

屈海燕(10·182)

从柏拉图到康德:西方诗学史真理观的嬗变

于 茀(11·161)

文学主题学与新文科的内在联系及拓展——兼谈谢天振先生的学术追求

刘卫英(11·172)

《地下世界》中的环境伦理及其对环境治理的启示

赵宇昕,徐文培(11·182)

论关羽形象中“权”的因素及其文化蕴含

李亦辉(12·161)

汤显祖谪岭南历程考

苏 凤(12·172)

·历史学研究·

数字经济视域内的历史学

张晓校,张媛媛(5·179)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