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022-02-27◎赵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创新能力

◎赵 雪

(唐山广播电视台,河北 唐山 063000)

基于网络的创新模式及其用户协作的新一代媒体的出现,正在挑战受众对于传统传播媒体的认识。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数字叙事有节奏的叙事结构,特别是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让极其广泛的受众参与其中[1]。受此影响,传统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面临着节目同质化、编辑能力低下的困扰,极大地阻碍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培养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有助于突破传统媒体的桎梏,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基于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符合新媒体时代编辑方式转变要求

传统广播电视的信息编辑,通常是派出记者到实地采访,拍摄需要的新闻资讯、节目素材,然后将节目资源传回到编辑部门,进行相关内容的采集、整理与制作。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正在重塑大众传媒的身份和集体表达,强调视听媒体的数字性质(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跨编码的特质[2]。可以说,传播过程的转变在叙述和阅读中发生的变化尤其明显——声音、文本、视觉、数字化构建,在文字、图像、声音、颜色、音量、形状,有时还有节奏和音调之间的界面上的定义正在变得复杂。它既是一种同时发生的现象,又是一种原子化的现象,不断地以更快的速度进化和变异。

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要重点关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以增强其与新媒体环境的反应性和与用户的交互性。在这里,自身的交互性是关键,不仅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使用数字技术,而且还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采用不同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和探究方式,从而实现更好的提问和更稳健的探究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来处理信息。受此影响,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用在采访中获得的信息,并从创作实践中创建元反思。在新闻或节目内容策划、制作过程中,具有网络文字、图像、视频或音频资源的创意整合能力,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抓住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做好编排筹划,赢得更多观众群体的欢迎与认可。

(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的核心

在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变用户和创意专业人士代表、体验和分享日常生活的方式;以数字传播为代表的元素溢出到一种新的叙述概念化中,这种概念化超越了叙述者对事件的表征的限制。除此之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普及设备和触觉响应等工具,能够通过用户皮肤的感官改善媒体体验,将网络化的数字叙事描述为一种全面的、通用的和包容性的现象。受此影响,网络数字化颠覆了传统媒体叙事行为,导致元媒体呈指数倍增。这一裂变过程会导致叙事的格式变得不那么僵硬和稳定[3]。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些特征可以使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认识到跨媒体项目的全面意识和战略发展需要。

然而,现实却是与之相反。在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的节目设计中,作为从业人员,编辑记者往往会遵从行业潜规则或者个人从业习惯,忽略对节目策划的创新,而将工作重点放在信息的传递上。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有必要从传统编辑能力向创新能力转变。通过这种能力培养内涵的转变,提供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与叙事外部元素以及由于技术而由作者自行决定激活的元素连接的可能性。这将是一个找到能让用户感觉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主角的“叙事公式”,从而成功地让用户感觉故事是以自己为中心的[4]。

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不强

一方面,即使在客观性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专业价值观的现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在许多场合仍会向受众传达价值判断,特别是当社会的共识或霸权价值观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时,例如在报道国际冲突时,或在调查报道中,记者履行一种仪式功能,促进社会的团结。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中,由于媒体传播中作者——用户二项式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身份的垂直模式的稳定性被淡化。即广播电视编辑实践的传统原则被改变了:从信息搜索开始,继续到信息的处理和传播,再到考虑记者与公众的关系,新媒体的革命给广播电视编辑框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务必要保持一个较高的思想意识水平,在新媒体背景下寻找一个新的身份,实现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过渡[5]。矛盾的是,大部分广播电视编辑的从业人员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知,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所不足。

另一方面,信息革命在包括媒体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多方面的细分变革。作为一个行业,从信息收集到信息传播再到信息处理,广播电视业经历了许多变化并不断发展。事实上,这个行业的规则可以改变,也应该改变。近年来,新闻媒体已经被在线、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宣传、评论和分享所严重扰乱。究其原因,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直接获得原始信息,而无须通过与记者或与文章作者直接交流。因此,未来的广播电视编辑从业人员,需要合适的工具来促进获取有用的信息,用于挖掘社交媒体以进行新闻采集的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并加以报道。矛盾的是,大部分广播电视编辑从业人员并未实现这种身份的转变,在创新方面有所欠缺。沿袭旧的模式,只会让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在信息时代不断下降。

(二)主管单位对创新能力培养投入不够

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非但没有扼杀传统媒体,反而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让这些传统的媒体展示了新的技术和想象力。可以说,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克服了传统媒体距离和可用性的限制,让受众变得更加广泛,也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提供了无限的编辑空间。在此背景下,受众有可能在传统的线性阅读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浏览之间做出选择:不必从头到尾阅读一篇文章,而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寻找文章中提到的信息联系。因此,按照“五个W”或倒金字塔结构来写文章的传统规则在新媒体时代中不再有效[6]。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网络上还没有专门的新闻写作指南,但很容易注意到,信息的呈现更轻松。这意味着从新闻传播专业到广播电视编辑主管单位,都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和培训内容做出改变,以此适应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提出的要求,并培养复合型的高技术人才。

鉴于新媒体作为社会媒体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广播电视主管单位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特别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主管单位的支持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将在新媒体时代释放出新的力量,确保广播电视在新媒体时代向好的方向转变。然而,受到技术条件、管理体制和资金的限制,部分主管单位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在职培训,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工作呈现一种忽视的状态,不仅在认知方面有所不足,在切实的投入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部分地级城市的广播电视单位,至今还在采取“采编摄一体”工作模式,没有进行专业分化和针对性培养,结果导致部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专业素养不高,“啥都能干,啥都不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劳动力资源,但是对于单位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三、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增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

对于当前的电视节目进行观察,很多电视节目收视率和存活率都比较低,只有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可以获得长远的发展。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是将想法转化为新的或改进的产品、服务和流程,以在市场上成功地推进、竞争和区分自己的关键环节。从洞察力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即思想灵活地从一个方面跳到另一个方面,而不是仅仅遵循现有的路径。有三种类型的思维主导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横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整合思维。其中,横向思维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操作不同的视角来系统地思考新想法;发散思维是关于个人在创造性思考时做什么的问题的第二个答案;收敛整合思维要求识别问题的关键要素并弄清楚各个部分如何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与内容知识、逻辑推理、智力相关的技能。

在广播电视编辑中,创新是对视觉和语言问题处理的扩展。它改变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编辑技巧,是一个从旧到新的过渡,是继承实践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本质而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意识培养,既是对传统编辑和采访行为的一种补充,又是当前技术在编辑和采访中的应用。因此,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意识培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继承阶段和发展阶段。在继承阶段,在新媒体的范围内,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要关注与网络数字叙事相关的现象的特定属性,但保持创作者的观点作为主要的知识来源。在经典的叙事概念基础上,有必要应用互联网扩展叙事结构的语料库,以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独特的形式。

此过程涉及识别对象的最新常规属性及其转换,还可以以新颖的、对个人有意义的方式,促进广播电视编辑从他们的行为和经历(例如新闻事件、节目策划)中学习,对于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中处理新想法或解决方案的结果至关重要。在发展阶段,新的文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出现以及技术的变革,使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处于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和叙事行为的多元化背景中。因此,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新媒体中的叙事是不可能的。为此,要不断培养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脱传统叙事和节目制作的限制,无论是在数字方面还是在模式方面。不仅如此,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采取更多种类的叙事方式,如短视频、数字艺术、网络新闻等,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开发这些语言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和制作中的叙事潜力。

(二)加大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培养投入力度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本身要有过硬的新闻知识及文字组织力,同时还能熟练操作设备,并制订出采访提纲计划,在后期的编辑、剪辑等过程中,也需要编辑记者发挥自身的作用,其自身的理论知识对于新闻内容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鉴于媒体环境的迅速变化,广播电视机构正积极从其新的人才中寻求新的竞争力,并从现有员工中寻求新的技能。因此,教学、学习和培训方面的创新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此,行业内的培训提供者必须首先完全、彻底地内化行业的培训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电视主管单位不仅要遵守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还要确保通过培训促进优秀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发展。

广播电视主管单位要在培训过程中提供编辑记者所必须获得的关键素质、能力和技能的展示机会,包括沟通技能、全球视角和数位素养;广播电视主管单位要在培训过程中提供编辑记者发展新能力的机会。在这方面,广播电视主管单位要重新配置资源,为培养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提供驱动力。广播电视主管单位需要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领航,通过探索和学习,使报道风格多元化,新闻主体需要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普通民众,将地区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闻队伍。

此外,编辑记者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承担自身的政治义务,要为党和人民发声,制作出新闻精品,将地方电视业务进行丰富,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更快的发展。考虑到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提出的需求,需要形成一个结构良好的培训体系,即人、过程、媒体和产品。其中,人指的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造性行为;过程对应于在这种行为发生期间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媒体强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对新媒介和新媒体的正确认知,特别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技术培训,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要素;产品是最终的广播电视节目。总的来说,未来的人才应该在技术上与这个行业的最新人才并驾齐驱,社会地位也应该全面提高。

四、结语

本文深度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显示,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网络的影响力和普及度显著提升。许多事件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之前,已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中发布,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在此背景下,培养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既符合新媒体时代编辑方式转变的要求,又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能力提升的核心。考虑到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有必要在加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加大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培养的投入力度。通过上述两种策略,调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融入到信息时代,最终完成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创新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