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短视频化转型

2022-02-27张璇月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受众

◎张璇月

(贵州省铜仁市广播电视台,贵州 铜仁 554300)

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宽,我国从2005年进入到Web2.0时代,完成了网络信息搜索向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的转变,也完成了用户从信息接受者到信息书写者的转变,短视频产品也在这一年产生,而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一经推出就收获了大批受众。其特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清楚一件完整的事件,这与当前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吻合。因此,传统的电视节目应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保证传播主题不变的情况下,以短视频的形式,精简节目内容,确保节奏性,为受众带来更好的收视体验。

一、坚持原创新闻,构建新闻资源库

短视频内容具有较强生活化的特点,传播效率高、生产速度快,更是打破了传统层面信息发布者为主导者、信息接受者为被动者的局面,使得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体验的通道。广播电视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融合后的广播电视台,需要完成“融合”到“熔合”的转变,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一基调下,广播电视台应注意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原创新闻内容,而这也是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能够在社会立足的制胜法宝。广播电视台的天然地缘优势十分明显,从开始运营到现在,也有了几十年的运作经验,及一批固定的收视群体[1]。所以,广播电视台应借助自身力量,打造本地新闻资源库,进而构建突发性、重大性新闻播报的一手素材基地。广播电视台可以吸引通讯员、专业记者、知名网红、信息爆料人、新闻内容参与者等人员,搭建微信、微博交流平台,并通过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源源不断地生产具有现场特征的新闻类短视频。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与网络平台及媒资系统相融合,打造城市化的数字媒体资源基地,为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短视频化新闻内容,这极具经济前景与社会价值。

二、通过社交媒体提升受众粘合度

广播电视台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转型,应注意融入互动意识,而这也与短视频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关联性,正是由于短视频平台为受众搭建了交流平台,才让每个自然人都能够表达自身的情感诉求,这种人性化的方式也是短视频备受关注的因素之一。所以,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应注意善于运用社交媒体,以提升受众黏合度的方式强化广播电视的品牌影响力。在融合进程中,还应注意转变传统的报道思维,以用户思维意识与受众构建情感链接,凸显出新闻的社会实用价值,使受众通过互动产生共鸣,确保激发共情效应[2]。再者,还应注意控制短视频的传播时间,短视频之所以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与其传播时间短不无关系,在当前快节奏生活的模式下,内容及时间均冗长的新闻内容,必然不会受到更多受众的关注,所以应贯彻“小于100秒的视频是对用户的友好”这一理念,且结合理念进行分析,由于优质短视频的时间大体是固定的,因此应打破传统层面逐层递进的方式传递新闻内容,将最为激烈的内容、最具冲击力的内容放在视频的开篇,以此为受众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而且在短时间内收视冲击力较强的内容,也可以让受众感到时间流逝得极快,让受众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体验,这自然会吸引受众对平台节目内容的关注。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铜仁广播电视台在某短视频平台公众号上推出的100秒以内的7条短视频内容,其播放量超百万,50%以上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0万。这表明对于重大突发的新闻内容,需要由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强势播报,以此为互联网提供优质的短视频新闻内容。

三、植入网络基因,打造短视频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受众群体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而且这部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呈现固定状态。因此,应注意创新传播思路,将新闻生产内容进行不断完善,以吸引年轻化的网络群体受众。结合当前国内、国外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在融媒体状态下,新闻传播以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及做增量的方式发展,所以应植入网络基因,打造短视频空间。再者,需要不断培养全媒体人才,打造全维度的短视频传播专业梯队,这是因为媒体人才的竞争才是媒体竞争的关键,人才优势也是媒体优势的核心,而培养短视频新闻传播人才,需要转变传统的组织模式、技能方法及思维方式。在组织模式转变方面,需要明确广播电视台不仅要面对新闻栏目供稿,也应面向短视频平台及网络直播平台,这种打通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传播壁垒的方式,能够使新闻内容有更多的传播渠道。技能转变是指新媒体人才既要有生产新闻内容的能力,也要具有运营媒体的能力。所以,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而言,应不断强化自我、突破自我,学习建立账号矩阵、学习给短视频打标签起标题、拓展与受众的交流平台,力争使浏览量、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都获得提升[3]。在思维转变方面,应明确传统的广播电视人应具有生产IP、孵化IP的能力,也应提升自身的IP价值。通过增强网络意识,确保短视频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北京时间”就是将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采编优势及视频内容作为发展的依托;“SMG”则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短视频类型的新闻客户端。再如,国外的YoutubeBBC频道,就是You-tube与BBC两家媒体的合作形成的新媒体,并通过精简的≤15秒的短视频内容将短视频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类型的客户端由于具有资源整合的优势,所以既能保证新闻的高效率、高质量传播,又有强有力的传统媒体保驾护航,使得新闻短视频内容更加精彩。

四、强化平台合作,拓展传播主战场

新技术的推出,使短视频的传播有了发展途径,对短视频新闻内容进行传播应借助新技术,以此拓展全新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获得受众的持续性关注。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若想谋求自身的一席之地,应注意不断创新节目的传播方式及内容,以确保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当前的资讯传播以短视频为主流模式,而这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相去甚远,所以传统媒体若依旧单打独斗,势必无法与当前受众的收视需求相匹配[4]。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注意与各类新媒体进行合作,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可以入住西瓜、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这些平台的特点在于传播速度快,且具有较强的碎片化、社交化的特点,比如抖音短视频平台从2016年9月建立至今,短短的6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基础用户最多的短视频平台。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应与短视频媒体联手,以此增加自身的基础用户数量,通过这种强化平台合作的方式,拓展传播主战场。

例如,央视新闻强势入驻抖音,由于央视新闻具有较强的品牌性,而抖音基础用户数量庞大,所以二者的强强联手使得央视新闻仅开通1天,就收获了1 300万粉丝。但应明确第三方平台虽很好地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流量,但这种流量仍旧属于短视频平台,而非传统媒体平台,因此入驻人气量高的平台只是发展的一个阶段,还应对自身的发展平台进行构建,建设流量入口,通过构建自身的媒体平台,发布具有广播电视新闻特点的短视频内容,既保持自己的风格,又改变了传播方式,以此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

再如,聚合了“UGC+PGC”原创内容的“看看新闻”“河南民生频道”“四川观察”等节目,就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利用新媒体打造的新闻类短视频播放平台。这些短视频内容,平均每天的播放量达到76.5万,真正是流量担当的代表。

五、通过精准服务,优化短视频体验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制作新闻短视频的目的既是传递信息给受众,也应为受众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优质的新闻内容,以此强化用户的体验,进而将用户转化为忠实的粉丝。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结合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短视频使用的喜好及态度进行分析,研究何种短视频能够吸引到用户的关注,并使用户能够对短视频的二次观看有所期待。然后,结合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受众推送更加个性化的新闻节目[5]。而且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应注意保留传统新闻节目短、平、快的特点,避免出现同质化的新闻节目,也应凸显自身的新闻内容特色,确保编辑的新闻内容更具辨识度,更具电视新闻的特点,继续维护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殊魅力,也能进一步对受众的短视频体验感进行优化。同时,还需注意提高自身的编辑技巧,而这是提升受众黏合度的关键因素。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内容,而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则与编辑技巧息息相关。所以,广播电视媒体人应注意,在遵循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应转变编辑思路,从配乐、人声、字幕等方面入手进行传播,确保新闻作品内容能够直指人心,受到受众的喜爱。比如,“坚持”“伟大”“平凡”“加油”“赞”“棒”“帅”等都是媒体人情绪的直观表达,也容易带动受众的情绪,更能确保受众可以通过标题,大概了解到新闻内容,以这种简洁的方式,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

例如,抖音平台中的“央视新闻”节目,在一个合集《有你真好》的节目中,播放采访原声的短视频内容大于50%,这种没有经过修剪的、真实的表达方式,反而引发了受众的情感共鸣,也能让受众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这种“接地气”的播出方式,使得“央视新闻”抖音号又圈粉无数。

再如,在2020年1月27日的“央视新闻”抖音号中,播出了《沙哑的声音》这一短视频新闻内容,新闻时长为34秒,新闻内容讲述了医院中嗓门最大的科主任,却嗓子沙哑到无法说话,原来科主任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2—3小时,其他时间都用在了服务患者方面,所以才导致嗓子失声说不出话来。通过这段简短的短视频新闻,使一个敬业爱岗的医护人员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而这类短视频内容贴近受众生活,也能激发受众的情绪共鸣。再者,还应注意通过背景音乐传递情绪,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容小觑,可以根据新闻内容播放或情绪激昂、或气势恢宏、或节奏明快的音乐,以此刺激受众的听觉,调动受众的情绪。

六、确保内容优质,固定短视频风格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能够对受众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广播电视人应对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尺度进行把控,坚守短视频新闻的底线,维护好广播电视媒体新闻的公信力。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部分自媒体主播为博眼球,获取流量,会传播一些无从分辨真伪,甚至播放一些无厘头的新闻内容,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受众会竞相模仿这种行为,利用网络转发这些鱼目混珠的新闻,或者干脆在现实生活中模仿新闻内容,这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6]。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人,更应担负起国家喉舌的使命,明确责任,提高职业素养,坚决抵制一切恶俗低下的内容出现在短视频中,做好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工作,确保短视频内容的真实性,维护短视频绿色的发展环境,使短视频的风格固定化,为受众构建一个主题明确的新闻内容传播平台。再者,还应注意,一档新闻类短视频节目,需要有与自身风格特点相吻合的Logo标识,且新闻媒体也应注意固定自身的发布风格。比如,在正文中应将个性化的风格呈现在排版布局或字幕设计中,而这也是打造传统新闻媒体个性化特征的方式,使短视频的辨识度更高。

例如,“炫富摔”曾经风靡一时,而这种“新颖”的行为,使得一些年龄小、分辨能力差的受众竞相模仿,这甚至会造成这部分群体受众迷失自我,对其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央视推出了对这类问题进行抨击的短视频“敬业爱岗摔”,其目的在于展示各行各业中工作能力较强的佼佼者.这种短视频的推出,让受众了解到何为正向能量,通过“软着陆”的方式宣传弘扬了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对受众播放优质短视频的方式,也逐步固定了短视频的风格,让受众了解到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也延续到了当前的网络传播平台中。

再如,可以根据不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人的主持风格,为受众建立差异化的短视频专题,喜欢哪种风格的节目,就可以关注某位新闻主播,这会使每个类型的节目都能收获到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确保短视频平台的受众群体分化更为清晰,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更好地为不同受众群体做好新闻传播服务工作。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报道理念与时代发展不匹配,新闻生产在外力阻挡下导致内力不足。因此,老一代的传统媒体人应转变观念,在秉承传统媒体新闻特点的同时,改变新闻内容的传播方式,自主融入到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中,通过短视频这一传播平台,构建自身的发展通道,树立富有个性化的短视频新闻品牌,这样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才能在融媒体模式下使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获得不断提升,真正实现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短视频化转型。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广播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