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媒协作探索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新方向
——基于东莞广播电视台《直通12345》栏目的实践

2022-02-27◎肖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直通热线舆论监督

◎肖 宁

(东莞广播电视台,广东 东莞 523076)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利用媒介对社会现象发表意见、表明态度、说出观点的活动,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则是新闻媒体利用舆论监督权对社会生活及公共事务进行报道并推动问题解决的行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严重干扰群众视听和社会和谐。此时,传统媒体利用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利剑激扬浊清、明辨是非就显得愈加重要,这也是践行作为党媒的使命和担当。

一、传统媒体面临的舆论监督困境

(一)受众流失,舆论监督丧失主动权

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让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喜好发生了巨变,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受众流失严重。舆论监督报道如果失去了受众,那么监督将变得毫无意义。

东莞广播电视台原王牌民生新闻栏目《今日莞事》自2006年诞生之日起就以舆论监督见长,曾创下近20个点的收视率,大量舆论监督报道播出后反响强烈。报道中的涉事人员、机构、部门在节目播出后迅速做出反应,被曝光的问题可快速得以解决,其栏目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当地首屈一指。

进入2016年,传统媒体在经历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冲击后,以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聚拢了大批受众,传统电视媒体收视率出现断崖式下滑,电视媒体要提升舆论监督报道传播力举步维艰,其舆论监督的主动权也丧失殆尽。

(二)网络谣言扰乱媒体公信力

在新媒体被大众追捧前,传统广播、电视、报纸媒体成为舆论引导的绝对主流,受众在传播格局中扮演的角色处于绝对弱势,传统媒体可自行掌控播出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实时更新,热点事件的舆论发酵速度超乎想象,传统媒体往往扮演着信息的“二贩子”,成为舆论监督的“二传手”。面对占领舆论高点的虚假信息,传统媒体还需承担激扬浊清的职责,且要求事实准确,表述得当,否则稍有不慎,记者和媒体都将成为新的舆论风暴眼。这些网络谣言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挤占了有限的网络流量资源,给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三)监督疲软,报道结果反馈消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而事实上,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效力已被严重削弱,在推动工作改进方面,涉事部门效率低、质量差,群众满意度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记者的职业精神不够

舆论监督类报道是公众参与度很高的产品类型,受众将情况反映给媒体,是对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绝对信任。记者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第一执行人,需秉持客观公正、专业严谨的态度完成采编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专业能力、宣传纪律、舆情管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记者态度消极,对矛盾较为突出的新闻选题驾驭能力不足,采编敷衍了事,做出的报道不抓重点、不分主次、避重就轻,难以形成强大的监督效力。

2.政媒反馈机制不全

舆情监测作为党委、政府提升执政效能的一项信息服务工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问题为导向,以化解为目标,以满意为标准,避免舆情扩散,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多地政府对媒体舆情的主动监测、主动处置、主动反馈机制尚未成熟,迫切需要构建一套针对媒体舆论监督的通知、整改、反馈、督查的“全效反馈机制”,甚至将舆论监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四)题材单一,差异化产品不多

长期以来,热线电话成为传统媒体获取线索的主要渠道。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纷纷开设自媒体矩阵账号,与受众的互动增增强,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但总体来看,舆论监督报道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千篇一律紧跟热点题材,鲜有独家线索。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题材为例。近年来,除了央视每年的“3·15”晚会外,各地方主流媒体鲜见消费类深度调查报道,其很大的原因在于有效新闻线索不足,题材稀缺。

(五)调查记者流失,采访难度大

优质的舆论监督类报道,一定是经过时间打磨和锤炼的,事实是经得起检验的。而随着老一代调查记者的纷纷离场,新一代记者接棒后无力续光,一些原本设有深度新闻部、社会新闻部的媒体频频将部门合并或撤销,调查类舆论监督报道从人才到机制都面临采写环境的江河日下。

外部环境对舆论监督的采访也并不友好,被访单位门难进、面难见成为常态。年轻的“95后”“00后”记者因不堪阻力,要么辞职改行,要么草草收兵。长此以往,新人起不来,老兵跑不动,团队整体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二、媒体融合+政媒联动,舆论监督走出新路径——以东莞广播电视台《直通12345》栏目为例

(一)东莞广播电视台《直通12345》栏目简介

2021年,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当年4月,在东莞市市委党史办的指导下,东莞市市直机关工委、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与东莞广播电视台达成合作共识,通过该台现有的网络、广播问政渠道,结合东莞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数据,打造了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直通12345》,栏目于2021年7月2日首播。

该栏目着力监督政府慵懒散慢假等作风问题,从为民办实事出发,开展专项监督报道,助推机关作风持续改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栏目的口号是“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首播时间为东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周五20:40,公共频道周六7:20,新闻综合频道周日18:30。节目视频在知东莞APP、东莞阳光网、抖音、视频号、东莞市12345热线新媒体平台等同步上线。

栏目设置了以下板块。

1.《数字问政》

播报当周12345热线的数据(部门镇街办理量、满意度等)和热点诉求排名。

2.《我为群众办实事》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目录,选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案例,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记者直通现场,了解有关事项的真实推进情况。

3.《热线聚焦》

梳理12345热线问政数据,选取惠及民生、影响面广、投诉集中、久拖不决、满意率低、责任推诿等共性问题线索,记者直通现场采访。

(二)强大政务数据支撑,海量线索任我选

东莞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每天有数以千计的热线呼入,400多名专业话务员将群众诉求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为扩大《直通12345》栏目选材范围,东莞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栏目组开设了后台独立账号,一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话务员即可外呼征求群众意见,获取市民信息。得益于强大的热线数据支撑,栏目组基本告别了选题焦虑。

2021年8月,东莞阳光网上一名苹果手机机主投诉东莞东城某写字楼一家手机维修店人为制造故障,怀疑维修人员往手机里注水,制造进水假象,以实现高额收取维修费的目的。栏目组梳理12345热线后台发现,类似的投诉从2021年6月开始出现,同类投诉近20起。《直通12345》栏目记者随即展开暗访,结合多名消费者的讲述,揭开了手机店不为人知的秘密。当地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纷纷介入调查,手机店涉事人员最终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三)红头文件保障采访权,记者不再采访难

为给《直通12345》栏目运营提供良好的采访环境,东莞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关于协助做好《直通12345》节目录制工作的函”,要求各市直单位部门安排人员对接《直通12345》栏目组, 积极配合做好节目录制工作。这无疑给前往市直机关或政务部门采访的记者开了一封“介绍信”,有了这封“信”,记者前期的采访接洽变得顺畅了不少,只需自报家门,对方便知来意,随即密切配合。因为有了被监督部门的支持,栏目选题成稿率显著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和专业性也有了保障。

(四)政媒联动通全网,打造流量爆款

不同于酒香不怕巷子深,优质新闻产品遇到合适的发布渠道才能形成爆款。《直通12345》栏目除了依托东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宣传矩阵,还打通了广东广播电视台、总台央视、学期强国APP、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APP、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渠道,节目视频实现多平台全网分发。此外,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依托合作媒体资源,链接了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非广电系媒体群,实现了多媒体矩阵式分发相关报道。

2022年7月,一名大学生拨打东莞12345热线,反映购买黄金遭遇欺诈。记者采访后发布短视频《大二男生欲买纯金结婚 付款后发现是18K金》,该视频抖音单条点击率超1.2亿次,全网超3亿次;2022年6月,《男子求助12345 想回看守所过规律生活》冲上热搜,全网点击量过千万,被上百家媒体转发。

(五)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为确保《直通12345》栏目报道有温度,更有力度,东莞市12345热线构建了督办机制,对报道所涉事项,久拖不决的实行跟踪督办“一抓到底”。热线中心建立健全差评重办、考核奖惩机制,将承办单位响应率、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等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会同东莞市府办督查室常态化开展督查问效。由于栏目监督成效显著,东莞市委主要领导还对栏目组宣传工作给予批示,鼓励团队继续创作优质新闻作品,助推机关作风持续改进,多为群众办实事。

(六)经费有保障,队伍有学习

栏目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运营经费。《直通12345》栏目成立之初就将栏目运营经费作为重点讨论的事项之一,最终决定由栏目联合制作单位向财政申请专项宣传经费,承担栏目的日常运营成本。栏目组团队深耕内容创作,不涉足商业合作项目,让舆论监督报道有的放矢。

在采编队伍结构方面,《直通12345》栏目安排拥有十余年丰富舆论监督报道经验的老记者担任制片人,团队成员也多为5年以上老记者,皆擅长舆论监督类报道。而为提升源头新闻选材专业化水平,《直通12345》栏目组定期对12345热线团队展开培训,把新闻人的职业化视角植入话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确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不沉底、不隔夜。

三、对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发展的两个呼吁

(一)呼吁新闻奖评选对舆论监督类报道友好

2022 年5 月17日,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一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公示》显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奖将有重大调整。其中,专门类奖项中设置了舆论监督报道,这在全国媒体界引发了强烈关注。新闻奖项不仅是对记者工作业绩的肯定,更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以来,舆论监督类报道获奖难成为共识,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创作积极性。在此,呼吁各地多把新闻奖项的设置向舆论监督类报道倾斜。

(二)呼吁高校重视舆论监督类新闻人才培养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均在大力研发新媒体课程,其中以新媒体运营、短视频拍摄最为热门。作为传统新闻采访课程议题设置中的重要一环,舆论监督类报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的理论基础,对学生新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高校已逐渐弱化其教学比重,令人扼腕。新闻界素有“不深度不记者”的说法,顾名思义,擅长做深度调查的记者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新闻人。在此,呼吁各大院校新闻专业继续保持专业传统,把基础的舆论监督课程作为必修课,因为时代需要更多有唇枪舌剑、可斗智斗勇的新媒体人。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宣传矩阵常态化,传统电视媒体要学会辩证看问题,抓住媒体公信力的优势,把失去的大屏观众通过新媒体平台找回来。舆论监督类报道采编过程中切忌单打独斗,可尝试从时政新闻中找灵感,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站在推动社会治理的高度,寻求政策支持。把镜头聚焦群众、把笔墨留给百姓,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用新闻办实事、解难题,在大小屏融合传播的双轮驱动下,推动舆论监督类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上新台阶,促进地方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场,弘扬社会正气,切实承担传播正能量的光荣职责与使命。

猜你喜欢

直通热线舆论监督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浅析西藏卫视《直通藏晚》的叙事结构
江苏兴化:培训提级从课堂直通赛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