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与路径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为例

2022-02-26郑均雷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基因

郑均雷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与路径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为例

郑均雷

[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处]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导向、育人功能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具有高度契合性。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为样本,总结了泽园书院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项目特色及不足之处,并为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落细落实。同时,红色资源与党史教育具有“共性”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共同适应、共同发展”[3]。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深入挖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一)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和天然载体

1.丰富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走进史实、摆清事实、讲好故事,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足迹来举例说明,能够引导广大师生在鲜活的史实面前去感知、体会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本质和价值意蕴,能够不断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说服力、感染力,更加有效地把党史讲透彻、更加入脑入心。

2.拓展了高校党史教育的形式,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极大地扩展了高校党史教育的形式。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在革命烈士、英雄人物身上感悟民族精神,在革命圣地、红色场馆追寻奋斗足迹,在红色文献、红色故事中追忆峥嵘岁月,在红色富矿中汲取精神力量,使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3.坚定了青年大学生理念信念,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奋斗观

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的可靠见证和真实写照,有助于高校师生了解真实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汲取营养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奋斗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广阔平台

1.有利于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进一步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史教育活动常态化为高校师生走进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利于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价值理念、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实效。

2.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可以不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展现力。高校可通过思政课堂、主题讲座、红色宣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和手段,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引导广大师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有利于发展和创新红色文化,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大学校园,走进教师课堂,走进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红色文化资源”模式,拓宽红色文化场域,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实施情况

泽园书院自2018年以来先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 “传承红色基因,绽放战‘疫’青春”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百年初心”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寻访红色足迹、讲好红色故事、锻造红色骨干,积极探索和构建“体验、感悟、分享”的红色文化传承新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注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在系列活动中,泽园红色故事宣讲团依托长三角书院高校党建联盟、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平台,面向红色教育基地、纪念场馆、街道社区、中小学开展宣讲90余次;面向校内党校、青共校、信仰公开课开展宣讲活动310余场,活动总受众达2万余人,活动被学习强国、光明网、新华网、南京日报、江苏新闻网、中国青年报、江苏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60余次,在校内外产生良好反响。

(二)项目特色

1.主题聚焦,打造标杆式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5]四年来,泽园书院以红色文化为导向,坚持红色主题,开展“做红色实践” “读红色经典” “观红色电影” “讲红色故事”系列活动使得红色品牌的知晓度在校园内越来越大,红色故事的宣讲声在校园内越来越响亮。通过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吸引凝聚青年学习感悟红色文化,学习百年党史。

2.知行合一,探索“读书、体验、分享”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实施时间长、活动跨度大、效果延续强。每年5-6月开展红色社会实践专项立项、定点实践,组建30支红色主题社会实践重点团队。7-8月红色实践团队开展红色实践专项行动,奔赴上海一大旧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红旗渠、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新疆军垦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7月至10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品读红色经典”红色征文比赛,征文覆盖所有学生党团支部,每年征集红色征文100余篇,评选30篇优秀作品。9月至11月开展“忆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比赛,引导青年学生在系列活动中行红色万里路、读红色万卷书、讲红色万家故事。在实践中体验红色精神,在读书中感悟红色力量,在宣讲中分享红色文化,通过知、行、做合一的方式,探索体验式、感悟式、分享式模式,用红色精神感染每一名学生,用实际行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3.覆盖面广,构建立体化红色文化宣传矩阵

充分利用好“线下+线上”两种宣传模式,建立良好的红色文化宣传矩阵,实现1+1 ≥2的效果。一方面,整合各类宣传渠道,做好线上宣传。利用校外各类新闻报刊媒体,校内各级官微、抖音账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的宣传工作,先后开辟“泽寻红韵” “泽忆峥嵘” “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团风采展” “红色征文展”等红色专栏,进一步推广活动成果,覆盖更多青年学生,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南审校园掀起了红色文化热潮。另一方面,注重锻造红色骨干,开展线下宣讲。坚持红色骨干从基层团支部产生在回到基层团支部宣讲的培养思路,宣讲团成员在学校党校、青共校、信仰公开课、菁英班等开展宣讲300余次。与此同时,注重依托区域资源,开展联合宣讲。四年来,多次赴雨花台烈士陵园、长三角高校党建联盟、南京力学小学、南京审计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开展宣讲,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深情的文字、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忆古思今,学史力行,更加明确了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不足之处

1.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入

高校作为红色精神传承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扩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新空间。由于红色资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对红色文献的阅读整理、红色遗迹的走访记录、红色故事的宣讲展示尚未成体系、成系统、成传承,同党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利用有待进一步明确主题、聚焦深入、落细落实。

2.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集中于做红色实践、观红色电影、读红色征文、讲红色故事等传统形式,红色主题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融媒体课堂、情景剧、舞台剧、话剧等沉浸式课堂,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性、亲和力、体验感,以增强青年大学生对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

3.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党团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对学生的主导带动作用,但是尚未形成体制机制。青年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指导、带动作用,红色宣讲骨干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提升

(一)坚持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

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研究,在对红色资源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红色文化更多时代内涵。一方面,要尊重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基于历史事实不断提高红色资源品质,完整准确地概括红色资源中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激活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资源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让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相统一,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方法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性研究,“拓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路径,融合党史理论教学主渠道与学生实践活动主阵地”[6]。实现红色理论研究的严肃性、准确性同红色主题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一方面,在已开设的思政理论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实际、时政热点、社会现实, 组织力量积极整合当地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多途径、多方式探索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相契合的内容,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积累、整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探索专题式、案例式、体验式等红色文化教育方法,采用舞台剧、情景剧、话剧等艺术展现形式,为党史学习教育提趣増味,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实现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蜕变,最终达到“笃行之”的信仰境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的宣讲团队

健全学校相关各方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宣传部、校团委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要重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强化高校教师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提升高校教师红色文化的挖掘利用能力,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展现能力以及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红色社会实践、品读红色经典、创造红色作品、讲述红色故事,用心去观察、体验和感悟。注重对红色宣讲团成员的选拔、培养,发挥“排头兵”作用,坚持青年影响青年、青年带动青年,在行思践悟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史教育活动中有浓郁氛围、有接续传承。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习近平.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新华每日电讯[EB/OL]. (2021-06-26)[2021-02-10] http://www. xinhuanet. com//mrdx/2021-06/27/c_1310030164.htm.

[3]吴先勇: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04):155-157.

[4]徐龙建.以红色文化促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党建研究,2020(07):46-48.

[5]两会现场观察:“共和国是红色的”[N].人民日报,2019-03-05.

[6]葛涛.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6):62-66.

1.2021年南京审计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研究课题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ZYB009);

2.2021年南京审计大学党的建设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究——以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为例”(项目编号:2021NAUDJ02003);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基因
第一次学党史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