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视域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

2022-02-26向阳辉朱宗铭

高教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生竞赛应用型

向阳辉,曾 洁,章 莎,朱宗铭

(长沙学院 1.机电工程学院;2.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022)

一、前言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关涉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大量学者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柯勤飞[1]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使命,进行了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杨岭[2]、付八军[3]等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索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王蕾[4]等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陈文兴[5]通过“三创合一”教育实践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韩保清[6]基于新工科背景,以新发展理论为指引,推动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等等。总体而言,新时代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都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配合、教师与学生持续互动、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

共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作互补、平等公正、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来最终实现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的格局[7]。本文依据共生理论,分析探索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效维持各关联方的长久稳定和有益共生。只有当这四组关系都长期处于有益共生时,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可靠实现和平稳落地。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共生逻辑

共生理论是分析探讨各关联内部联系机制和相互作用原理的有益工具,是探索形成各关联方能够有益共生、持久稳定的有效方法,将其应用于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关联方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作用,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一)学校与企业要实现互惠性共生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须要对接本地优势产业和知名企业,必须要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已是高等教育的共识。但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宏观目标不一致,学校的目标在于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企业的目标一般被认为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或者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对企业主动热情,而企业的合作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合作深度不够、浮于表面,合作的状态也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利益耦合关联,从加强利益耦合的关联上去建立学校和企业的互惠性共生新模式,从而有效调动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稳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教师与学生要实现互促性共生

任何类型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持续互动,都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相比而言,在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既要强调基础理论素质又要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要求师生投入的精力更加巨大。怎样去引导师生积极投入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如何去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教育是一门良心职业,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效果很难实现有效的评价。怎样去激励教师投身教学、怎样去保持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怎样去使教师的良心投入获得对应良心回报,要解决这些问题,基于共生理论找出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之间的共生界面,让学生的培养质量与教师的个人发展相互促进,从而去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的互促性共生关联新常态,确保师生精力的稳定投入,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科研与教学要实现互补性共生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离不开“双师双能”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有高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又要具备高超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博士,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都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培养出来的,所以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都很高,但他们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却不足。而每个人都会倾向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排斥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并且高等院校中重科研、轻教学的习惯性思维仍然广泛存在,要想有效引导教师们去重视实践教学、热心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必须要基于科研和教学的共生视角,使教学和科研不割裂,积极探讨他们之间如何互相补充,构建科研和教学的互补性共生关联新逻辑。

(四)理论与实践要实现统一性共生

地方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发现探索事物内在客观规律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培养偏理论深度;技能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精细化稳定性的操作能力,技能型人才培养偏实践性操作;而地方高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理解运用知识去解决复杂性实践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但它并不等同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简单叠加,而应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完美统一。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根据共生理论去深入探讨在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如何有效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大限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从而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共生关联新策略。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生路径

为了有效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我们尝试在共生逻辑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共生路径。

(一)推动利益耦合性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互惠性共生关联新模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对接地方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每年都迫切需要招聘到能快速胜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但目前高校所提供的人才一般来说无法直接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精准对口,所以大型企业每年招聘后都会开展长时间的岗前培训,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地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所急需的快速胜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不正是我们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所需要培养的人才吗?因此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推动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部分替代企业的技术性岗前培训,缩短岗前培训的时间和规模,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而对于学校又实现了对接优势产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利益耦合,从而可以建立起高效的、可持续的校企互惠性共生关联新模式。

长沙是“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学院是长沙市的市属唯一本科高校,长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持续推进与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学院分别与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长沙高压开关集团、长泰机器人等25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实践基地。其中,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个。中联重科为工程机械行业世界知名企业,机电工程学院与中联重科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可追溯至2010年以前,学院与中联重科合作共建的长沙学院-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每年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实现了学校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又满足了中联重科对大量优秀的工程机械从业人员的需求,学校和企业都受益。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利益耦合性协同育人实习基地,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持久稳定,有效推进了企业工程师进高校课堂、高校课堂进企业现场、青年教师下企业车间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精准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二)结合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双轮驱动,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促性共生关联新常态

高等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对教学的投入一直是一个良心活,然而无法形成正激励的有效反馈,也对教师投身教学事业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这不是因为教育管理者不想激励教师去潜心教学,而是因为高校教师承担的都是独立的单门课程,而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耦合工程,如何针对单个教师定量直接衡量其对教学的投入和效果非常困难。但通过长期跟踪发现,热爱学生、潜心教学的教师一般教学能力都很强,指导学生的效果也很好。因此大力开展教师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的学科竞赛,针对竞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高额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审加分,使得教师在潜心培养学生的同时也积极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师生互促性共生关联新常态。

长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教师教学竞赛和学生学科竞赛为抓手,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成绩非常突出。学院教师在教学竞赛方面,共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和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得湖南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3人,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项目35项,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学院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27项、省级奖励多项,学科竞赛成绩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生的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其中,学院教师被选拔作为湖南省工科组唯一代表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学院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一项作品被作为湖南省唯一作品推荐评选“中国好设计”(全国共24项),受到了社会热烈关注,反响强烈。教师通过与学生形成互促性共生关联,教师与学生持续互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三)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性共生关联新逻辑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等院校的科研是为了反哺教学,研究性高校教师的科学性研究即教学,职业性高校教师的应用性操作即教学,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科学性研究与应用性教学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割裂。如何引导应用型本科的科研与教学和谐统一,我们基于共生理论,采用共生界面分析方法,构建在科研和教学这两个共生单元之间能够进行能量和信息传输的共生界面,从而实现科研和教学的一体化共生。在对科研和教学这两个共生单元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科学研究也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科学研究只有面向社会实际需求,为当地经济服务,才能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而应用型本科教学也是面向当地经济服务,因此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共生界面,教师在产学研合作过程既可以获得科学研究的有益支撑,又可以实现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树立科研和教学一体化共生发展目标,从而建立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性共生关联新逻辑。

长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并将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从以前的纯理论研究逐步过渡为理论与当地产业工程实际相联系,以解决地方产业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为主,进一步促进了与地方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在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显著增强;同时,广大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解决当地产业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出发来进行课程教学,使广大教师的科研真正为教学赋能,教学又可以助力科研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助力科研的互补性共生良性循环。近两年,学院科研项目的横向进校经费大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涌现了“孤焊电源”“工程机械底盘构造”“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一大批科教融合助力课程教学的省级金课。

(四)突出双创教育项目化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共生关联新策略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的高质量人才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体,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可供统一对标的参照对象,很容易使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应用,偏重理论求索;同时也很容易使实践教学脱离理论指导,偏重操作经验。为了避免出现以上不良现象,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共生,我们按照构思(C)—设计(D)—实现(I)—运行(O)即CDIO模式,突出双创教育需要,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以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所需能力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对标的参照对象,从而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共生关联新策略。

长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构建了双创教育项目化的教学培养体系。根据专业培养和双创教育的需要,参照CDIO教育模式,构建以三层级、三模块、一体化、交互式为特征的项目化教学培养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推进项目化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生统一。三层级:按项目难易程度依次分为一级项目、二级项目、三级项目;三模块:根据项目性质,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模块,既有课内实践,也有课外实践。一体化:将所有项目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构建成有机整体。交互式:三级项目分别对应于三大模块,工程实践项目与传统实验项目融合,双创教育实践与专业教育实践融合。通过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有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共生。

四、结语

共生理论起源于生物学,在社会管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其应用于指导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学校与企业的互惠性共生关联、教师与学生的互促性共生关联、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性共生关联、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共生关联,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从而助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共生竞赛应用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