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2-02-26苏全志兴城市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磁共振栓塞肝癌

苏全志 兴城市人民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1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扫描和CT增强扫描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对前50例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对照组,对后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增强图像情况、肝脏肿瘤病灶评分。结果:二者在残留动脉期强化区分数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增强图像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短径上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脏肿瘤病灶评分(3.17±0.26)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磁共振增强扫描对治疗后患者的肝内病灶进行扫描,其检出率更高,对治疗后残留病灶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肝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发病部位是人体肝脏器官,在临床中可细化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两种类型。此疾病会对患者的肝脏器官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与破坏,不利于患者综合性生存状态。而肝细胞肝癌则是肝癌疾病临床中的常见病理表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当代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原则对患者来说特别重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肝癌的治疗出现了多种方式、方案,其中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放化疗、介入栓塞术等[1-3]。而在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包括影像学、血清学等,其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要检查手段,在肝癌患者中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在影像学技术方面的进步,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后的效果对比进行调查,特别抽取了本院的100例肝癌患者展开分析,现有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对前50例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对照组,对后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60.22±1.58)岁;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38~79岁,平均(59.95±2.88)岁。

纳入标准:此次研究对象均经由本院审核和批准的;此次研究对象均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协议,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中;此次研究对象均经本院专业医生诊断,符合本院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此次研究对象均采取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患者无其他系统重大疾病、无介入治疗禁忌证、无CT及磁共振增强扫描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排除存在其他器官合并症的;排除妊娠期妇女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在半年之内进行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叮嘱患者在扫描之前6h禁食,并在扫描之前的60min、30min和扫描前服用500~1000mL的纯净水。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检查,将螺距调整为1.2mm,层厚调制成6mm,层距为8mm,将电压设置为130kV,将电流设置为180mA。使用注射器将对比剂注入到肘静脉内。对患者完成膈顶至肾脏下的平扫后,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分别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注射后20~30s、60s及120s内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在参数条件下,将RPI区域勾画出来,并将其置于强化显著区,对肿瘤周围肝实质回声情况进行测量[4]。

磁共振增强扫描: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从头部进行扫描,对患者的冠状面和横断面进行检查,并对其注射对比剂,注射速度为2mL/s,注射剂量为0.2mmol/kg,进行增强扫描,将TR/TE调节为4.8ms/2.3ms,将层间距设置为7.8mm,层厚设置成6mm,矩阵调成384×512,视野设置为260mm×350mm,带宽为380Hz。并在对比剂注射后的20s、40s、60s进行动脉早期、晚期和门静脉期的增强扫描[5,6]。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增强图像最大直径和最小短径情况、肝脏肿瘤病灶评分。病灶总分为1~5分,分数在1~3分,即无肿瘤残存亦或是复发,分数在4~5分,即肿瘤残存和复发呈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文章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17.0版本,相关的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再通过χ2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在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s进行描述、并且应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评分情况

对照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分数为(4.13±0.41)分,观察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分数为(4.08±0.38)分,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6325,P=0.5286)。

2.2 两组增强图像最大直径和最小短径分析

对照组最大直径及最小短径分别为(3.22±0.09)cm、(1.35±0.19)cm,观察组最大直径及最小短径分别为(3.64±0.11)cm、(1.01±0.22)cm,经对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1=20.8958,t2=8.2706,P均<0.05)。

2.3 比较观察组、对照组肝脏肿瘤病灶评分

观察组肝脏肿瘤病灶评分(3.17±0.26)分,对照组肝脏肿瘤病灶评分(2.99±0.69)分,组间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61,P=0.0875)。

3.讨论

肝癌也就是肝恶性肿瘤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发生在肝脏上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将其划分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肝癌又被细化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以及混合型肝癌。肝癌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酒、病毒性肝炎、食用霉变食物,以及遗传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发生。20世纪末我国肝癌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了21‰,在恶性肿瘤的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原发性肝癌虽然在肝癌总人数中的占比较低,但其危害性较大,一旦发病就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治愈率很低。肝癌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肝区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出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进而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早期存在治愈的可能,而中晚期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预后差异大,这也相对拉高了我国肝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7,8]。

肝细胞肝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生物学行为十分明显,所以临床治疗中,经动脉灌注化疗与经动脉化疗栓塞等相关临床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显著。若肝细胞肝癌难以切除,则通过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临床开展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期间,栓塞剂以碘油为主,在混合抗癌药物后即可制作成乳化剂,在导管的作用下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致使肝细胞肝癌的病灶缺血而坏死,进而实现介入治疗目标。此外,在临床治疗中,也会选择自体血凝块、聚乙烯醇、钢圈、海藻酸钠微球与乙醇等当做辅助栓塞剂亦或是替代栓塞剂实施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术作为有效的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措施,在临床经此种措施治疗后的具体病灶、残留病灶情况,在临床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评估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临床最有效的检测方式,虽然敏感度较高,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费用相对较高,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近几年,我国影像学技术得到了进步,临床上将关注点放在了CT增强扫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经研究发现,磁共振增强扫描对微小病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9,10]。患者在接受肝癌介入治疗以后,在影像学随诊中,CT扫描和磁共振增强扫描各具特色。其中,CT扫描在评估碘油沉积方面的优势显著,但因碘油密度较高,会使周围的肝实质出现伪影,对肿瘤残存或复发临床诊断产生了不利影响。且坏死肿瘤组织血供缺乏,或肿瘤去动脉栓塞有会出现凝固坏死的情况,上述区域都很容易产生碘油沉积缺失的情况,所以在碘油缺损区域并不代表肿瘤的残存或复发。而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等非碘油栓塞剂则会使肿瘤凝固而坏死,在动脉期还会有轻度强化的表现,与肿瘤复发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十分相像。因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有所改变,所以在对动脉期进行增强扫描的时候,时相变化的范围过大。且我国肝细胞肝癌患者并发肝硬化的概率较高,采用CT增强扫描动脉期很容易脱漏,甚至会出现肝细胞肝癌复发病灶漏诊与误诊的情况。上述因素均使得CT扫描随诊的诊断效能明显下降[11]。近年来,伴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更为广泛,临床诊断的价值较高。MRI核心技术为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为运用原子核于强磁场中出现的共振产出信号,开展图像重建。MRI软组织分辨率比较高,能够对角度成像,其清晰度与对比度均较高,便于对病灶、临近组织分界辨别。而且MRI技术可从分子的内部将人体器官状态与早期病变情况反映出来,将人体组织内化学结构信息进行反映,由经计算机重建之后,能够把同种组织的不同化学结构、同密度不同组织使用不同的影像信息表现出来,能够将肝脏组织血管侵犯状态和微小病变检出。MRI技术无电离辐射,对于人体无放射性不良反应,且具备扫描速度快以及准确度高等优势。MRI诊断肝脏疾病阳性检出率较高,运用此技术能够将肝脏生理病理信息、解剖学结构图像等信息当成基础,准确判定结节性质,达到疾病诊断目的。与此同时,MRI诊断技术对于软组织诊断的分辨率比较高,能够清晰地明确肝脏状况和四周状况,可对疾病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在对肝癌预后进行诊断的时候此诊断技术诊断效果和价值明显高于CT诊断技术[12]。

经以上研究对比,二者在残留动脉期强化区分数和肝脏肿瘤病灶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在增强图像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短径上更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成像情况更好,图像质量更佳。提示,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分析原因,是因为作为临床诊断中使用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磁共振增强扫描技术在使用期间主要是基于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信号,经图像重建获取相关信息,相对而言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而且能够多角度成像,所呈现出的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更高,更利于医师进行病灶及周围组织情况的判断。此外,该种技术无电离辐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磁共振增强扫描对治疗后患者的肝内病灶进行扫描,其检出率更高,对治疗后残留病灶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磁共振栓塞肝癌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