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空线路转接电缆进线对GIS变电站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

2022-02-26洪煜坤肖集雄

电瓷避雷器 2022年1期
关键词:进线过电压避雷器

杨 帅,洪煜坤,刘 尉,王 航,肖集雄

(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8)

0 引 言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GIS变电站和电缆线路在城市电网的比重不断增大[1-3]。许多GIS变电站采用架空线路转接电缆的混联进线方式[4-6],且电缆长度不一。以天津地区为例,短电缆长度在100 m左右,长电缆可达3 km以上。由于混联进线结构有别于架空进线,过电压波的传播更加复杂,需分析混联进线对GIS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

国内外针对电缆-架空混联线路过电压进行较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线路侧分析。例如电缆护层连接方式对护层过电压的影响[7-9],混联线路雷击可靠性[10-11]以及混联线路操作过电压特性[12-15]等。由于海上风电系统多采用电缆-架空混联出线,也有相关研究开展,包括雷电以及操作过电压特性[16-19]。但这些研究主要考虑线路过电压,大多采用电源模型等效成变电站,忽略了站内设备与接线影响。文献[20]分析了某电缆出线变电站,连续两次遭受雷击的过电压特点与防护措施。文献[21]研究了GIS变电站进线电缆雷电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包括电缆参数与避雷器安装位置。GB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22]中,对66 kV及以上进线有电缆段的GIS变电站,防护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时,要求在电缆段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装设避雷器,而电缆末端与GIS连接处并未要求安装避雷器。现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混联进线对GIS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且现有标准对这种条件的防护要求尚不明确。出于安全性考虑,许多GIS变电站也在混联进线侧装设避雷器。

为探究混联进线对GIS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的影响,以指导相关防雷设计。本研究针对天津地区某220 kV GIS变电站,采用ATP-EMTP软件[23-24]建立该变电站110 kV侧模型以及混联进线模型,对比了相同条件下架空进线与混联进线的过电压差异,分析了地线连接方式、电缆参数等对过电压的影响,最终提出侵入波过电压防护方案。

1 模型建立与过电压对比

1.1 架空进线与混联进线差异

图1为变电站中混联线路进线(单芯电缆)与架空进线示意图。架空进线时,相线悬挂至站内门型塔,经GIS套管接入;架空地线一般与变电站门型塔相连。混联进线时,相线在电缆终端塔处转为电缆,电缆经转接头接入变电站;而地线终止于电缆终端塔,不与变电站相连。根据国标GB 50064-2014要求,混联进线时需在电缆与架空连接处装设避雷器,单芯电缆末端应经金属氧化物电缆护层保护器(CP)接地。

图1 变电站两种进线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 kinds of inlet lines in substation

1.2 计算模型介绍

以某220 kV GIS变电站110 kV侧实际尺寸进行建模,该站110 kV侧主接线采用双母线形式,有2组变压器与8回进线,其中4回架空进线与4回混联进线。混联进线段总长2.2 km,共8基杆塔,1号塔为电缆终端塔,电缆长度为280 m。站内主变与GIS间也采用电缆连接,其中站内电缆型号为ZC-YJLW03-Z-64/110-1×1 600,线路侧是ZC-YJLW03-Z-127/220-1×800。进线段架空导线型号为JL/G1A-400/35-48/7,地线型号为JLB40-100。

电缆与架空线路根据实际尺寸,皆采用J.Marti模型进行模拟[25-26],其中电缆只考虑芯线、金属护套与绝缘层。站内架空接线采用单相分布参数线路模型,其波阻抗为350 Ω,波速设置为光速。三相GIS母线采用不换位Clarke模型,根据实际尺寸建立。杆塔采用多波阻抗模型,分解成主材、斜材和横担,分别用波阻抗模拟[27-29]。

由于负极性雷击占总雷击次数的75%~90%,且负极性过电压波沿线路传播时衰减较小,故计算时只考虑负极性雷击。雷电流波形参数为2.6 μs/50 μs,采用双指数函数表达式。对于110 kV系统,直击雷过电压幅值要大于绕击雷过电压,计算只分析直击雷情况。雷电流幅值为210 kA,波阻抗为300 Ω[30]。站内设备采用入口电容模拟,具体参数如表1。避雷器采用92型非线性电阻模型,其伏安特性数据如表2。以单进线-单母线-单变压器作为过电压侵入途径,此时过电压情况最为严重。

表1 站内主要设备入口电容数值Table 1 Inlet capacitance of main equipment in substation

表2 避雷器伏安特性Table 2 Volt ampere characteristics of arrester (kV)

1.3 过电压对比

在混联进线模型中,将280 km电缆修改为架空线路,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且不考虑避雷器影响,对比架空进线与混联进线时主变过电压差异,结果如图2。整体而言,280 km短电缆混联进线时,主变过电压幅值均高于架空进线。特别是雷击电缆终端塔时,主变过电压最高可达2 500 kV。由于两种进线结构差异,造成主变过电压幅值不同。即便过电压波在电缆中的衰减更加显著,但280 m短电缆情况下,站内侵入波过电压十分严重。为此,笔者将从电缆终端塔地线与站内连接方式、电缆长度等方面分析这一现象。

图2 架空进线和混联线路进线主变上过电压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overvoltage on transformer of overhead line and hybrid line

2 混联进线过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2.1 电缆终端塔地线连接方式

混联进线时架空地线终止于电缆终端塔,并不与站内构架相连。而架空进线时,地线直接接入站内构架。地线连接方式对过电压有较大影响,为此考虑地线不与变电站构架相连、地线与变电站构架相连和地线通过引下线接地3种方式,比较不同情况下站内主变过电压幅值,如图3所示。计算时不考虑避雷器影响。

图3 主变上过电压随地线连接方式变化Fig.3 Overvoltage on transformer vs connection mode of ground wire

雷击1至3号杆塔,地线不与变电站构架相连时,主变过电压最高,其次为地线经引下线接地;当地线与站内构架相连时,主变过电压最低。现有研究表明,地线与构架相连时,雷击于1号杆塔,站内地网接地电阻较小,地线上过电压传至构架接地点处,会产生相反极性的反射波。由于1号杆塔与构架距离较近,该反射波会很快返回,从而限制塔顶电位。即使造成绝缘子闪络,其过电压也得以限制。地线经引下线接地时,由于杆塔接地电阻大于站内地网接地电阻,相反极性的反射波幅值更小,对过电压的限制弱一些。而地线不与变电站构架相连,处于断开状态时,没有负反射波的抑制,同时会产生相同极性的反射波,进一步增大了过电压幅值。随着雷击点与构架距离增加,相反极性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变长,其影响减弱,3种情况下的过电压差异变小。

2.2 混联进线中电缆长度

电缆长度是影响侵入波过电压的关键因素。在混联线路下,改变电缆长度,雷击点设置在电缆终端塔;架空进线下,改变1号塔与构架间的线路长度,使得侵入波传播距离一致。比较不同进线方式下,站内主变过电压随传播距离的变化,如图4。两种进线方式下,主变过电压都随线路长度增加而减小,表明线路衰减逐渐增强。由于电缆线路对地电容更大,对过电压波的衰减更加明显。当电缆长度大于500 m时,混联进线的过电压幅值小于架空进线。但由于混联进线地线连接方式的影响,雷击点处产生的过电压幅值更高。电缆长度小于500 m时,其衰减程度弱于幅值增加程度,此时混联线路过电压要大于架空线路。

图4 主变上过电压随进线长度变化Fig.4 Overvoltage on transformer vs length of inlet line

2.3 电缆首端安装避雷器

国标要求在电缆首端,与架空线路相连处安装线路避雷器,从而对过电压进行限制。图5为雷分别击于前3基杆塔,电缆首端有无避雷器时,站内主变与GIS入口的过电压幅值。

图5 电缆首端避雷器对过电压影响Fig.5 Influence ofcable entrance arrester on overvoltage

雷击1号杆塔时,电缆首端装设避雷器后,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侵入变电站的过电压幅值,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避雷器与杆塔共同接地,当电缆终端塔遭受雷击时,杆塔电位升高,会降低避雷器两端电位差,使得避雷器无法充分动作,不能有效限制过电压幅值。当雷击于其他杆塔时,电缆首端避雷器动作更充分,从而限制过电压幅值。

3 防雷保护优化方案

3.1 电缆末端装设避雷器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短电缆混联进线的情况,即便安装了电缆首端避雷器,雷击于前几基杆塔,依旧会产生较大的过电压。国标并未要求在电缆末端或进线侧安装避雷器,如果首端避雷器故障或老化失效,GIS变电站将面临严重的过电压威胁。根据国标与该变电站实际情况,分别在电缆首端、主变侧与母线CVT处装设避雷器。图6为该避雷器配置下,雷击电缆终端塔时,GIS入口、主变以及母线CVT处过电压幅值随电缆长度的变化。

图6 电缆长度对过电压影响Fig.6 Influence of cable length onovervoltage

由于母线CVT和主变压器处都装设避雷器,可以充分保护相关设备,但GIS入口处过电压幅值超过耐受值,会引起套管等设备损坏。当电缆长度大于1 km,GIS入口处过电压才能得到有效限制。图7为电缆末端装设避雷器后,GIS入口过电压幅值随电缆长度的变化。此时,GIS入口的过电压幅值得到了很好的限制。同时进线侧开关可能处于热备用状态等,因此短电缆混联进线时,需考虑在电缆末端或进线侧安装避雷器。

图7 电缆末端避雷器对过电压影响Fig.7 Influence ofcable end arrester on overvoltage

3.2 降低终端塔接地电阻

电缆首端避雷器可有效防护雷击其他杆塔的过电压,雷击终端塔时会造成避雷器动作不充分。为此,需降低终端塔接地电阻。图8为雷击1号塔,改变其接地电阻时,主变过电压幅值的变化,此时站内未配置避雷器。当电缆终端塔接地电阻逐渐变小时,经杆塔入地的雷电流变大,而经导线侵入变电站的电流就相应减小。同时避雷器两端电压差变大,其动作更加充分,侵入站内过电压幅值降低。

图8 主变上过电压随终端塔接地电阻变化Fig.8 Overvoltage on transformer vs grounding resistance of terminal tower

4 结 论

采用ATP-EMTP软件,分析了雷击过电压经混联进线侵入GIS变电站的情况,得到如下结论:

1)混联进线方式下,地线终止于电缆终端塔,没有相反极性的反射波抑制,同时会产生相同极性的反射波,从而增强过电压幅值。当电缆线路较短时,电缆对过电压的衰减程度较弱,会造成混联进线时过电压幅值高于架空进线。

2)雷击电缆终端塔时,混联线路电缆首端避雷器难以充分动作,当电缆较短时,无法有效保护GIS入口。

3)电缆末端装设避雷器后,可以很好限制GIS入口过电压。同时进线侧开关可能处于热备用状态等,因此短电缆混联进线时,需考虑在电缆末端或进线侧安装避雷器。

猜你喜欢

进线过电压避雷器
高压直流转换开关避雷器改造方案研究
电气工程一次设备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分析
试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及防范
关于电气中压系统过电压的论述
基于Schneider微机保护装置的2进线1母联备自投应用
配电网电源备用自投方案及使用研究
浅析工频过电压故障研究
浅析架空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主要因素与保护实施建议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分析
92#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