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T女打造“中国芭比”:唐娃娃畅销30国年赚千万

2022-02-26王新同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偶娃娃北京

王新同

因为自幼有人偶情节,她几乎收集了全世界的各种娃娃,发现美国有芭比娃娃,俄罗斯有套娃,德国有瓷娃娃,唯独缺少了能在世界流行的中国娃娃。于是做了10年软件工程师的她,毅然改行做起了娃娃。她吸取“北京绢人”的精髓,在改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打造出了中国的“唐娃娃”。

她做的500多个品种的娃娃,出现在APEC峰会、G20峰会等高级别国家会议桌上,而且被作为国礼赠送。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品远销30多个国家,就连欧美等国家一些博物馆,都争相收藏,年销量高达30多万个!

软件工程师,改行卖“娃娃”

唐燕是北京人,她从小热爱各种各样的娃娃,那时妈妈最怕带她上街。因为只要一到百货公司,她就把脸紧紧贴在橱窗上看娃娃,说什么也不再挪步了。当时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人偶娃娃怎么都算是件奢侈品,妈妈总是舍不得给她买。

直到18岁,唐燕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芭比娃娃。她自嘲是娃娃的“真爱脑残粉”,每次去参观娃娃展览,站在一群小朋友之中的她都顯得有些“另类”。

参加高考时,唐燕很想报艺术专业,好好研究娃娃,可爸妈却坚持让她学计算机。后来唐燕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这个念理科的女孩,却在床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娃娃,几乎能办个小型展览会。班主任和同学们开玩笑说她选错了专业。

除了热衷收藏人偶,唐燕还痴迷于画娃娃,人物形象大多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她还把女同学们当作大娃娃,给她们化妆,教她们穿搭,给她们拍艺术照,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cosplay。老师曾预言:“唐燕,你以后从事的工作必定与娃娃有关。”

大学毕业后,唐燕做了一名软件工程师,那时从事IT业,是非常令人艳羡的。接着她又有幸成了中关村第一批创业者,经营着一家十分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整整10年,她做软件、做工程,做系统集成,业务蒸蒸日上。

荣光之下,是应酬与忙碌。她每天应酬、谈项目、做项目,继续应酬、谈项目……一眼望到头的繁忙与重复,让唐燕越发感觉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唐燕做娃娃完全属于偶然。一个星期天,工作疲惫的她想逛街放松一下,不知不觉来到一家精品店。唐燕时常来这里搜集一些精美的工艺品,尤其是人偶娃娃,只要一看到有造型新颖、设计独特的娃娃上柜,她说什么也要把它带回家,要不然就吃不好睡不香。

老板看到她就逗趣说:“你这么爱收藏娃娃,还不如自己开个店,喜欢的就留下来,感觉一般的就卖出去。”唐燕一听这建议就乐了:对呀,为什么不试试看呢?毕竟自己从小就酷爱娃娃。

这个想法瞬间让唐燕为之一振,她想试试水。调研后,唐燕决定卖欧洲的陶瓷娃娃。就是当时风靡国外的“kiss亲嘴娃娃”,国内市场上很少见。她接连找了好几个厂家,最终拿到一小批准备出口的产品。

没想到带到写字楼后,根本不用宣传,就以她始料未及的价格,被那些时尚女孩子一抢而空。没想到年轻女孩们如此喜欢娃娃,那时候,她在中关村卖一台电脑的利润仅仅50元钱,而卖一个娃娃能赚七八十元。仅这一单,唐燕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赚了9600元,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大赚一笔后,唐燕毅然放弃了无数人艳羡的IT业,开始追寻她童年的梦想。于是她开了家小店,雇了个店员,从9000多元到3万多元再到10多万元,利润滚滚而来。

然而就在这时,唐燕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当时,她向厂家定的娃娃总量不大,但品种极多,导致成本相对较高。为此,她四处寻访更物美价廉的厂家,结果还真找到了。厂家问她,这个产品在国内好卖吗?唐燕实话实说,把市场销售情况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对方。

没想到她刚定完货,狡诈的厂家就把几车皮的货运到了北京,kiss亲嘴娃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地摊上。唐燕顿时傻了眼。欧洲瓷娃娃肯定是卖不成了,难道就这么放弃?她又不甘心,一时进退两难。

吸取“北京绢人”精髓,打造中国“芭比”

一天,郁闷异常的唐燕逛街散心时,路过百盛购物中心,在工美集团的“珍宝馆”橱窗里,瞥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娃娃,那是京剧《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人偶,因为自幼就有娃娃情结,她被眼前这个迷你版“穆桂英”的精致吸引了。人物形态的英姿曼妙,样貌的俊俏别致,古典服饰的端庄精细,美如冠玉,太惊艳了!小人儿一下就把她的心摄住了!

后来唐燕才知道,这种人偶叫“北京绢人”,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早唐时期。人物造型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传统戏剧等,需要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做成立体人型。

那时人们用中国的上等蚕丝,从“小人”的脸、手、衣服和头发,到妆容、服饰、装饰上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精细,宛如给娃娃注入了灵魂。“这使它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栩栩如生,像极了立体丹青。每一个都婵娟花艳,无与伦比,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遗憾的是,在民国时期北京绢人就已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应邀参加印度举办的“国际玩偶展览会”,重任交到艺术大师葛敬安手里。在葛敬安和团队的苦心钻研下,北京绢人得以重见天日,顺利地参加了“国际玩偶展览会”,引发许多国际友人的关注。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北京绢人制作工序复杂,成本高,根本没有市场,眼看这门古老的绝技濒临失传!唐燕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去学习制作这种精妙绝伦的北京人偶,因为它实在太美了!

多年来,唐燕几乎收集了全世界的娃娃,发现唯独缺少了中国独有的娃娃。她忽然想到,自己在东京见过的日本“人形”娃娃。这种娃娃已有数百年历史,每一件作品都融进了不同时期日本的服饰文化,大多数形态是穿着传统华服的艺伎。这些人形全部为手工制作。唐燕心想,美国有芭比娃娃,俄罗斯有套娃,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偶形象,而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却没有这样一种艺术品能流行到世界各地。

她突然意识到,可以完全摒弃洋娃娃的风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挖掘宝藏。而具有浓郁民族风的北京绢人,不就是最美的“中国娃娃”吗?

为了研究这个绢人是如何做出来的,唐燕找到北京绢人厂,但是厂子即将倒闭。她找到厂长,发现库存里还有绢人,唐燕立马花1万元买下10个绢人作品,带回家研究学习。要知道,当时的1万元,是很多人半年的工资。紧接着,唐燕千方百计地寻找制作娃娃的大师。

最终,她找到了北京绢人第二代传人杨乃蕙,老人未曾想到,唐燕对绢人竟如此痴迷,还决定放弃自己的主业,专门组建一个制作北京绢人的工作室。于是,杨乃蕙当即将其收入门下。在大师的指点下,唐燕开始刻苦学习绢人技巧,足足学了一年多才出师。

其间她惊讶地发现,绢人的制作工艺,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和精细。要经过糊头、服饰、彩绘、头饰等细致工序。绢人集多种工艺为一体,包括雕塑、绘画、服装设计、头饰、发式、道具、背景组合造型、金工、木工、缺一不可。唐燕说,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

尤其是绢人纤细的素手,十分考验匠人的功力。铅丝为骨,编成手指的形状,缠上脱脂棉,戴上手套,染上指甲,做成符合绢人气质的手形。绢人苗条的身材,圆润的肩背,丰满的胸臀,全靠匠人对人物的理解和上手手感来完成。

制作完身形,接着就是绢人服装的搭配,要求必须贴切人物的身份。而单单给人物服装配色,匠人就经常在不断地尝试,才能找到完美搭配的服装。绢人服装制作需要多步才能完成:原料、量尺码、打版、定样式。如此下来,赋绢纱以生命,施丝绸以灵性。特别是考究的吉祥纹样,被匠人用“赛绣”工艺,绘制到布料上。线随心而变,金粉调成的漆,在手的晃动下,勾勒出吉祥纹样。

唐燕说,想要创作出传神的绢人,还需要读懂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性格特点、生活环境来进行创作。不仅要突破人物的历史故事,更要超越他的历史故事,在形、神上下功夫。

第一批绢人做出来后,唐燕非常兴奋,满满的成就感。不料市场却当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她们的第一批娃娃推向市场时,人们一问价格,都纷纷摇头。原因很简单,太贵了!仅成本就1000多元,商场为了赚取利润空间,标价3000元,普通人自然望而生畏。

唐燕意识到,制作北京绢人虽然是一门高雅艺术,但仅凭热爱是不够的。如果不能走入市场,它就只能被放进博物馆、展览馆里,迟早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再说,现有的绢人制作大师均年事已高,懂得这项技艺的人所剩无几,如果不接力传承真的会失传。

但是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让唐燕颇感头疼。她冷静分析后认为,绢人按原有的传统工艺制作不仅非常复杂,用料考究,而且制作周期长,成本太高。除此外,做出的娃娃还存在不易保存、不易运输的致命缺陷。再加上绢人并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因此收藏者甚少。一直以来,市场都很小。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2003年,唐燕成立了北京“唐人坊”公司。并给自己的人偶取名“唐娃娃”,因为这一下就能让人联想到大唐盛世。唐燕在吸取“北京绢人”技艺精髓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创新设计。

比如她制作的人偶,头部、四肢不再是6层丝绸细致的粘合,而是在材料上改良,用石膏、陶瓷、树脂等新材料制作,用热转印和丝网印技术取代服装上的刺绣和手绘,其他方面仍采用传统绢人的制作技艺,如掐丝编花、人形彩绘、梳发等,在核心工艺上保留经典之美。

服饰是人偶的灵魂,为此,唐燕把重点放在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研究上,买工具书,请教学者,观摩戏剧,走访博物馆,成了半个服饰专家;在人形设计上,曾习工笔素描的她,从中国传统人物画和民间泥塑中汲取营养,融入了自己的创意。

改良后的“唐娃娃”面部和手部均采用特殊石膏,在手绘的基础上结合电脑绘图,提高了制作效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不仅改进了传统绢人的多项工艺,也丰富了创作题材,降低了制作难度。

就这样,唐燕一直期待的“中国芭比娃娃”横空出世。她也迅速拿到来自故宫的订单,双方合作推出故宫文创——紫禁城往事,并获得北京礼物大赛金奖。

北京奥运会期间,“唐娃娃”被当作国礼,备受欢迎,尤其是以京剧人物为造型的Q版“唐娃娃”!

畅销30余国,年赚千万

其间,唐人坊相继和敦煌、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敦煌文创——敦煌伎乐飞天、国家大剧院《图兰朵》《西施》手伴等作品,还和风靡世界的招财猫(Hello Ketty)的国外IP合作,推出皇家招财猫(Hello Ketty),完美实现了非遗的活化与创新。

更有趣的是,在2018年9月,杨贵妃、穆桂英、白素贞、孙悟空、刘备……60个京剧造型的“唐娃娃”,摆放在了中非论坛新闻中心,惟妙惟肖的造型精巧绝伦,引得中外记者纷纷拍照报道。中国娃娃顿时惊艳世界!

很快,海内外订单纷至沓来,负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唐娃娃”人偶,自历史长廊中款款走向世界,成为传播文化的精灵。

2020年,唐燕还走上了综艺节目《为你喝彩》的舞台。讲述“唐娃娃”的前世今生,以及自己的创业经历,从此,“唐娃娃”名声大震。因为接地气,也使这种高雅艺术品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

到2021年,唐人坊拥有Q版萌偶系列、Air呼吸系列、清宫系列等,20多个产品系列,共计500多个品种。包括中国历史朝代、古典文学、地区民俗、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神话传说等,各类题材在国内都成为热销产品。唐燕还顺势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开设了上百家门店。

“唐娃娃”不仅仅是精妙绝伦的装饰品,更是一段段鲜活的歷史。在英、美、法、日、德等30多个国家,都颇受人们喜爱。因其曾出现在APEC峰会、G20峰会等高级别国家会议桌上,而且被作为国礼赠送,这样国宝级的中国风娃娃,在国外友人的眼里弥足珍贵。

此外,唐燕的“中国娃娃”做工精细,工艺独特,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也争相收藏。

正因如此,“唐娃娃”在国外价格很昂贵。尤其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只是在隆重拜访时,才作为礼物赠送,而能收到这样的艺术品,对收礼者也是极有面子的事。

如今,唐燕的人偶年销量达30多万个,尤其红楼十二钗和唐朝系列等,非常抢手,时常供不应求。她的年收入也早已过千万元!

尽管如此,唐燕并未满足,她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将“唐人坊”做成百年老店,建一家世界知名的玩偶博物馆,传承、弘扬、创新北京绢人文化。在她看来,小娃娃中藏着大文化,方寸之间,传承的课题很大。

唐燕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娃娃人人都喜爱,我要用娃娃来推动世界文化交流。”相信,未来她的“唐娃娃”一定会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编 辑/征 贞

猜你喜欢

人偶娃娃北京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