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2022-02-25裴雨纳朱惠炎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育儿共育家园

裴雨纳 朱惠炎

1.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2.丹阳市云阳幼儿园

“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领域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努力付诸于实践,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家园共育融入了信息化元素,提出构建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由人、环境、制度构成复杂的系统,本着儿童本位的育儿观念搭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交流幼儿信息、指导科学育儿、高效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生态环境。

1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的现状与问题

1.1 线上家园共育环境的“喜”与“忧”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灵活、便捷地运用“互联网+”平台组织与实施各种活动,积极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依托“互联网+”平台分享交流幼儿一日生活、开展线上家园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参与项目课程审议活动等。

然而家园共育整体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线上家园共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缺少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认知需求的考虑。一方面,“互联网+”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利用,教师向家长推送大量的线上育儿资源,但部分内容并不适合幼儿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互联网+”整体环境盲目跟风缺乏创新,教师为完成幼儿园布置的线上任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但诸多活动流于形式给彼此带来负担。

1.2 线上家园共育意识的“盈”与“贫”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家长与教师愈发意识到家园共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科学育儿、班级管理、幼儿园整体运行的重要作用。

但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较为片面,家长和教师针对幼儿是否在幼儿园吃得好、睡得好、学到了多少知识的沟通只是家园共育的一个方面[2]。首先,家园共育的交流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幼儿之间的纠纷、琐事,较少谈论与游戏相关的专业性问题。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任务还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因此家园共育内容涉及幼儿众多方面。再者,线上家园共育成为主流初期,教师未做到将“互联网+”与家园共育两者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薄弱等。

1.3 线上家园共育制度的“实”与“虚”

线上家园共育为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信息搭建便捷的桥梁,为使线上家园共育工作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商讨制定线上家园共育制度,包括线上家园共育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完善制度等。家委会成员协助教师策划、筹备、开展线上家园共育活动,制定线上家园共育计划安排表,协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共同可支配时间以促进线上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但因制度执行不当及未考虑幼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体地位导致相关制度形同虚设。线上家园共育主要存在时间冲突、互动性不强等问题。(1)由于教师在微信群发布信息较为频繁以及信息质量低,导致家长对线上平台发布的内容不够重视。与此同时,因教师与家长时间冲突,使得家长不能及时回复教师发布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教师工作效率。(2)在线上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教师占主导家长为辅,教师布置工作任务为主,家长被动完成相应的任务。

2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内涵与意义

2.1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家园共育生态系统是由家长和教师即人、环境、制度三要素构成的系统,本着儿童本位的育儿观念搭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交流幼儿信息、指导科学育儿、高效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生态环境。在“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生态系统融入了信息化元素,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在线上便捷地探讨幼儿问题、多元化利用线上科学育儿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动态性的特征。人、环境、制度是三个不可以分隔、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人包括幼儿、教师、家长,环境为人实施家园共育工作所服务,环境的创设受人的需求、特征的影响,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使整体环境有序、和谐。同时,三者又是动态性的,随着人需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制度也相应的会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人和环境的发展。

2.2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意义

2.2.1 便捷共享交流,促进幼儿愉悦发展

家园共育旨在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而线上家园共育能够实现家园之间有温度的情感联结。线上家园共育随时、随地让幼儿园与家庭进行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发展。

在幼儿生活活动方面,教师和家长在“互联网+”平台就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在家中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及时沟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群策群力、对症下药。在幼儿园工作中,常会出现因幼儿年龄小不擅于表达导致家长与教师之间产生误会的现象。依托“互联网+”平台,家长能够及时地共享幼儿的状况,教师及时知晓关注幼儿表现予以科学引导。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家长与教师之间产生误解,为幼儿营造和谐的童年教育环境。

2.2.2 拓宽共育场域,推进幼儿园高效管理

“互联网+”时代,为共享丰富的教育资源搭建了平台,并初步形成了幼儿园、家庭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和谐沟通交流的环境。教师与家长交流形式从单一的面对面及线下转变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丰富的形式使得家长能够更详实地接触、深入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幼儿园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运动会、线上线下家长读书交流、亲子阅读小打卡等活动丰富家长与教师之前的沟通形式,创设了多样化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教师随时随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规避线下交流的局限。例如,为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教师借助“问卷星”小程序调查表向家长了解相关情况避免纸质问卷调查低效的问题。家长意见征求会、亲子活动等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丰富幼儿园的管理形式。

3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3.1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本着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由教师与家长两者围绕幼儿的相关事项进行双向互动,构建了家庭与幼儿园交流与沟通的纽带,旨在为幼儿创造温馨、和谐的童年生活环境。“互联网+”大环境为家园共育提供了便捷交流的平台和多元化的育儿资源,需要通过管理、监督、评价、完善等多种制度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井然有序的运行。

(1)人。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和家长,教师与家长共同就幼儿的相关问题实施工作,两者的共同目标是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社会学家H.加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些背景知识和基本规则为基础的[3]。教师在线上家园共育中充分理解和考虑家长的需求和想法,在育儿问题中注意不同年龄段家长常遇到的育儿困惑,并多元搜索科学的指导方法利用线上平台与家长交流、沟通。

(2)环境。“互联网+”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大环境为家园共育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为科学育儿提供语言、科学、健康、艺术和社会多元化资源,家长和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育儿App、校园网站了解相关内容。

(3)制度。教师与家长来自于家和幼儿园,因此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开展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商讨、制定计划、适宜的监督与管理、评价与完善制度,使得整个线上家园共育环境和谐、愉悦。

3.2 “互联网+”时代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的实践

(1)培训为主,提升教师与家长的家园共育能力。“互联网+”时代,加快构建在线学前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之路和主动选择[4]。信息化环境推动了教育服务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自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促进线上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从线上家园共育技术使用层面来考虑,幼儿园不仅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也要积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培训活动。通过信息化教育专家讲座辐射,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借助实战演练强化教师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家园共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线上家园共育科学育儿层面来考虑,幼儿园通过主题论坛、任务驱动、案例分享等园本培训和研讨活动,逐步形成教师精准识别学前教育信息资源的标准,提升幼儿园线上教育服务的专业质量。

(2)多元利用,拓宽线上家园共育环境。充分把握“互联网+”优势带来的新机遇,减少地域隔阂,有助于加速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变革[5]。“互联网+”背景下具有诸多的线上家园共育平台,提供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多元科学育儿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学前教育领域较为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家长关注高质量的幼教信息。其次,学前教育资源相关的App 应运而生,教师可借助对幼儿发展有价值App 布置线上亲子小任务。例如,家长可通过抖音App 将幼儿在园学的儿歌、手指游戏、歌曲和舞蹈拍成视频上传至小打卡程序。随着“落地式”家长学校在幼儿园的推广,印发家长学校学习内容、作业等材料,根据《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6]。家长们在班级微信群借助《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开展线上读书交流活动,围绕某一育儿主题进行交流与学习。适宜的“互联网+”平台是家园共育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媒介,教师根据实践经验、幼儿兴趣和需求、家长使用线上平台的水平等选择合适的多元化科学育儿资源,使技术真正服务于幼儿的成长生活。

(3)管理监督,提高幼儿园线上家园共育质量。制定合理的线上家园共育管理与监督、评价与完善制度能够弥补目前家园共育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优化家园共育生态系统环境。

一方面,家园共同参与,管理线上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制定线上家园共育时间计划。时间计划的安排首先要考虑幼儿居家生活作息,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商定线上家园共育开展的合理时间安排表;幼儿园教师与搭班教师协调、分工安排线上家园共育任务;家委会成员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分担教师线上家园工作、减轻家长线上家园工作压力。在线上平台搭建之初,就应该确立以“家园互动”为中心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发功能、设计栏目和更新维护。通过建立家园互动专栏或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园和家长以及家长之间地有效沟通,形成依赖平台的家园有效沟通机制。

另一方面,幼儿园整体统筹,监督线上家园共育。幼儿园从接收幼儿入园的时刻起,就肩负着指导幼儿家庭科学育儿的教育责任[7]。使用“互联网+”促进家园共育旨在家园携手科学培养幼儿,这要求幼儿园要担任“互联网+”家园共育管理者的重要角色。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强化有助于新行为的行为,建议幼儿园建立完善的网络工具使用考核与奖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升职、绩效、评优等挂钩[8]。幼儿园可根据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由家长和幼儿园行政领导担任评委,参考班级线上家园共育开展活动的形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要素。幼儿园制定有效的“互联网+”条件下家园共育的制度,提高线上平台发布内容的质量,同时行政要分年段在班级线上群关注教师发布的内容以及家长的反馈,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4 结语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关涉到学前教育领域思想观念的变化,并改变着学前教育的环境、内容和管理等诸多方面。教师在线上家园共育实施的过程中立足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在“互联网+”平台使用中信息获取素养和使用技能、职业道德水准,构建稳定的线上家园共育生态系统,让“互联网+”促进家长科学育儿,优化幼儿园班级管理方式,使信息化成果真正促进幼儿健康、愉悦地成长。

猜你喜欢

育儿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偷偷摸摸育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