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2-24陈其俊

福建农业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田县试种晚稻

陈其俊

(福建省种子总站, 福建 福州 350003)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介于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297 d,是典型闽西北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大田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常年播种面积约9 800 hm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绿色优质食用稻米的需求与日俱增,稻米品质主要受品种特性、种植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储藏等因素影响,其中绿色优质品种的选择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是关键因素[1-2]。

N两优769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武夷山科力兴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利用母本N15S×父本南恢769育成的绿色优质晚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产量高、抗稻瘟病,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45)[3]。2020-2021年N两优769引进大田县作晚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N两优769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2019-2020年N两优769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晚稻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全生育期127.4 d,比对照宜优673早熟0.3 d;2020-2021年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27 d左右,与对照宜优673相近。

1.2 主要农艺性状

2020-2021年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稻株清秀,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经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N两优769有效穗数252~262.5万穗·hm-2,株高114.6~116.3 cm,穗长26.7~27.3 cm,每穗总粒数179.5~188.3粒,结实率80.5%~82.3%,千粒重23.7~24.3 g(表1)。

表1 2020-2021年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1.3 抗性

2019-2020年N两优769参加福建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R)稻瘟病。其中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两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1.56、2.13,穗损失率最高级1级,表现抗(R);室内人工接菌鉴定,两年抗菌株率分别为94.44%、84.62%,表现抗(R)。2020-2021年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未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仅零星发生,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轻,抗倒伏性好,适应性较强。

1.4 米质

N两优769稻米粒型适中、出米率高,光泽度好,米饭松软可口。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精米率70.3%,糙米率81.1%,整精米率63.3%,透明度1级,垩白粒率6%,垩白度0.9%,胶稠度70 mm,碱消值7.0级,直链淀粉含量17.3%,长宽比3.2,粒长6.8 mm,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4]。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

2019-2020年N两优769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晚稻迟熟组区域试验及同步生产试验,综合表现突出。2019年初试平均产量8 648.10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9.25%;2020年续试平均产量8 252.55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450.25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7.44%。2020年同步参加晚稻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82.20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87%(表2)。

表2 2019-2020年N两优769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2.2 试种与示范表现

2020-2021年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20年在均溪镇引进试种,试种面积1.15 hm-2,平均产量7 562.30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4.45%;2021年在桃源镇引进试种,试种面积1.38 hm-2,平均产量7 623.41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27%;同年在均溪镇示范种植,种植面积6.25 hm-2,平均产量7 489.37 kg·hm-2,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69%(表3)。

表3 2020-2021年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产量表现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浸种催芽

N两优769作晚稻种植,气温较高,一般浸种时间控制在24 h左右,先用清水浸种12 h左右,再用25%咪鲜胺乳油3 000倍药液,或87%三氯异氰尿酸500倍药液浸种10~12 h,清水洗净后催芽,有效防治稻恶苗病[5]。按照“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原则,在30~32℃下高温催芽,至破胸露白,降至25~28℃,适温催芽;等12~15 h后,芽长0.1 cm左右,摊开晾芽,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后即可播种[6]。

3.2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N两优769在大田县作晚稻种植,一般要求6月20日前播种,人工插秧秧龄控制在20~25 d;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一般秧田播种量225 kg·hm-2左右,大田用种量手工插秧11.25~15 kg·hm-2,机插秧15~22.5 kg·hm-2[7]。秧田基肥一般施用尿素18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促进低位蘖早萌发、早生长,培育多蘖壮秧[8];“断奶肥”在秧苗1叶1心时酌情施用;“送嫁肥”“送嫁药”在秧苗移栽前3~5 d施用,使秧苗带肥、带药下田,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3.3 适当稀植,插足基本苗

N两优769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一般肥力中等田块栽插时可以适当稀植,晚稻手工插秧以19.8 cm×19.8 cm为宜,丛插1~2粒谷,机插秧以(13~16)cm×(20~23)cm为宜,确保插足基本苗90万~120万丛·hm-2,打好丰产基础。插秧时要浅插,以2~3 cm为宜,浅插是早发、多发低位分蘖,保证足苗大穗的前提条件。尽量选择阴天或午后移栽,同时做到不多蔸,不漏蔸,如有死苗,尽快补全[9]。

3.4 平衡营养,防止早衰

N两优769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根系发达,需肥量较大。平衡营养应做到减氮、适磷、增钾,施足底肥,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一般田块掌握施纯N 150~180 kg·hm-2、P2O560~75 kg·hm-2、K2O 96~120 kg·hm-2,有机肥可选择商品有机肥、绿肥、沼肥、禽畜肥等。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原则,一般基肥∶分蘖肥∶穗粒肥=6∶2∶2,穗粒肥可根据田间土壤肥力状况和苗情长势适当调节。移栽前,结合耙田一次性施用基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插秧后5~7 d进行第1次追肥,作分蘖肥,施尿素100~150 kg·hm-2,促进稻株早生快发,提高有效穗数;晒田复水后进行第2次追肥,作穗粒肥,施用尿素45 kg·hm-2、氯化钾60 kg·hm-2,确保营养平衡,防止早衰[10]。

3.5 以水控草控肥,培育高产群体

按照“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蘖,晒田控蘖,有水孕穗,干湿壮籽”原则[11]。插秧时田间保持1~3 cm浅水层;活蔸后田间保持3~5 cm水层,保证秧苗返青;返青施肥后保持薄水,有利于秧苗低节位分蘖;够苗后及时晒田,晒至脚踏有印而不陷,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保证田间透光通风;抽穗期深水漫灌,保持水层不少于5 cm,促进颖花发育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促壮籽;后期保持田间湿润,以延长功能叶寿命,促进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切忌断水过早,一般收割前5~7 d排水晒田,保证收割机安全作业[12]。

3.6 综合防控病虫害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主要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按照“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结合当地田间病虫调查和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14]。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做到绿色无公害。秧田期抓好稻蓟马、稻飞虱的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 25% 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400 g·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本田期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稻瘟病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225 mL·hm-2兑水75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 1 500 g·hm-2兑水1 125 kg喷雾防治;N两优769抗稻瘟病,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监测调查,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即可。药剂防治可采用农药混配技术,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又省工省时。

3.7 适时收割

N两优769稳产性好,米质优,收割不宜过早或过迟。应采用“九黄十收”原则,即当稻叶颜色由黄转枯、谷粒颜色转黄时抢晴天收割,收割后及时翻晒或烘干,将水分降至13%左右,保证稻米高产量、高品质。

猜你喜欢

大田县试种晚稻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基于MODIS的大田县均溪谷地NPP与NDVI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