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22-02-24胡雯倩梅鹏飞通讯作者

人人健康 2022年26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心率

胡雯倩 梅鹏飞 通讯作者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2 西安市北方医院 陕西西安 710043)

引言

全麻苏醒期躁动行为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是患者麻醉苏醒后所出现的一种行为状态,一般为兴奋、躁动、挣扎等表现,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均会受此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在无意识下拔除身体导管,致使各风险事件发生,对此还应当积极进行干预,通过麻醉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减轻其各负性情绪。本次研究对比了在麻醉前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 月~2021 年10 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14 例。利用摇号方式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每组57 例。

对照组男性30 例,女性27 例;年龄36~59岁,平均(45.53±4.26)岁。

观察组男性32 例,女性25 例;年龄37~58 岁,平均(46.77±5.19)岁。

两组的手术时间>2 小时,体重在57~69 千克,麻醉用药种类相同,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线性资料相比具有同质性(P>0.05)。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研究标准、耐受手术且无手术禁忌症。

排除交流不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此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一般基础护理,如饮食、用药等方面,与此同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在手术前将麻醉方式、手术过程以及较易出现的各症状均为患者详细讲解,使其能够做好充分准备。在手术中还需观察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包括心率、血压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还应视情况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以此来确保其心率的平稳性,减少躁动等问题的发生[1]。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从多方面展开干预,为其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术前。①心理支持,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文化水平、家庭背景有着较大差异性,因此其理解能力及习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对此为保证护理的有效性,护理人员还应当做好对其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此过程中还需将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及目的告知家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心理建设中来,在患者提出问题时,还应当认真回答,详细为其讲解[2]。因手术作为一种外侵性操作,再加上其安全性及效果处于未知状态,多数患者会存在恐惧等情绪,并由于担心过度焦虑,对此还需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主刀医生的技术、设备的可靠性与先进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带领患者对手术室进行参观,以此来打消患者对手术可行性的质疑心理[3]。手术本就有着一定的风险性,而多数风险有着可规避特点,在此可将相关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均告诉患者,并要求其做好全面配合工作,信任并配合医护人员各操作行为。同时为其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切实提高其遵医从医性,为方便患者理解,可利用视频、手册等方式进行讲解,介绍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结合以往经验着重分析手术后苏醒期阶段可能会产生的不适感,使得患者在后续对此有正确的认知,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躁动行为发生率。②行为干预。根据以往临床经验来看,为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还应当给予患者相应的行为指导,如传授患者肌肉放松法,指导其咳嗽咳痰等争取方式,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同时还可通过播放视频、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睡眠不佳患者可对其内关穴进行按揉,以此来抑制神经兴奋,确保其有良好睡眠状态,为后续手术开展的顺利性以及苏醒期躁动行为的降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③环境干预。病房内还可防治一些新鲜植物,并做好温湿度调节工作,定期清洁消毒,调节灯光,使其处于较为柔和的状态,通过外部环境来使得患者得以身心放松[4]。(2)进入手术室后,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期间,还需保证平稳性,减少颠簸给患者造成不适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通过抚触的方式来给予患者形影的支持,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用词、语气,保证发音的标准性,确保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有效听清,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眼神、表情,重视目光交流,及时给予患者眼神肯定,可在做任何操作前告知患者其作用,减少患者疑虑,并在患者配合时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患者。其次手术过程中,还应当及时进行体位调整,因长时间压迫会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较易引发血栓等问题发生,对此护理人员还应当在不影响手术开展同时及时将其调整为舒适的姿势,最大程度降低因不恰当体位所造成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影响呼吸的顺畅性。在此需注意的是,在给医生传递各医疗用品时,还应当做到轻拿轻放,尽量降低声响,以免导致患者情绪发生剧烈波动[5]。(3)术后,在手术完成后,还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查看患者呼吸情况,在其未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前,还需避免将患者的喉罩拔除,以免给患者造成影响,并且做好患者情绪抚慰工作,尽量减少患者面前讨论与病情相关的信息,避开敏词汇,以免给患者的情绪造成刺激。同时还需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完成,减轻患者担心、焦虑等心理压力,帮助患者稳定情绪。(4)护理人员还应当根据患者在手术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行为状态来判定患者的情绪,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符的心理疏导方案,做好全程陪护工作,以此来促进患者治疗依从度的提升[6]。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麻醉期间需做好全面监测工作,包括临床症状表现及各指标变化情况,详细记录血压值及每分钟心率次数,以便于可为后期对比工作提供详细数据信息。同时还应当采取躁动-镇静量表对患者的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评分,共分为0、1、2、3 四个等级,患者密切配合医生各项操作且为安静状态为0 级;有轻微的烦躁表现,并且站在吸痰等一些具有刺激性特点的操作下其肢体会存在躁动现象为1级;在并无任何刺激性操作时患者也会呻吟,需对其上肢展开固定为2 级;患者大声喊叫,拒不配合医护人员各项操作,并拔除各导管,护理人员需采取束缚与按压的方式才可为3 级。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基本资料、血压心率水平与满意度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前者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完成,后者数据检验时使用%完成,t、χ2用于检验,在数据对比后P<0.05,则表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对比

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明显较轻,3级为0 例远低于对照组的6 例,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见下表。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对比[,(n/%)]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对比[,(n/%)]

组别images/BZ_118_326_595_327_599.png n 0 级 1 级 2 级 3 级对照组57 17(29.82) 26(45.61) 8(14.04) 6(10.53)观察组 57 30(52.63) 24(42.11) 3(5.26) 0(0.00)χ2 7.196 3.066 5.143 10.871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比较

在苏醒期,对照组的心率(86.94±2.53)次/分,收缩压(135.96±5.28)毫米汞柱,舒张压(87.59±3.65)毫米汞柱,观察组的心率(80.46±1.87)次/分,收缩压(121.03±3.65)毫米汞柱,舒张压(72.33±2.19)毫米汞柱。观察组明显较优,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手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是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在患者处于昏迷向清楚发展时都可能出现躁动表现,在临床中相对较为常见,躁动的表现各异,如肢体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呻吟、哭喊、妄想思维等;部分患者精神处于亢奋状态,会挣扎,拒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与此同时气管导管的不耐受会使其出现企图拔除的行为;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呼吸受之影响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以上各行为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引发意外伤害,如心脑血管疾病、跌落等,严重时还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对此就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护理的护理手段对其展开全面干预,在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将手术、麻醉相关知识一一告知,以此来改变其认知,提高其配合度,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采取科学护理的心理疏导方案,并结合以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预防方案,如在术前进行访视,耐心且细致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及耐受能力,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减轻其对手术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并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合适的麻醉药物,以此起到有效规避作用,减少苏醒期躁动行为的发生,并在出现类似现象时可从容应对,有效降低因此问题对手术及患者病情所造成的影响[7-8]。

综上所述,为减少苏醒期躁动行为的发生,在实施手术前不仅要注意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还需掌握其心态、情绪,并展开科学护理的心理指导,遵循个体化差异原则,以此来提高其相符性与可行性,从而达到维持血压、心率正常的目的,以此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切实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各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